預防牛腹瀉疾病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養牛業的發展,是滿足廣大群眾肉禽營養需求的有效保障,能夠增加居民收入。但是,在發展養牛業時,經常會出現各種疾病,這些疾病的出現給養殖戶帶來了巨大 經濟損失。牛腹瀉疾病是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之一,為了減少牛腹瀉疾病的發病率,筆者將對該疾病的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防治措施。
關鍵詞:牛腹瀉;疾病;防治措施
養牛時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對于養殖戶來說,發展好養牛業能夠有效的增加養殖戶經濟收入,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飼養管理不當、病菌等因素的影響,牛腹瀉疾病時有發生。為此,文章嘗試對牛腹瀉疾病進行分析,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牛腹瀉疾病發生原因
養殖過程中牛腹瀉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其主要包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飼養管理不當
在養殖時,部分養殖戶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多,缺乏專業化的養殖知識,為了節約養殖成本,養殖期間給牛喂食劣質飼料,導致牛出現消化不良或者是食物中毒等癥狀,因此出現腹瀉,嚴重時,其甚至可能會導致牛過度脫水死亡。此外,部分農村地區的養殖場規模比較小,難以做到對新生犢牛進行定量、定溫以及定質飼養,這樣很容易導致牛犢消化不良,出現繼發性腹瀉。而且部分牛犢的抗病能力比較弱,腸胃功能不健全,養殖時沒有按照規定要求投喂飼料,可能會導致牛群的免疫力進一步下降,因此出現腹瀉癥狀。而飼養密度過大,牛舍消毒不嚴格等也可能會引發牛腹瀉。
2.環境因素
牛舍衛生條件差,通風不暢,在夏季牛舍內可能會滋生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到牛的身體中,最終誘發牛腹瀉。牛舍衛生條件不佳,對于母牛的影響尤其大,其可能會導致母牛乳房不潔凈,誘發乳房炎,這樣母乳在給牛犢喂養母乳時,牛犢所獲得的免疫球蛋白減少,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現腹瀉類疾病。
3.應激因素
應激因素也是導致牛腹瀉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季節交替變化 ,天氣忽冷忽冷,養殖人員沒有及時的做好牛舍的防風雨、防寒及防暑準備,這樣也很容易使牛受到外界刺激,出現應激反應,因此出現腹瀉。
4.細菌性腹瀉
大部分牛出現腹瀉都是因為腸道病毒和病原菌感染所引發的,這一類細菌和病毒對牛體內的鳥普環化酶進行激活,這樣就極大的增加了牛體內細菌的含量,導致其腸道分泌迅速增加。尤其是在飼養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牛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牛群腸道菌群失調的現象因此出現,巴氏桿菌、大腸桿菌等容易誘腹瀉的細菌出現。
二、牛腹瀉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
牛群在出現腹瀉類疾病之后,其排出的糞便通常是灰白色的,部分病情比較嚴重的病牛,甚至還會排出水樣糞便,病牛糞便中往往夾雜有尚未完全消化的草料和食物等,糞便的腥臭味比較濃重。一般如果病牛體溫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則說明其所患的可能是消化不良性腹瀉,如果牛的腸道出現感染,糞便顏色為墨綠色,體溫上升明顯,且精神狀態不佳,則說明其素患為急性腹瀉。通常,牛出現腹瀉癥狀之后,其會出現厭食現象,一段時間后,口腔黏膜出現潰爛、舌頭表皮壞死、不定期腹瀉。
三、牛腹瀉疾病預防措施分析
1.做好牛犢接生工作
在給小牛犢接生的時候,飼養人員要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針對引產工具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小牛犢出現之后,要迅速將其全身擦干,做好保溫降暑工作。比如說,小牛犢出生在寒冬,如果沒有及時將其放入到封閉性的牛舍仔細照顧,可能會凍死或者是凍傷小牛犢,這樣勢必會對牛犢的腸胃發育生產影響,降低牛犢的抵抗力,導致牛犢經常性的出現腹瀉疾病。所以說,在養殖時,要做好接生工作,保證牛犢的健康成長,減少應激反應發生率。
2.做好飼養管理工作
正所謂病從口入,牛群出現腹瀉疾病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飼養管理時,方法不當,飼料存在問題等。因此,在養殖期間還需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在配備飼料時要嚴格檢查飼料情況,查看飼料是否變質,仔細觀察牛的糞便情況,確定其是否存在有腹瀉的癥狀,如果牛所使用的飼料導致其身體出現不適,精神不佳,必須要馬上停止相應飼料的供應,要保證各種飼料的穩定供應,在養殖期間結合牛的生長情況,科學配比,切忌出現飼料忽多忽少,這樣很容易影響牛的健康成長。同時,養殖期間還需注意觀察牛的精神狀態變化,時刻檢測牛的體溫,查看其是否處在正常范圍內,進而有效的預防牛腹瀉疾病。
3.做好牛舍衛生工作
在臟亂差的環境中,細菌的繁殖和傳播速度更快,保證牛群生活在衛生、整潔的環境中,也是預防牛腹瀉疾病的有效措施。在養殖期間,不論養殖場規模大小,都應當及時的做好牛舍清潔工作,每天定期打掃牛舍,每星期做好牛舍各種喂養器具的消毒處理。注意季節變換,對牛群生長的影響,在冬季要做好保溫工作,避免牛群受涼受寒,因此對其腸胃造成影響,而在夏季則要做好降溫防暑工作,及時處理牛群吃剩下的食物,避免細菌肆虐,做好牛舍的通風工作,保證室內空氣正常流通,提高牛群免疫力。
4.加強防疫和治療工作
牛群養殖期間,養殖人員要進一步強化防疫工作,按時為牛群接種各種疫苗,在引種種牛時注意嚴格把控,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堅持自繁自養,從源頭上切斷各種疾病的傳播,及時的隔離已經出現腹瀉癥狀的病牛,預防牛腹瀉疾病。而針對已經出現腹瀉癥狀的牛,則可以通過抗生素或者是中藥治療法進行治療,進而抑制炎癥、減輕病牛不適癥狀,治療期間應當結合牛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對于病情極為嚴重的病牛,要與普通牛分開養殖,已經病死的牛,則要深埋或者是火化處理,避免細菌大范圍的擴散,影響牛群健康生長。
總之,牛腹瀉疾病的出現,不僅嚴重危害了牛的健康,還將會對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利于養牛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做好牛腹瀉疾病原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以減少養殖經濟損失,促進養牛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天山地區牦牛主要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J]. 袁立崗,李靜,蒲敬偉,李巖,齊亞銀. 中國草食動物科學. 2015(03):37-38.
[2]天山牦牛病毒性腹瀉等傳染病的血清學監測與調查[J]. 石琴,袁立崗,蒲敬偉,李靜,徐晶晶,沙麗,楊曉丹,劉海東. 畜牧與獸醫. 2015(06):10-12.
[3]天山牦牛5種呼吸道病血清學檢測報告[J]. 袁立崗,李巖,蒲敬偉,李靜,托爾更. 畜牧獸醫雜志. 2015(04):16-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