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分析肺結核的疾病特點及其傳播預防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肺結核的疾病特點以及切實有效的傳播預防及干預對策。方法:納入136例在我中心門診治療的肺結核患者于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開展對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組,68例為一組。常規組接受常規治療及預防處理,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圍繞肺結核疾病特點實施針對性預防干預,對比兩組肺結核治療總有效率、醫療服務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治療有效合計66例(97.06%),多于常規組的55例(80.88%);研究組對醫療服務表示滿意者合計67例(98.53%),多于常規組的56例(82.35%),兩組各指標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傳播速度快、傳染力強、社會危害大是肺結核疾病的感染源特性,而圍繞疾病特點開展健康知識宣教、規范就醫指導、預防疫苗接種等干預措施可強化肺結核臨床治療療效,改善醫患關系,有利于傳染病疫情控制工作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肺結核;疾病特點;預防對策;傳染病控制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肺結核是一組由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慢性傳染病,是疾控中心重點監控對象,也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盡管近年來醫療衛生管控工作的質量得到提升,但是肺結核仍是危害公眾健康的重要疾病,也是社會高負擔的重要表現。本文系統總結了肺結核的疾病特點,并結合對照研究提出了肺結核傳播預防及治療的干預對策,旨在加深社會公眾對肺結核的認識,為肺結核疾控工作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資料?,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136例肺結核患者就診時間為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68例。研究組男女分別有38例、30例,年齡為36-65歲,均齡為(56.82+3.20)歲,常規組男女分別有36例、32例,年齡為38-63歲,均齡為(56.71+3.15)歲,對比兩組各方面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實施對照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用肺結核常規治療方案進行疾病治療,并在治療期間予以傳統干預即指導患者規范用藥,做好個人及公共衛生。
  1.2.2 研究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干預對策,具體流程如下:①強化科教宣傳。首先,就肺結核疾病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確診依據、與肺炎及肺良性病變等疾病的區別、當前治療手段及其預后轉歸等作詳細說明,加深患者及其家屬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強調肺結核的傳染特性,提醒家屬做好防范工作,若出現低熱、渾身乏力、咳嗽、咯血等全身或呼吸道癥狀則應盡早就醫診治,并勸誡患者盡早治療并加強隔離、衛生管理。②定期體檢篩查。鼓勵患者及其家屬提高對自身健康水平的關注度,通過定期體檢一方面篩查疾病,一方面了解疾病康復進展,必要時應完善肺部X線檢查。對于已發病患者而言,遵從醫囑規范治療和用藥,確保在疾病早期扼制病情進展。③完善疫苗接種。加強對肺結核疫苗接種知識的宣傳,提高公眾對接種疫苗形成抗原抗體的科學認知,全面提升疫苗接種率;鼓勵并指導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群體積極接種疫苗,預防肺結核以及其他相關病種如腦膜炎、栗粒性結核等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肺結核治療總有效率、醫療服務滿意度進行統計和對比。其中,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臨床癥狀完全緩解為基本治愈,以病情控制,病癥有所好轉為治療有效,病情未有明顯變化為無效;采用10分計分制對滿意度等級進行劃分,9-10分為十分滿意、6-8分為滿意,5分及以下為一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詳見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醫療服務滿意度,詳見表2所示。
  3 討論
  肺結核作為一組危害公眾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傳染病,一定意義上講相關預防工作的開展意義重于治療。筆者認為,肺結核疾病的預防主要遵從三大原則,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1]。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肺結核傳染力強,肺結核傳染源通過唾液或是痰液、氣息便可造成疾病傳播,故肺結核患者外出時需要佩戴口罩,不可隨地吐痰,不可與他人親密接觸,尤其是咳嗽時應以手絹等遮擋口鼻,必要時需暫時隔離;而公眾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嬰幼兒亦應做好自我保護工作,準確佩戴口罩,在家庭環境中規范消毒、定時開窗通風等;肺結核傳播速度快,在生活中通過呼吸同一空氣與肺結核患者相接觸是難以避免的,而空氣這一致病菌傳播的溫床會為肺結核的傳播提供便利條件[2],故需完善隔離,盡可能地切斷傳播途徑;肺結核感染源的潛伏期較長,因而在尚未確診前的時段,患者出入公共場所或與他人接觸時便存在傳播疾病的可能性,可想肺結核影響范圍之廣泛。因而,各級衛生部門仍需強化肺結核等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積極開展疾病篩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綜上所述,傳播速度快、傳染力強、社會危害大是肺結核疾病的感染源特性,而圍繞疾病特點開展健康知識宣教、規范就醫指導、預防疫苗接種等干預措施可強化肺結核臨床治療療效,改善醫患關系,有利于傳染病疫情控制工作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魯玉平,孫煥然.社區內82例肺結核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5):63-64.
  戴建義,蘇菲菲,黃墨荷,等.肺結核患者醫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1):5350-5351+535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