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唱法的起源、特點及其在中國的傳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美聲唱法起源于意大利,準確地來講應當是教皇統治之下的宗教音樂,最初是女孩在教堂只能保持沉默,而男孩擔任歌唱的整個過程中。但是,由于男孩在發展過程中聲音會隨著變聲期改變而導致音色變得渾厚,因此,為了保持男孩聲音的清澈明亮,選擇閹割男孩,也就是說美聲唱法起源于——閹人歌手。這種歌唱方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改良,成為了意大利傳統唱法,形成如今的美聲唱法。美聲唱法誕生之后在歐洲迅速傳播,美聲唱法世紀“五四”運動之后進入中國,被眾人所接受,成為如今聲樂教育的主流。
【關鍵詞】美聲唱法;宗教音樂;傳播;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3.3 【文獻標識碼】A
一、起源
美聲唱法是高貴藝術的結晶,如果說聲樂藝術是金銀珠寶,那么美聲藝術則是閃亮的鉆石。雖然美聲唱法高貴而嚴肅,但是,最初的美聲唱法是在對人體摧殘的情況下所出現的。
中世紀時宗教盛行,宗教音樂占據了整個歐洲,意大利羅馬教堂為其中之最。其中有一部圣詠集。由于當時條件限制,因此,在演唱過程中沒有伴奏和聲,選擇對唱形式。這種形式與羅馬文化以及宗教情感完美融合,渲染了使徒的內心,增強了教皇統治。但聲樂發展是循序漸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通過回聲可以產生悅耳莊嚴的回聲,由此,開始對圣詠集多聲部演唱開始研究,宗教對此明令禁止探索,但是,人類一旦產生好奇心是不會停止探索的。9世紀時出現了雙歌時期,這一時期多聲音樂在英國出現。到了12世紀,在法國巴黎形成了 “狄斯康特”音樂,這種音樂是在雙歌時期“奧爾加農”的基礎上加入了復調所形成的。13世紀又進一步發展,將復調音樂形式進一步推進,形成了經文歌。直到1586年,宗教剝奪了婦女在教堂中說話的權利。但是,宗教為了氣氛又不得不演唱多聲部圣詠歌曲,因此,選擇男童替代女歌,但是男童在聲音音域上受到限制,同時在變聲之后,其聲音會變粗,因此,教會采取殘忍的方式,將男童閹割,以保證歌唱,于是產生了閹人歌手。
閹人歌手被閹之后,再加之訓練,可以保證其音色的透亮,其音域寬廣程度相當于女高音或是次高音,同時配合穩定的氣息,有男性的寬廣度又有女性的柔美、純凈感。這類歌手在演唱時,其呼吸具備男子的腹部呼吸方式以及女子的胸部呼吸方式,因此,其肺活量以及橫膈膜的支撐力十分強大,可以將一個音延長至平常人一倍、兩倍的長度。特別是閹人歌手演唱時,對頭聲利用較多,讓演唱的境界顯得更高,因此,在當時這種演唱方式極為推崇。十五世紀末期,第一位閹人歌手出現在歌劇中,演唱花腔,觀眾聽完為之歡呼,由此,標志著宗教藝術開始朝著世俗音樂方向發展。
二、特點
17世紀是閹人歌手最為盛行的一個時期,當時出現了專門培養閹人歌手的機構。閹人歌手因為被閹割的原因,其唱法、呼吸方式等方面都獨具特點,如花腔、真假聲轉換、胸腹聯合呼吸方式。當這種唱腔模式加入到歌劇中,對日后音樂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當出演《安德羅梅達》時,閹人歌手擔任了劇終的全部女角色。而整整兩個世紀(16~18世紀)是閹人歌手盛行的時期。但由于當時的男歌手想要發展就需要先自殘,因此,當時這種唱法雖然促進了藝術的繁榮,但是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畸形藝術發展形勢。
當文藝復興興起之后,人類開始崇尚人文主義精神,徹底推翻了神學的統治。閹人歌手這一職業逐漸被眾人所鄙視、唾棄,最終在1878年被完全廢棄。
雖然這一職業被廢棄,但在兩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演唱方式,這種方式被保留下來,并且在音樂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這種唱法的出現不僅使人可以對嗓音靈活運用,同時,其音域也隨之拓寬,形成了意大利獨特的唱法。這種唱法因為將聲音美感充分體現出來,因此,將其稱為Bel canto。意大利語對其翻譯為“美妙的歌唱”,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美聲唱法。美聲唱法在演唱過程中強調喉頭的低位置演唱。因此,其聲音圓潤、豐滿、明亮,富有金屬色彩,共鳴也較好。另外,美聲唱法注重位置統一,聲音連貫,高位置演唱,高位置起音。
美聲唱法出現之后,引起了歐洲國家的興趣,對歐洲聲樂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美聲唱法能引起反響并且成為唱法之最,并不是因為其科學、合理,更是出于閹人歌手所總結出來的一系列呼吸技巧、處理方式以及演唱技巧,其中的咽音從發掘到現在,被眾多人所推崇,甚至眾多流行音樂歌手企圖掌握該技巧。咽音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男子不使用閹割的方式如何才能產生類似的聲音,由此咽音出現。咽音在演唱中,其演唱技巧、聲音形象等均能媲美閹人歌手的演唱方式,且不必自殘。但這種唱法因為創造周期較長,同時想要掌握十分困難,因此,被意大利專業人員所壟斷,不對外傳授。咽音神秘面紗被揭開主要是因為當時意大利著名教師坦諾納瓦出版《練聲實用法》才讓更多人了解到咽音。盡管如此,美聲唱法的真正內涵還掌握在意大利內部著名聲樂教師的手中。
三、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傳播
美聲唱法在中國出現于清末民初,“五四”運動時期。當時,歐洲音樂家來到中國,發揚美聲唱法,外國留學的音樂人也將美聲唱法引入,使美聲唱法進一步在中國傳播。咽音在中國出現,應當是在林俊卿先生的推崇下在中國發揚光大。林俊卿先生耗費40余年實踐咽音,最終將西方的咽音完善,使其成為科學合理,有依據系統的練習方法,中國將其稱為“咽音八法”。該發聲方法由11個練習曲所組成,按照該練習法演唱,不僅能將美聲發聲方法快速掌握,同時還能保護嗓子,讓嗓子煥發活力。其出版的《歌唱發音的肌能狀態》《歌唱發音不正確原因及糾正方法》和《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等為我國的美聲唱法理論彌補了空白。
除此之外,在美聲唱法上,沈湘也是較為出眾的聲樂教授。沈湘教授在成年之后意外得知意大利美聲唱法中的關閉唱法,在半年的學習中掌握了該技巧。同時,沈湘教授不拘于俗套,博采眾長,拜訪名師,學習美聲唱法觀念以及相關技巧,為我國日后的美聲唱法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之后,沈湘教授開始培養弟子,先后出現了孟樂、周維民以及金東振等名家。這些人將美聲唱法的真正意義普及到全國各地從事該行業的學者手中,至此美聲開始了蓬勃發展。
如今,距美聲唱法起源時期已經過去了近四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五四”運動促使我國接觸美聲音樂。同時,在傳播過程中,我國在美聲唱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藝術成就。在不斷發展的今天,美聲唱法成為了世界上最為科學、合理、健康的發聲方式,被世界所認可??梢哉f,美聲唱法在世界上傳播,還是其內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藝術發展,因此才能在聲樂藝術中延續幾百年。
四、結束語
本文從美聲唱法的起源說起,同時對該唱法的技巧以及特點進行分析,最終簡要闡述在我國的傳播過程,由于字數有限,未能詳細分析,深表遺憾。筆者從事美聲唱法學習時間較短,僅能短暫論述美聲唱法來由,希望本文內容能對目前從事該行業的人員有一定幫助,促進我國美聲唱法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對美聲唱法聲音概念的誤解引發的習慣性態度及行為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9.
[2]楊婉琴.淺論中國美聲唱法的發展及對民族聲樂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3(6):159-160.
[3]馬曉波.淺析十九世紀前美聲唱法的起源、發展及其傳播歷程[J].黃河之聲,2017(5):65.
[4]倪郡.“利德”暨德語藝術歌曲的特點及在中國聲樂教育中的現狀[J].音樂時空,2014(16):122.
[5]中西方文化沖突下中國當代美聲唱法現狀探究[D]. 江西師范大學,2017.
[6]萬翔.美聲唱法中對咬字吐字方面的一些看法與建議[J].文學與藝術,2010(3):1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