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型中國音樂史的傳播方式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音樂史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經歷了口語傳播、樂譜傳播、電子媒介傳播和自媒體傳播等階段。新型中國音樂史的傳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在國際交流中傳播、與現代音樂創作的融合傳播、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傳播,不斷拓展自己的影響傳播范圍。
  【關鍵詞】新型;中國音樂史;傳播方式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歷史是文化的載體,是薪火相傳的一種途徑。中國古代關于音樂的記載,多附于各類歷史書中。從歷史的角度看,《尚書·堯典》記錄著音樂發展的源歷史,對后世的音樂歷史影響深遠。從“樂志”體例開始,對后世各代影響頗深,在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滲透并沉淀了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傳統音樂涉及文人、民間、宮廷、宗教音樂,同時對藝術環境以及社會因素也有著深刻的影響,長久以來被認為俗文化,所以采取的是口傳心授和師徒相承的方式,通過各種民間行為和地方行為特征延續和發展中國音樂。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自媒體的迅猛發展,中國音樂史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使得新型中國音樂史在傳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問題。
  一、中國音樂史傳播歷程
  (一)口語傳播階段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數量眾多的民間音樂現象,在推測了這段發展過程中隱約的原始形態。從中國音樂歷史發展的長河看,音樂傳播基本的形式呈現出隱約傳播的原始形態。從音樂傳播行為的軌跡看,音樂傳播者和音樂受傳者構成了音樂傳播的對象。兩者進行面對面的音樂傳播,音樂信息直接傳播到聽眾的耳朵,以相應的形式將信息進行反饋,使演奏者的行為通過一些彼此之間能夠聽懂的語言進行傳播,在音樂特征和音樂形式上形成共識,促進中國傳統音樂形成自身的地域,歸納為自己獨特的民族特點。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這種口口相傳,使得音樂傳播變得更加富有地域特色。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接力性傳播過程中,要避免音樂傳播出現信息失真的問題。
  (二)樂譜傳播
  在音樂傳播過程中,樂譜成為了音樂傳播的重要載體。從開始探索音樂記錄形式,樂譜的運用使流動音樂得到穩定,音樂信息傳播的準確性及完整性更為得到提升。樂譜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口語相傳的一些弊端,避免了在音樂傳播過程中由于一些主客觀因素導致的音樂信息的失真。在樂譜傳播階段,人們對于中國樂譜逐漸有了精準的記憶,對音樂的框架有了更為深刻的記錄,使得音樂傳播的模式更加具體而深刻。典型的如中國傳統工尺譜,對于中國音樂樂譜的交流與傳播給予了一定的模式,為演奏者留足即興發揮的一些空間,促使高等藝術風格得以形成和發展。
 ?。ㄈ╇娮用浇閭鞑?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中國音樂傳播呈現出了新的發展特點。典型的如留聲機的出現,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得音樂能夠通過唱片的形式予以保存,成為了世界唱片史的起點。相較于樂譜,電子媒介傳播使音樂傳播呈現出了一種新的模式。通過唱片,與此共同發展的一些錄音技術得以同時發生與發展。20世紀30年代,世界上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線廣播電視臺。電視臺的出現,有效加快了音樂傳播的發展與傳遞速度,迅速成為一種大眾媒介。由于音樂和圖像的組合,使得電視的一些特殊語言得以進一步呈現。音樂作為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之間能夠通過自身家庭的電視節目實現收聽音樂的目標。音樂的影響范圍也更加廣泛,表演藝術更加投入,音樂的影響范圍自然更加寬廣。
 ?。ㄋ模┳悦襟w傳播階段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階段,網民群體愈來愈龐大,傳統的媒體與新型的自媒體之間進行場域融合,使得整個社會的輿論場所發生了重大改變。一方面,以主流媒體為陣地的傳統媒體,例如報紙、電視、等依舊發揮著作用,在音樂傳播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網絡媒體迅猛發展。自媒體的出現,如手機、微信、微博等的信息傳播擴散能力與表達能力,使得音樂傳播呈現出網絡狀的特點。然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在價值多元化的發展過程中,輿論引導力越來越龐大,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受到了挑戰,非理性化發言越來越突出,官方輿論與民間輿論彼此尚未融合,輿論的發展不夠理性,輿論引導方式和處理方式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這種自媒體的傳播過程中,中國音樂傳播要避免自媒體傳播的弊端,挖掘自媒體傳播的優勢,依靠文字、廣播、視覺媒體等一系列載體,將文字、圖像和動畫予以結合,使得傳統方向和傳播模式多樣化,將媒體的多種特性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傳播融合體,通過多元交叉的方式,實現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的隨時互動與傳播。
  二、新型中國音樂史在新時期的交流、傳播途徑
  (一)注重在國際交流中傳播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型中國音樂史的傳播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全球音樂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與中國音樂史進行融合,在不同的地域與不同的文化之間產生交流與整合,成為世界音樂領域的大潮流。中國音樂史的音樂文化既要保持本民族特色,又要在歷史文化長河中與世界發展想融合,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文化的發展從來都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交融的結果。與外界隔離的文化最終會走向枯竭。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新型中國音樂需要保持開放與交流的態度,以積極、審視的態度迎接種種挑戰,在國際交流的長河中不斷地發展自己,實現中國音樂史的世界發展傳播。
  (二)注重與現代音樂創作的融合傳播
  新型中國音樂史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與現代音樂創作進行融合。傳統音樂史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同時又有崇高的藝術追求,將其與現代音樂進行融合,可以使得音樂主題表達更具有情感性。因此,中國音樂史要采集一定的點,嘗試與現實相關的問題進行融合,促使傳統的中國音樂史與現代音樂創造產生新的交集,實現中國音樂文化傳播方式、傳播手段以及傳播途徑的改變。不同的時代音樂必然會呈現出不同的音樂創造靈感,與時代的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進行整合,尋求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之間進行互補,通過新的文化環境,呈現出新的文化傳播效應。
 ?。ㄈ┳⒅刂袊魳肥返默F實應用傳播
  新型中國音樂史對中國音樂發展歷史的歸納總結與提煉,是弘揚中國傳統音樂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將中國音樂史的傳播與中國的現實應用進行結合,嘗試通過寓教于行的方式,對中國音樂史的發展進行梳理。具體說來,一是可以通過將中國音樂史匯編出故事,或是嘗試將中國傳統音樂與人們日常健身結合起來,讓人體驗到善良、安詳、明凈和平和的特點,體現出中國傳統音樂特有的魅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景觀設置、課程學習、音樂胎教、奧運活動、樓宇視頻等方式,利用新時期生活的多樣化與多元化,將日常生活與音樂史進行整合,實現中國音樂史的現實應用傳播。
  新型中國音樂史的傳播要緊密結合當前社會新型的各種傳播手段,充分挖掘當今時代的特點與特色,將時代特點和音樂發展結合起來,利用現代多種傳播手段與渠道,促進傳播媒介的更新與有效推廣,保證中國音樂史在新時代的發展潮流中屹立于世界舞臺,實現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杰.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課程中“古琴曲”教學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6(14).
  [2]劉明.翻轉課堂視域下《中國音樂史與作品賞析》課程教學模式芻議[J].人民音樂,2017(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