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的重要性及教與學方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形勢下,藝術類的學科教育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高校教育不斷改革,在高校中開設音樂史學科教學,能夠為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增強音樂素養提供良好的條件。高校教學過程中,如何對中西方音樂史課程展開教學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結合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的重要性及教與學方法展開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中西方;音樂史課程;重要性;教學方法;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9                             【文獻標識碼】A
  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西方的歷史發展差異,在開展中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中,往往難以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展開知識教學,這為學生的音樂史學習和理解帶來一定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展開了研究分析,首先闡述了高校開設音樂史的目的,并具體分析了音樂史的研究內容,其中對音樂的性質和音樂與相近學科的異同進行分析,并分析了中西方音樂史學習方法,對高校音樂史教學提出了一定的方法建議。
  一、高校開設音樂史的目的
  所謂音樂史主要指的是音樂的發展歷程,也就是音樂從最初的產生到現代的發展過程中的內容。高校教育越來越豐富和完善,高校開設音樂史課程的意義在于讓專業學生更加深刻和系統的了解音樂這門學科,并以此來加深對音樂學科知識內容的理解,學生在掌握了音樂的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理解音樂知識內容,并能夠形成自己的音樂知識框架。音樂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史,可以有效培養和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強化自身的音樂語言邏輯和對音樂知識信息的處理能力。面對復雜的音樂知識和信息,可以有效抓住音樂的發展脈絡,分層高效的理解。
  二、從研究對象出發探索學習方法
 ?。ㄒ唬┮魳肥返难芯績热?
  音樂史的學科設置更多的是注重對音樂學科的研究來探索出高效的音樂學習方法。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較為寬泛的學科,但實際上音樂的類別多樣而復雜,且音樂和非音樂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普通人難以明晰的進行把握和分析。當然,音樂不是簡單的旋律疊加,社會上多種多樣的音樂形式是否屬于音樂范疇,比如儺文化中的巫術樂等多種形式屬于音樂嗎?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和研究。其中還包括有概念音樂和生物音樂等多種多樣甚至較為模糊的音樂類別,如何準確的劃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音樂的性質
  通過對以上闡述的問題的思考,可以得出音樂的性質基本包含以下三種:第一種性質是音樂具有非語義性,這主要表現在音樂不像語言文字那樣能夠進行清晰明了的表達,音樂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要花費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感悟和理解;第二種性質是音樂具有非科學性,這主要是由于不能夠采用同一種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對音樂進行研究,而是要綜合多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對其及進行感悟和理解。第三種性質就是音樂具有非確定性,不同的人對音樂的感知各不相同,這也為音樂的非確定性和音樂研究帶來一定的難度。
  2.音樂與相近學科的異同
  音樂史的研究對象是否與音樂學的其他分支學科有相似性?對于這個問題,應該從其研究對象和其他分支學科的研究對象來入手。音樂史學和音樂美學更多的是對音樂事件的研究,但是其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音樂美學更多的注重對其中審美價值的研究,其中就包括有音樂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基于審美價值展開對音樂事件的歷史研究和考察,并以此來歸納總結出音樂的事件如何發展,音樂樂器如何被創造等,研究如何被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音樂美術注重的是對人類音樂審美方面的研究,審美是基礎,人類的審美規律是其研究的落腳點。音樂史學更多的注重對音樂史的一切活動的研究,其中包括有大量的音樂事件和音樂從業者對其作出的一定貢獻或者影響,處處都體現出人的意志思想。音樂史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其中與音樂美學和民族音樂學以及音樂社會學具有緊密聯系。針對音樂史學的研究要結合具體的文化發展形勢和音樂事件來做出具體的研究,并且要放入到具體的民族和文化形態中才能夠體現出更加生動的音樂史的發展。
  (二)建立在研究對象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怎樣學習
  1.西方音樂史學習方法探究
  現階段的西方音樂史教材和西方音樂史著作更多的是對西方的作曲家的研究。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發現,不同階段和時期的音樂學家都有其音樂知識的特征,我們所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就是每個時期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和不同的代表作品,以此來增強對不同作曲家的風格特點的理解。這種研究方式是基于“人”的音樂作品進行的研究,其中更多的體現出一定的人文素養。將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放入到具體的歷史階段和歷史事件中,或者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就能夠更加系統的掌握和理解部分史學的深刻內涵。當然如果想要加強對西方音樂史的深入了解,就必須結合西方作曲家和其音樂作品展開具體的研究分析。
  2.中國音樂史學習方法探究
  在傳統的古代社會,禮樂這部分內容更多的控制在封建統治者手中,忽視了音樂家的獨立人格,所以對音樂家的個人史學地位難以做出細致表述。就現階段的史書資料能夠看出,音樂更多的是以官吏或者是官吏間的活動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方面的內容往往難以表現出中國音樂史的具體發展脈絡。中國音樂史的研究難以結合音樂作曲家和音樂作品來展開研究分析,所以也對中國音樂史的學習和知識探究有一定的阻礙。中國音樂史的研究受到限制,所以應該結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來進行揣摩和剖析,其中需要對音樂發展過程中的樂器及樂器形態以及音律和音樂方面的作品等進行抽絲剝繭的研究,然后將其放入到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研究,以此構成中國“音樂史”。由此可見,針對中國音樂史的研究,需要緊緊抓住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以時間為主線,獲取到一定的音樂信息。
  三、對高校音樂史教學的方法建議
  高校的音樂史教學不能夠按照傳統的人文類的學科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枯燥乏味,且教學質量難以提高。針對新時期的音樂史教學,應該借助講授的方式來開展,同時要組織學生進行音樂史知識內容的探究和討論。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出合適的知識探究環境,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然后組織學生參與到音樂知識探究中去,這種教學方式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研究,也是結合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狀態開展的,實際的音樂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出積極有效的探究環境。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播放與中西方音樂史相關的音樂視頻或者是片段,以此來改善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抽象認識,增強學生對音樂的形象感悟與理解。等到學生基本聽完音樂視頻和作品,然后有針對性的帶領學生對深入細致的學習音樂作品,引導學生感悟音樂的內涵和其中的表現手法等,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和音樂史的理解和感悟。
  四、結語
  總體來說,新形勢下,高校教育不斷改革,藝術類的學科教育得到了發展,在高校中開設音樂史學科教學,能夠為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和增強音樂素養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針對中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首先要明確高校開設音樂史的目的,結合音樂的性質做出把握,西方音樂史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對音樂作曲家和音樂作品的研究,中方音樂史的學習需要把握時間主線來學習,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這兩方面的內容來做好教學準備和教學內容設置,以此不斷提高高校音樂史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汪思吟.中西方音樂史課程的重要性及教與學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7(16).
  [2]馬淑偉.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對跨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影響[J].中國音樂教育,2017(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4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