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施工企業在國際貨物采購中的風險防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我國施工建筑企業“走出去”的趨勢也愈發明顯。在我國企業不斷中標國際大型項目捷報頻傳的同時,如何實施好在建項目,如何規避當中各種各樣的風險,已然成了時下熱議的焦點話題。本文試圖以國際施工承包市場中貨物采購風險轉移為著眼點,并結合筆者親歷的國際施工經驗給讀者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風險轉移
1 風險轉移的概念
風險轉移直接涉及買賣雙方的切身利益,它關系到由賣方還是由買方承擔損失的問題。如果貨物的風險已由賣方轉移給買方,則貨物即使遭受損害或滅失,買方仍有義務按合同規定支付價金;但是,如果貨物的風險尚未轉移到買方,則一旦貨物發生損害或滅失時,不僅買方沒有支付價金的義務,而且賣方還要對不交貨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除非根據適用法律的規定或買賣雙方的約定,可免除賣方的責任[1]。
2 關于風險轉移條款的約定及對策
2.1 要積極利用當事方意思自治——合同優先適用原則
要積極利用當事方意思自治——合同優先適用的原則。當事方間約定達成的合同是爭議解決適用的第一準據法。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并充分加以利用。以筆者所在的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二期項目為例,其中關于國際貨物采購風險轉移約定就充分利用了當事人協議優先適用的原則。
案例簡介:我中資企業與德國A公司于2012年12月簽訂銅導線國際貿易合同,貿易條件為CIP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港。其中合同明確約定:
德國A公司須保證銅導線安全的運輸,在貨物運交我企業所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港口倉庫前,對方承擔期間發生的一切貨物損失和風險。第二、本合同約定與INCO-TERMS 2010相關規定不一致的,以本合同約定為準。
隨后在貨物運輸過程中發生了貨物盜竊事件,被盜貨物金額總計約20萬歐元。起始,這家德國公司向我企業發函稱,根據INCO-TERMS 2010的規定,在CIP貿易屬于下,貨物的風險自運交承運人時就轉為我企業承擔,因此,對方要求我企業自行承擔被盜損失風險。由于該貨物屬于項目急需物資,在項目工期壓力日趨劇增的背景下,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同時又盡快地補齊被盜銅導線成為工作的重心。為此,我企業明確地向該德國公司表明:INCO-TERMS 2010屬于商業慣例,當事人協議優先適用于貿易術語的規定。合同約定與CIP貿易術語關于貨物風險轉移不一致的,應以合同約定為準。對方在確認相關規定后,認可了我企業的觀點并迅速地補齊的被盜銅導線數量,為項目的如期竣工提供了有力的材料供應支持。
2.2 要強化合同文本起草工作的質量
以筆者在土耳其施工經驗為例,每份合同在簽署前,都要進行各部門的審核通過后方可簽訂,這是合同簽署的必經程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合同文本本身是個跨專業、跨學科以及雙方博弈協商結果的具體體現,因此,合同文本的敲定也離不開公司各部門的相互配合與支持。財務部提供相關稅務解決方案,技術部門提供相關的技術要求以及規范,這些都是合同文本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安排不同的人反復校對,嚴格審查,保證合同文本的嚴格正確,一絲不漏。例如同某碴場的道岔采購及運輸合同,由軌道現場項目部提出供貨方案,由財務部提出保函要求,由外聘律師提出審查意見,由合同成本部最終整合,制定出了一套嚴謹的合同[2]。
3 有效地合同管理是規避風險的關鍵
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核心,項目管理要貫徹合同管理理念,協調項目各相關方的關系,有效實現項目的安全、質量、進度、效益等目標。
3.1 合同談判
在合同協商談判過程中,有效的溝通語言成為合同能否簽署成功的必備要素。以筆者在土耳其安伊高鐵二期項目為例,主要利用英語或者土語,通過會議或郵件等方式,反復交流,直至雙方互相理解,并消除所有歧義,進而制定出雙方都滿意的合同條款。例如同奧地利某A公司簽訂的道岔采購合同,雙方就技術、支付、價格等條款,多次開會討論,歷時6個月才最終簽署。
3.2 合同執行
嚴格按照合同執行相關條款,同時注意變通以應對新的情勢。合同執行階段是合同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合同紙面上所約定的事項最終要靠合同執行落實到實處,在這里要突出一個“實”字。合同條款起草的再好,協商的結果約定的再完美,也最終依靠得落實到實處。在合同執行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合同條款執行相關約定,另一方面也要依據新情況、新問題來靈活性地掌握合同執行,總之要以服務整體項目的有效和順利實施為最高的目標。例如同B公司簽訂的道碴采購合同,在碴源出現問題,對方無法按合同要求供應道碴的時候,通過和對方簽訂解除協議,及時解決了相關后續問題。 此外,所有的合同均建立檔案,根據目錄檢索和查找,即簡單又快速。同時,定期檢查所有合同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保證項目各方面工作的順利實施[3]。
綜上,國際貨物采購活動中,風險無處不在。為避免風險損失,作為我國施工企業特別是在海外市場中的物資采購方面,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合同條款中關于風險的約定,同時在貿易術語、合同條款、合同管理等多方面,要充分注意合同中存在的風險問題,以期達到盡量避免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余勁松,吳志攀.國際經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9.
[2] 劉光遠.論國際貨物買賣中的風險轉移制度[J].時代經貿:理論版,2007,(3):59-60.
[3] 秦定.國際貿易合同實踐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5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