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地區林木良種繁育問題淺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作者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從良種與新品種的基本概念、鄉土與外來樹種同等重要、有性與無性繁殖生產應用、良種退化與優化復壯應予重視、常規與高新技術合理利用等五個方面對林木良種繁育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對當前開展的“建生態市、創園林城”活動和促農增收實踐有一定借鑒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林木良種;繁育;探討
林木良種是林業生產活動中的基本生產資料,是林業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林木種子的好與壞、真與偽,直接影響林業建設的質量。林木良種繁育技術水平的高與低、速度的快與慢,將會直接影響林業的發展水平,在林木良種繁育實踐中,有必要對以下問題予以重視。
一、良種與新品種的基本概念
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的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并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新品種注重其新穎性和特異性特征,當然在申請新品種權保護時,新品種的商業行為還有一定的時間限制。而林木良種是指經過人工選育,通過嚴格的實驗和鑒定,證明在適生區域內,在產量、質量和其他主要性狀方面明顯優于當地主栽樹種或栽培品種,具有實際生產價值的林木繁殖材料。
從新品種和良種的概念可以看出,品種(或新品種)不一定是良種,一般來說良種源于品種(或新品種)。所以,在林木良種繁育實踐中不能把林木品種(或新品種)簡單地等同于林木良種進行大量繁殖和推廣應用。
二、鄉土與外來樹種同等重要
鄉土樹種和外來樹種是針對樹種的自然分布區而言的。無論是鄉土樹種還是外來樹種,都是一個地區的重要樹種資源。只要是經過嚴格的選育程序培育、經過科學的區域化試驗、主要目標性狀優良,并通過林木良種審定或認定的品種(或新品種),都可以在一定適生區域和時間范圍內作為良種進行繁殖和推廣應用。近些年來,一些地方興起了林木品種引種熱,這對于豐富地方樹種資源和發展林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難免存在急功近利的情況,林木良種繁育工作者應該熟練掌握林木良種選育一般程序和步驟,正確對待鄉土樹種的良種和引進外來樹種資源或品種的利用。
三、有性與無性繁殖生產應用
林木良種繁育有兩條重要途徑,即有性途徑和無性途徑。有性繁殖不是原種材料的復制、母株基因型的拷貝,而是基因重組創造新基因型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無性繁殖沒有基因分離與重組,不產生新的基因型,只是原株的拷貝克隆。優點之一是在所繁殖的無性系分株中不僅能保留原株的基因加性效應,還能保留基因的顯性效應和互作效應,帶來最大的遺傳增益;優點之二是繁殖材料豐富和技術手段多樣,可以大大提高繁殖系數。因此,無性繁殖被廣泛利用在林木良種繁育的實際生產中。
只有清楚認識有性繁殖的優缺點,才能根據所繁育對象的生物學特性及技術的可能性進行林木良種的有性繁育或無性繁殖活動。要深入理解“有性繁殖創造,無性繁殖利用”的思想,從而使林木良種繁育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良種退化與優化復壯應予重視
林木良種是具有優良性、區域性、時間性的特性。良種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自然退化,或在繁育過程中的技術程序不規范也會人為造成退化。
無論是有性繁育中原種母株的老化,還是無性繁殖良種原株的周期效應或位置效應,都會造成林木良種的退化,必須時刻加以重視,提出有效的優化復壯辦法。
五、常規與高新技術合理利用
在林木良種繁育中,需要有良種,也需要有良法,即繁殖技術。林木良種繁殖技術可歸結為常規技術和高新技術。在兩種技術的實際應用中都應考慮以下因素:所繁殖的樹種良種自身的生物學特性,降低繁殖成本、提高林木良種繁育的經濟效益,林木良種繁育基地的地理環境氣候等條件,繁殖的規模,基地的經濟實力。
目前,我國林木良種繁育工作已經得到重視,繁育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味片面追求建高檔繁殖設施和設計高新技術繁殖的情況仍然存在,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在考慮材料的生物學特性的前提下,重視如何提高繁育速度、降低成本,獲得最好最佳的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王威山(1988-)男,大學本科,工程師,林場副廠長,主要從事林業生產與管理工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