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讀寫”:為教師成長賦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影響教師成長的因素很多。例如,學校不同、師傅不同、區域的教學水平不同、不同地區經濟文化差異等。但以上這些都是外部條件,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教師自身內部的因素,即發自內心的自我渴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動力。不論是外部條件還是內部動因,我認為“聽說讀寫”這四點是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
一、聽
所謂聽,簡單說就是聽課。剛入職的教師必須堅持聽課,但僅僅聽課不行,須帶著問題聽課,或者聽課之后要與上課老師進行交流。要明白上課者為何這樣處理教材、為何這樣設計教學環節、為何這樣提問,等等。也就是說,聽課者要有思考,聽完課沒有經過思考照搬師傅的課就變成了“刻舟求劍”。
聽課要有階段性。先聽同組某個人的課,把握學科知識體系、教學流程等。一段時間后要盡可能聽組內每一位教師的課,吸取他們的教學長處。下個階段要聽校內不同學科名師的課,擴大自己的視野,增加自己的知識面。再過一段時間就要走出去聽校外名師的課。雖然這些階段不是完全分立的,但是按照這樣的階段聽課,新教師可能成長的速度更快。
二、說
所謂說,就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先要自己進行說課,練習幾遍再進課堂。不僅新教師要這樣做,有多年上課經歷的老教師在進入課堂之前也要把“課”先在腦子里“過”幾遍。
當然,這里講的“說”主要是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教師課堂語言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要科學嚴密講究邏輯,二要抑揚頓挫講究節奏,三要幽默得體引人入勝,四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三、讀
所謂讀,就是讀書。只有讀書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修養。讀書要注意“博覽”與“窮盡”。要深度閱讀本學科的書,增加學科知識深度和廣度;要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經驗的書籍,提高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水平;要讀哲學和邏輯學書籍,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和思維嚴謹性;要讀管理學的書籍,提高管理課堂、管理班級的能力;要讀文學書籍,增加人文底蘊。這樣才能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逐漸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進而成為名師。
四、寫
所謂寫,簡單講就是經常寫作。這里的寫作是指:寫反思,即聽課反思、上課反思、答疑反思、批改反思、考試反思等;寫總結,寫一段時間內教學總結、教育總結、學習總結等,梳理自己都做了哪些事,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成功的經驗是什么,不足的問題在何處;寫教學案例,抓住典型的現象進行剖析,寫事情的過程、處理的方法、遵循的道理、得到的啟示、未來的打算與設想等。所有這些內容都可以歸為教學隨筆類的文章。文章不一定長篇大論,有則多寫、無則少寫。通過寫作把零散的思考系統化,系統化之后的思考才能逐漸地就形成自己的思想,進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這樣就會成為一個有實踐、有理論、思想的、有情懷的教育者。
?。ㄘ熑尉庉嫞黑w昆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