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球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發展穩定良好,網球運動在高校內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可,成為最受當今大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各個高校對網球運動教學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積極的將其納入體育教學課程之中,對進一步促進網球運動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有調查顯示,高校網球教學普遍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其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需要引起注意,據此本文中筆者就高校網球教學模式的改革展開了探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推進高校網球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網球 教學模式 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109-02
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快速發展普及,網球運動成為當今最受運動者喜愛的運動之一,并進入高校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是由于網球運動自身特點原因,開展這項運動對器材場地的要求較為嚴格,加之網球運動教學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對于這一新興的體育課程缺乏成功、有效的教學模式和經驗,多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方法單一。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真正全面正確的掌握有效的運動技術,難以充分體驗到網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加強對網球教學模式的探究,對現行網球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改進成為當前體育教育者重點開展的研究課題之一。
1 高校網球教學存在問題
1.1 傳統大班教學模式影響教學效果
在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當前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大班教學模式,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基本達到了30~50之間,加之受到場地以及器材不足的問題制約,無疑使高校網球教學難以做到全面、高效、高質量的開展,進而不利教學效果的實現。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反思教學,大班授課學生人數多,非常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由于難以集中注意力,對于老師所講解的動作知識要領也就不能做到深刻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同時管理大量的學生,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相對較少,對于學生的錯誤動作教師難以做到逐一的糾正指導,影響教學質量的實效。而且,人數以及場地的限制會極大的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利于學生運動意志品質的磨練和培育,進而不利于高校網球教學的長遠發展。
1.2 教學課時不足影響教學效果
雖然當前大多數高校將網球運動納入了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之中,但是網球課程主要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的,這就導致在課時設置上的不足,進而使課程內容的安排以及練習的時間受到縮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難以系統全面的進行授課,不利于學生對網球戰術技巧的理解及掌握。有調查指出,大多數高校網球課程學時安排為30~36之間,課時數最少的低于20課時。對于沒有網球運動基礎的學生而言,在短時間內難以掌握運用形式多樣的發球及接球技巧,學習技術難度要求高的雙打戰術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在每節運動課程開始之前,還要進行一定的熱身運動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無疑這就占用了一部分學生學習網球的時間,教學課時數的不足成為制約網球教學取得高效果的重要因素。
2 高校網球教學模式改革舉措
2.1 開展情景化的主體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近年來,網球教學在高校的不斷開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成果,可以說已經打下了進行網球教學改革創新的基礎,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縱深推進,為適應高校發展需求,應立足本校網球教學實情,從網球運動特點出發,進行必要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促進網球教學取得實效。借鑒其他運動項目的成功經驗,觀察網球教學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向,應該打破傳統化的網球教學模式,進行學生主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這一教學模式旨在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教學內容為參照,進行相應的情景教學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要在恰當的時機引導學生根據教學重點、難點開展小組式的集體討論,讓學生發現認識自己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探析解決,從而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戰經驗的結合。這一教學模式的突出優勢表現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過于主導課堂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班授課的不足,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學生個性。對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競爭意識也有積極意義,是實現網球教學質量提升,促進學生網球技能發展的重要途徑。
2.2 打造比賽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
體育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大量的體育教學實踐來看,將教學內容設置為競賽形式時,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熱情,學生課堂積極性顯著提高。因此,從網球運動的特點來看,比賽式的教學模式符合網球運動的特征,教師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網球運動基礎后采用這一教學方法。打造比賽形式的網球教學模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讓學生在實戰訓練中進一步加深對網球運動技巧的理解認識,提高對技術的掌握程度。此外,采用比賽形式的網球教學模式,有助于構建系統化的完整課堂,不但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也增添了課堂的娛樂性,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有助于網球教學效果的提升。
2.3 注重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形式
體育運動教學的發展離不開相對完善合理的教學評價模式,高校網球教學的順利開展,確保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的有效實現,要求具備一套科學體系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因此,各大高校應重視網球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積極進行教學評價模式創新,以適應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需要。該教學評價模式的建立,應基于網球運動特征,并結合當前學生網球學習方法方式的變化特點,依據高校網球教學改革發展實際進行評價模式的調整優化。從學生態度、情感、技術、參與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要注重網球教學過程性評價同結果評價的有效統一,以有效發揮教學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在指導教師進行教學策略調整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推動網球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 結語
通過上述研究,我們認識到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當下,網球運動的價值不斷凸顯,成為高校體育運動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未來的工作中,高校網球教學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就要積極進行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創新革新,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釋放網球運動的活力與魅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性,實現網球教學質量的提升,讓網球運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作者也希望借助本課題的研究,在教育界、體育界廣泛引起人們對高校網球教學的高度重視,促使更多的專家、學者廣泛的參與到本課題的研究中來。以此來實現本課題研究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袁耀久,孟明,李廣國.基于大學生社會性培養的高校網球課程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8,8(9):192-193.
[2] 吳強.“靜動結合”教學法在高校網球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12-113.
[3] 梁帥.“快易網球”核心教學模式在山西高校網球教學中的適用研究[J].體育科技,2015,36(5):156-15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