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數模一體化在低滲油藏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油田的發展,數字油田已經走進各油田板塊,智能油田也在努力探索,智能油田包括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井筒模型、管網模型及一體化耦合,核心技術是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本項目主要通過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進行地質建模、歷史擬合及方案預測,結合 CXX 區塊生產動態,開展精細注水研究,優選C4-5實施分層注水,預測4年實現增油0.95×104t。本文所提出的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首先避免常規建模導出,導入CMG、ECLIPSE等數模軟件,大大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三維模型的修改,會自動傳輸給CASE,進行快速預測,最后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是實現人工智能的基礎。
關鍵詞:建模數模一體化;精心注水;分層注水
1 油田概況
CXX 區塊處于SWZ構造位于QT凹陷西北斜坡,SWZ構造南鄰HG構造帶,東接CJB構造帶,具有低幅隆起構造背景,內部被一組北東東向、晚期北東向斷層切割成4個墻角形斷塊,各斷塊地層傾向基本為南西~北東向,斷塊面積較小,一般只有0.1~0.43km2。
2 儲層特征研究
2.1 油層組劃分及小層對比
CXX井區主要含油層段為阜寧組三段,劃分為3個油組,其中Ⅰ油組為主要含油層系,劃分為5個小層。自西向東2、4、5小層含油性較好,1、3小層含油性相對較差。
2.2 巖礦特征
根據巖芯描述、薄片鑒定等綜合研究,阜三段上砂組儲層巖礦組合有以下特征:阜三段上部以褐灰色粉砂巖、灰色細砂巖為主,儲層巖性為長石細砂巖,石英占65%、長石占15%、少量巖屑,填隙物中雜基泥質含量25%,膠結物菱鐵礦2%;結構最大粒徑0.25mm,主要粒徑0.07~0.17mm,分選好,磨圓度次棱—次圓,顆粒支撐,接觸方式為點接觸,膠結類型為接觸—孔隙式。
2.3 物性特征
跟據CXX 塊阜寧組三段12個物性樣品資料統計,孔隙度24.94%~42.7%,平均孔隙度為31.44%,滲透率18.8mD~618.22mD,平均滲透率為251.45 mD,為高孔中滲儲層。
3 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
3.1 三維地質建模
頂面模型:CXX 井區為復雜斷塊油藏,油氣分布主要受斷層及構造形態控制,自東向西構造抬升,斷層發育;NTG模型:利用測井解釋資料,泥質含量SH>45的劃分為泥巖,SH<45為砂巖,在構造高部位砂巖發育好,在低部位砂體發育較差;屬性模型:構造中、高部位物性好于低部位的物性。飽和度模型:運用序貫高斯模擬,主要是通過對砂體內部變差函數的確定,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對油水分布狀態做了模擬實現。
3.2 數值模擬方案預測
根據已經建好的地質模型,在PETERL中建立History strategy 1,隨后定義CASE 1,為后期的歷史擬合做基礎。結合創建的History strategy 1及CASE 1進行全區歷史擬合和單井的歷史擬合,從結果看,歷史擬合的程度較高,模型可靠。
方案預測:2013年2月開始注水開發,2017年在主體斷塊南部已實施分注,并取得效果,至目前主體斷塊北部仍然采用籠統注水的方式,C4-5吸水剖面差異大,5小層吸水相對量為80%,其他小層吸水量較小。根據現有的生產制度,對 C4-5井實施分注與籠統注水的預測。CXX區塊實現一體化,完成建模數據體聯動,進行歷史擬合及方案預測,通過 C4-5的分注技術,4年實現增油0.95×104t。
3.3 一體化技術總結
①通過建模數模一體會技術,提出 C4-5井的分注方案;②其它的預測方案,在原有的模型當中,建立一個開發方案預測,點擊運行,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呈現不同方案的區別,大大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4 礦場試驗
4.1 開發形式分析
①開發形勢。CXX 塊地質儲量82.86×104t,含油面積0.78km2。2012年至2013年1月為彈性開采,2013年1月轉注水開發。2018年4月底累產液15.70×104t,累產油11.13×104t,自然遞減1.41%,采出程度13.43%,累計注水13.82×104t,累計注采比0.75。日產液97t,日產油47.33t,含水率51.65%。CXX 區塊2018年4月餅狀圖可以看出 ,產量較高的井主要集中在構造高部位。
?、陂_發中存在的問題。C4-5井,根據2014年9月份吸水剖面結果,I-1、3層不吸水,主吸水層I-2、5,次吸水層I-4,注水層間矛盾大。
4.2 礦場試驗
依據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的預測,2018年5月開始對C4-5實施分注技術,至2018年12月產量有回升趨勢,日產油25t上升至32t,日增油7t,含水率大幅度下降。礦場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 總結
?、俳的R惑w化技術是智能油田的關鍵技術,也是智能油田的基礎,在 CXX 區塊提出C4-5實施分注,目前已經取得一定成效;②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不需要重新修改原來的模型,實現了自動、快速預測方案結果,對上層快速決策起到關鍵性作用;③建模數模一體化技術,減少建模和數模人員,減少勞動力,提高經濟效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