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大國工匠:職業院校拔尖創新職業人才培養路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新時代產業發展的動力源。以“雙導師”制以及以“‘一制’+‘兩驅動’”為培養方式,通過“雙標準”考核,將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大國工匠”型拔尖創新人才,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 大國工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power sou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students can be trained into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of "big country craftsmen"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doubl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one system 'and" two drives "as the" double tutor "system and the" one system' and "two drives" as the training mode.
[Keywords] big country craftsman; top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path
培養一批“大國工匠”型拔尖創新人才,推進我國工業技術發展,提升中國制造創新實力,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最為重要的任務。在此背景下,本文將探索“大國工匠”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
1 以“雙導師制”為基石強化人才培養教師隊伍
優質導師團隊是“大國工匠”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基石。主要從三個方面來探討:
優化導師團隊。
1.1 甄選優秀“雙導師”團隊
“雙導師”團隊甄選是關鍵。參與導師團隊甄選成員從本校專職教師以及聘請的企業兼職教師遴選。具體要求:一是具有敬業精神的。敬業是行業最起碼要求,也是大國工匠的本質特征;二是具有創新精神或創造能力。導師只有敢于創新、勇于創新,才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點燃他們的創新火花;三是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導師扎實的專業技能能效指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四是具有開放性視野和國際教育理念。開放性視野是宏觀的、跨領域、國際化的視野,能高瞻遠矚,把握國際國內發展趨勢,能精通專業內外,技藝精湛超群。
1.2 落實“雙導師”責任管理
“雙導師”實際上是“主副雙導師”優質搭配,分工合作。主導師主要職責是:一是制定培養方案;二是根據學生特點、特長、志向制訂個性化的培養計劃,將“大國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計劃中,既有總體要求,又有具體實施方案。副指導主要職責是:一是負責協助、實施教學實習及其他的教學實踐活動等任務;二是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三是定期與學生面對面進行交流輔導。
1.3 構建“雙導師”成長渠道
構建導師團隊成長渠道是重中之重。主要措施:一是將企業的“大國工匠”引進來。在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他們聘請了一大批像“高鳳林(焊接)、胡應華(裝配鉗工)、羅東元(電氣)等“大國工匠”[1],大國工匠們一流的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學生;二是導師團隊走出去。導師團隊能緊密與一線企業緊密聯系,導師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同時也跟上企業的步伐。強大的師資團隊為培養大國工匠型拔尖創新人才質量提供了保障。
2 以“‘一制’+‘兩驅動’”為兩翼優化人才培養方式
2.1 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
任務驅動是“以一個個具體的教學任務為線索,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或協作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目的,最終完成教學目標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過程[2]?!痹谌蝿镇寗咏虒W中,首先要充分考慮學生興趣,考慮學生是否樂意并可以激發其創新力;其次將“大國工匠”精神融入到任務驅動設計、選擇與安排中。二是任務驅動選擇與安排?!耙话阋还澱n或一次課實施一個任務,依據課程內容也可穿插多個任務;一般以本專業為基礎選擇任務,交給學生的任務一般不會很難,要求在課內完成?!痹谌蝿者x擇與安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空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要完成的任務。三是學生在任務驅動中學習、探究和交流。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充分發揮他們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四是任務展示及教師點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習慣,拓展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2 以“項目驅動”激發學生專業發展與創新動能
項目驅動是以具體項目為依托,學生參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現實商業活動有直接的關系能轉化成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的真實項目,[4]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真實的“項目”。一是項目驅動選用及時間安排。學生可以共同完成一個項目,也可以是每組單獨完成一個項目。項目完成時間根據項目難度做具體安排,最長不得多于4周時間。二是項目的計劃與分工。在項目執行之前各小組要寫出完整的計劃方案,詳細分工,以及各項分工的銜接與協作,明確責任;三是項目研究與執行。項目研究中,小組成員不得照抄別人的成果,需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發揮創新意識,設計出新的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遇到棘手問題要做認真分析、查找資料,充分發揮團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整個過程中,導師要有針對性指導,指導學生寫好科研記錄,項目結束后寫下總結。項目驅動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動手能力,還提前讓學生們體驗了真實的科研環境,有利于選拔出一批有潛力的科研工作者。” 3 以“雙標準”考核為保障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3.1 “學業標準”過程性考核與評價
過程考核與評價主要由任課老師針對本人教學情況及學生參與課堂情況,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制定考核標準范圍。
3.1.1 知識考核與評價標準 教師將知識考核與評價標準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教師衡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主要是了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在課堂中是否能清晰表達知識,如何運用知識等方面來衡量,教師將平時成績與課堂教學量化到任務驅動及項目驅動中,以成果匯報、課堂答疑、項目小測試等方式開展,有效激發了學生內在創新意識及創新潛能。
3.1.2 技能考核與評價標準 技能的熟練程度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導師要把好技能訓練這個關卡,提高學生學生技能水平。導師結合課程、任務以及項目完成的實際情況考核標準標準。在課程開課初期將考核評價體系告知學生,明確評分標準。將考核過程與學生的任務驅動及項目驅動以及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緊密聯系起來,并及時、如實記錄。
3.1.3 綜合能力考核與評價標準 綜合能力是指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勝任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要素的綜合,既包括了系統的理論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及個體的情感、職業態度、價值觀等”,圍繞著這一綜合職業能力內涵,構建開放性綜合能力考核與評價。具體要求:一是制定能力達成目標。能力達成目標主要包括行業通用能力、方法能力、個人能力、社會能力等方面;二是創設真實崗位情景考核。學生綜合能力達成體現在真實的工作情景中如何“制定工作計劃與實施,并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尋求辦法、解決問題?!币约啊皩ぷ魅蝿盏挠媱潯⒎治?、實施以及與相互間的協調配合能力等?!?
3.2 “職業道德”標準過程性考核與評價
導師考核學生職業道德主要從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責任心、以及創新精神等方面考核,并將考核指標量化到學生小組合作程度、小組項目完成數量及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小組成果匯報展示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能力;小組項目完成數量及質量考核學生對事情的專注以及毅力,責任心以及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等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薇薇.大國重器,現代工匠[J].四川黨的建設,2017(04):70-71.
[2] 董鳳云.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教育,2013(12)16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