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森林培育技術的精準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對物質需要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品質和環保。這一觀念的突出表現便是對于森林的培育上,更加關注生態利益而不是經濟利益。但是,對于森林培育技術這一概念我國提出的較晚。本文將具體說明森林培育技術的精準化概念、培育技術精準化實現中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措施,以促進森林培育技術朝著精準化方向不斷前進,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 森林培育;培育技術;培育精準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needs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als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precision of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realization of precision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olutions will be specifically explained,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owards precisio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words] fores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ster precision
森林培育技術一直以來都是由經濟發展方向和科學技術水平決定的,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有了新方向,國家對于科學技術也極為重視,森林培育技術逐步向精準化發展。但是,這一項目的實施卻只停留于表面,沒有將我國實際情況和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結合起來,精準化的概念沒有推廣開來,研究人員較少,精準化進程緩慢。
1 森林培育技術精準化的概念
森林培育學是一門以人工林和天然林為研究對象的營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論和技術的科學,主要內容涉及良種生產、苗木培育、森林營造、森林撫育、森林主伐等,并且主要產生三方面的效益,有森林生產木材和林副產品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改善環境方面所帶來的生態效益;和對社會產生的提供就業、改善人們精神面貌的社會效益。就是在森林從產生到生產的全過程都重點進行技術的參與,利用技術的精確化實現培育的精準化。從森林種子的篩選到培育幼苗都力求規范、精細,并在國家政策或相關制度的指導下,建立森林培育技術小組,專門負責這一項目的實施和監督。
2 實現森林培育技術精準化的阻礙
2.1 森林培育技術起步晚,培育進程緩慢
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時,森林培育技術的概念幾乎不被重視。但是,在改革開放后,經濟的發展模式有所轉變,不以單純的資源消耗為中心,而是提倡轉變發展道路、走持續健康發展之路。與世界上許多先進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這一概念提出的較晚,面臨廣闊的土地和氣候、地形復雜多樣的森林帶,森林培育技術很難實現精準化。發達國家所公布的培育技術往往只是名稱上的科普,其核心科技并不會隨之公布。培育出來的品種缺乏創新思維,不能適應所有地區,久而久之便導致培育偏離實踐,不符合我國森林培育的實情,培育進程偏離精準化,培育進程緩慢。
2.2 森林培育重點不明確,缺乏技術支持
雖然我國的森林培育起步較晚,但是自從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以來,國家對于森林培育技術的重視程度很高,加大了對森林技術的資金投入。但是森林培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精準化,即規范化,精細化,這是一項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項目。早期的經濟發展依靠資源消耗,通過砍伐森林來獲取最直接的經濟利益,但是迫于資源的損耗嚴重,以及經濟轉型的壓力,只有突破技術難關,才能實現長期的發展,謀求長遠利益。但是,國家提供資金的支持只能解決基礎設施上的問題,對于培育技術上的細節則沒有過多幫助。這就會導致相關研究沒有重點,將所有涉及內容都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這樣對資金和人力的使用分散化,偏離了規范化的思路。政府的支持不應僅限于對林農的補貼, 還應為保險人提供財政支持[1]。另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況且,森林培育技術不是一項依靠經驗就能突破的任務,必須在一定的技術支持下進行。
2.3 培育管理體制落后,缺少專業培育人才
我國經濟較其他而言有自身的發展特色,森林的培育也是如此,在培育過程和培育環境上都有很大不同。因而制定一套具有我國森林培育技術特色的管理體制極為重要,受過去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森林使用的管理體制極其粗放。許多林場的管轄權劃分不明,多由較低的行政機構管轄,這就導致了許多不合理的開采和管理。這不僅對森林資源的多樣性有極大不利,對于森林的培育也是困難重重。另一重要因素是專業的技術人員。森林培育技術的研發部門主要是林業部門,根據長期的數據調查分析,全國近千所大學中,林業大學僅是少數,對于林業研究有成就的學科更是不多。森林培育技術如果缺失專業培育人員的參與就無法進行,更別提精準化的目標。
3 實現森林培育技術精準化的方法
3.1 學習先進技術,注重實踐經驗
雖然我國的森林面積很大,但是這并不代表在培育技術具有領先地位。在品種調查、生長監控、因素分析以及后期處理方面我國仍有很大漏洞和落后之處,這也是我國森林培育進程緩慢的原因。放眼那些培育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他們便根據自身的氣候、土壤等主客觀條件展開了有效的研究,如美國南方在培育針葉林時,對土壤的養分進行24小時監測,以研究土壤養分對于森林培育的影響;日本植被覆蓋率極高,因此作為較為豐富的一類資源,其全國上下對待植物的態度都極為認真。尤其在植被生長的過程中,從修剪到護理都極為重視;還有巴西對水質的監測在對人工的培育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大大提高了其森林培育的精準化進程。我國應當借鑒這些優秀的經驗,彌補自身短處。但是也同樣存在著一些不注重實踐,只糾結于理論的先進不先進的錯誤。我國幅員遼闊,物種豐富,有許多品種的植物等待歸檔。但是,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氣候差異也很大,土地的利用度和酸堿度也有很大差別,不能一概而論,應當與實踐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會發現許多不足和特殊情況。 3.2 明確培育重點,加大科技投入
我國森林面積廣闊,不能使用統一的培育方案。國家下達相關條例的同時,會從財政中抽播出資金予以支持,但是哪些部分應當重點投入還要培育部門自己制定。正是因為我國森林培育起步較晚、現階段的經濟對這一方面的要求較為迫切。所以,資金最容易盲目消耗,最終應有的效果沒有呈現出來,資金也白白消耗了。所以在育種、培苗、修剪、移植等方面要有重有輕,北方生長周期較長,且土質較肥沃,應當注重育種和移植;而南方熱量條件豐富,適合室外培苗,加上生長迅速,對于植物的修剪不能忽視。因地制宜,明確培育重點,才能少做無用功,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除此之外,森林培育技術與科技關系更為密切。研究人員應當擺脫落后的種植觀念,著眼于先進的培育技術,開拓思維,進行創新。
3.3 創新管理體制,培養專業人才
管理體制的制定是事情進行前的規劃和安排,具有統籌全局的作用。因而,想要實現森林培育的精準化,必須廢除落后的管理體制,并依據現狀進行創新。應當召開大型研討會議,會議成員應當涉及森林培育的各階層,如個人、企業、政府機構等。使其明確管理制度中對培育過程和結果的具體要求,端正經營態度,加強對國家政策的響應,大力投入科技,加快精準化進程。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森林培育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的參與,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培育技術精準化的進程。就目前來看,我國林業工人的專業素質相對較低,在一定范圍內, 提高林業工人的專業素質也是十分必要的。從源頭上,國家應當提倡對林業的招生和補貼,加大對林業研發的投入金,鼓勵更多知識青年從事這一專業,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這一行業,為森林培育的科研工程提供人力支持。
4 結語
經濟發展迅速的環境下,對一切事物的要求都是精益求精、規范化、精細化的。森林培育技術是我國經濟轉型背景下的一大先行事業,雖然還面臨許多障礙,但在我國優越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道路支持下,這些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相信新時代下,森林培育技術會在道路、管理體制上創新發展,專業人才也能脫穎而出,推動培育技術精準化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 華綺嫻,周伯煌. 我國森林保險制度的完善[J].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29(02),35-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