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居住區園林綠地種植設計的原則和要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介紹了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的原則和設計要點,基本原則包括生態性原則、因地制宜和適地適樹原則、美觀性原則經濟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等,設計要點分別以植物的選擇、植物的配置形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居住區;綠地;設計原則;種植要點
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前進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已然成為了全社會的一項環境建設工程,也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項民生工程。園林工程建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期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因此,園林工程建設必須重視園林綠地規劃設計。
1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1.1生態性原則
園林植物造景要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生態效益,達到綠地生態功能的要求,在不影響景觀功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功能。要在研究居住區生態要素、功能現狀基礎上綜合考慮區域規劃,城市總體布局要求,以及水資源、土地資源、大氣、人口容量等生態要素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居住區綠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布局,努力創造一個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的居住區綠地生態系統,改善居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創造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實現居住區環境和使用的和諧統一。
1.2因地制宜和適地適樹原則
要使植物生長良好,充分發揮植物應用的景觀功能和生態功能,就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選擇適應本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樹種,要盡量選用鄉土樹種。在進行種植設計時,要全面了解所選植物的生態習性和栽植地土壤和生態環境,只有了解本地區氣候、土壤和植物的生長習性,才能做出合理的規劃設計。樹木的種植密度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功能的發揮,一般應按成年樹木的樹冠大小來確定種植距離。在進行植物搭配時要兼顧速生樹與慢生樹,落葉樹與常綠樹之間的比例,以保證在一定時間內植物群落的穩定性。
1.3美觀性原則
園林植物種植設計時要遵循形式美法則,創造和諧藝術景觀。園林植物配置要符合園林布局形式的要求,合理設計園林植物的季相景觀,做到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有特色,豐富多彩。根據不同的園林景觀,呈現出不同的景觀特色,精心搭配園林植物,合理利用季相景觀。要充分發揮園林植物個體的觀賞特征,突出其觀賞特性,創造富有特色、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給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帶來美的感受,愉悅心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4經濟性原則
在進行植物配置時,要在節約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礎上,合理投入資金,以獲得最大的綜合效益。例如可以保留原有樹種,慎重使用大規格樹木,合理使用珍貴樹木,大量使用鄉土樹種等,還要考慮栽植后的養護費用和管理費用。
1.5以人為本原則
注重以居民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為中心綜合考慮居民群體與居住區綠地整體功能相結合,使綠地功能與居民生存環境相協調。充分強調人性化意識,把人們在環境中的心理需要與觀賞心理特征聯系起來考慮,并同時將其作為景觀環境設計與方案實施的一個重要依據,做到景為人用,以人為本。
綜上所述,必須深刻領會和遵循這些規劃設計原則,并以此來進行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在設計實踐中,逐步建立起高質量的居住生活環境理念,不斷促進居住區景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創造出更加廣闊、更為美好的家園。
2居住區綠地種植要點
2.1居住區綠地樹種的選擇
在樹種的選擇上一方面要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要盡量選用鄉土樹種,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植物應有的景觀功能和生態功能,避免不適合本地區的外來樹種,使植物生長不良或死亡,不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還造成浪費。另一方面,在樹種的選擇上,要考慮居住區景觀的美觀和功能需要。園林植物季相變化能給人以明顯的氣候變化感受,體現園林的時令變化,表現出園林植物特有的藝術效果。如春季山花爛漫,可選擇櫻花、紫玉蘭等;夏季荷花映日,熱烈奔放,可選擇紫薇、荷花等;秋季結滿果實,層林盡染,可選擇柚子、銀杏等;冬季梅花傲雪,可選擇梅花等。園林植物的觀賞性是多方面的,形、色、香、姿都是多方面的。有觀花、觀葉、觀果、觀樹形的,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區域,園林植物要滿足不同的功能。比如居住區道路主要滿足遮蔭和組織交通的功能,因此要選擇樹冠高大、樹葉濃密、樹干通直的喬木,如香樟、法國梧桐等;在居住區中心綠地可以設置一塊大草坪等開敞空間,在草坪邊緣栽植遮蔭喬木、成片的灌木等,滿足人們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放松心情的需要。
2.2居住區綠地園林植物的配置和造景
2.2.1居住區道路綠地。居住區主要道路兩側以栽植喬木為主,喬木下綠帶內栽植花灌木、地被,形成豐富的綠化層次。道路兩側喬木按列置式布置,花灌木按片植式布置,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組成豐富的圖案以及高矮組合形成豐富的層次。居住區小道以人行為主,植物配置可選擇姿態、色彩豐富的喬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配以置石和園林小品等??拷≌男〉肋叢荒茉灾哺叽髥棠荆瑧怨嗄竞托棠緸橹?。喬木可采用叢植或群植,可2株配合1叢或3~5株配合1叢。灌木和地被采用片植,可利用植物色彩和大小形成不同的圖案和高低層次。
2.2.2居住區中心綠地。作為居住區的中心綠地,一要滿足居民的生態需要,起到凈化空氣、隔聲、減噪、防風、隔熱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講究美觀;二要滿足居民日常休閑娛樂、游憩的需要,在視覺上要做到清新自然,賞心悅目。因此要留一定的供人們活動和停留的場地,如建植草坪,草坪的面積大小可視居住區人流量來確定。在草坪的邊緣種植一些喬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種植形式可采用片植形成小樹林或者帶狀種植,起到分隔空間、遮擋視線、防風隔聲的作用。在草坪視線集中區域栽植一些樹形優美,觀賞價值高的樹木,采用孤植或對植的形式,再配合種植一些喬灌木,做到高矮搭配,錯落有致,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如紅花檵木、紅葉石楠、銀杏、金森女貞等,還要做到常綠和落葉樹種搭配以及利用樹木特有的樹形來營造一個清新亮麗、生機盎然的空間環境。
2.2.3居住區宅旁綠地。宅旁綠地樹木配置應以不影響住宅通風和采光為原則,建筑物南面不宜種植過密,在近窗不宜栽種高大的喬灌木,在建筑物西面可栽種高大的落葉喬木,對夏季降溫有明顯的作用。在墻體和地面之間以綠色片植灌木過渡,如紅葉石楠、金森女貞、麥冬等,使墻腳處綠意蔥蔥,色彩豐富,打破枯燥和呆板的感覺。住宅的入口以對植和叢植的形式,種植耐陰灌木,在入口處不要栽植帶尖刺的植物,如月季、火棘等。住宅附近管線比較密集,不宜栽植深根性樹種和侵略性很強的植物,如竹類等。
2.2.4居住區公建附屬綠地。公共建筑和住宅之間多用喬木、灌木構成綠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區的安靜。居住區的垃圾站、變電箱和變電站可用喬、灌木或竹類植物進行隱蔽。
3結語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人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時,要充分調查研究,了解擬設計區域立地條件(土壤、水分、氣候因子等)和植物生長習性,積累經驗,科學合理的規劃布置,為創造和詣美麗的人居環境不懈努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