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植物空問設計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較快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及城市化建設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的要求日益升高。居住區景觀植物空間設計需要在確保景觀安全的前提下,通過不斷提升景觀的生態性、藝術性、功能性來得以實現。
關鍵詞: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植物景觀
近年來,有一類區別于公園綠地的公共綠地形式逐漸興起,在城市公共綠化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這就是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居住區組團綠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綠地,通常是結合居住建筑組布置,為組團內居民提供室外活動、鄰里交往、居民健身娛樂、兒童游戲、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條件,以分散在各組團內的綠地、路網綠化、專用綠地等形成小區綠地系統。也可采取集中與分散、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以住宅組團綠地為主,結合林陰道、防護綠帶以及庭院和宅旁綠化構成一個完整的綠化系統。
對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作植物空間設計研究時,有2大要素:其一,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的營造;其二,居住區景觀安全。
1居住區組團綠地植物景觀問題分析
近幾年,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其中,綠地中的植物無論是在類別或數量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可是,對植物群落、美化發展的穩定性方面有一些誤識,致使單位面積植物群落密度非常高,植物景觀在視覺上僅僅達到了豐富的外形,卻忽視了植物空間設計所要達到的美感成效。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
?。?)居住區組團綠地中常用樹種占景觀植物空間樹種的比重較低,還有一些樹種用得過多過濫,出現嚴重的雷同現象,欠缺樹種的合理化組合。(2)居住區組團綠地單位面積中喬灌比重非常大,群落密度大,對于本地鄉土樹種、野生觀賞植物的利用則過低。(3)居住區植物景觀在自然化程度上較低、色彩單調,不同綠地類型的植物景觀在形式上單一化傾向十分嚴重,沒有特色。(4)在整個居住區中,道路綠地占比非常小,綠化面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物種多樣化指標過低,景觀功能、生態性能等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植物景觀單調,整體群落生態功能不穩定。(5)藤本類植物欠缺,垂直綠化尚未引起重視。(6)冬季植物景觀匱乏,呈現出一片灰暗、冷清的蕭條景象,毫無生氣可言。
2居住區組團綠地植物景觀空間設計原則
2.1設計原則
整個居住區的組團綠地主要給居民提供戶外休息、活動、娛樂的空間,為此,種植模式設計上要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自然景觀。通常情況下,園林式居住小區的綠化率應達到80%以上,宅間綠地面積應占小區總用地面積的35%,比小區公共綠地面積指標大2~3倍,以達到最佳的綠地植物景觀空間設計成效,最大限度達到居民各類活動的基本需求,充分發揮種植模式的生態效益。
2.2空間策略
2.2.1公共綠地植物景觀。公共綠地面積一般非常大,經常會對其地形進行合理化處理。植物圍合出各種各樣的休閑空間,設置具備功能性、有觀賞價值的休閑景觀配套,植物景觀要注重可參與和易接近,人們進入此類組團綠地的目的是為了休閑娛樂、接觸交流,所以,游園營造出的氛圍一定要充滿愉悅的生活氣息,富有人情味,達到景為人用的效果。
2.2.2公建附屬綠地植物景觀。空間設計通常會從2個方面做出綜合性考慮:一是公共建筑前的觀賞植物景觀中,通常是以高大、觀賞價值高的喬木、花期長的花灌木為主;二是將草坪綠作為基礎色,搭配宿根花卉,帶來美好的視覺效果。在整個休息區、公共綠地中能夠給人們提供開闊的視野及相對私密的空間即可。
2.2.3宅旁綠地植物景觀。住宅建筑無論是外在形體、風格或色彩等一成不變,無任何生命力可言,為此,可利用軟質綠化植物的肌理、色彩加以襯托,通過豐富的綠色植物景觀,從而達到良好的立體景觀成效。宅旁建筑也會隨著植物的季相變化與植物的不同組團方式,促使構圖更加富有生氣。譬如:通過花境、花壇、對植、墻附等各種不同的植物景觀形式,進行建筑的基礎綠化。宅旁周圍綠化不可影響建筑室內通風、采光,通常會以地被植物、花灌木為主。在住宅旁邊的北面,會受到常年無陽光的影響,為此,要盡可能地選配耐陰觀葉植物。在建筑山墻的位置,可進行植物組團景觀空間設計,以期達到最佳的景觀設計及綠化成效。
2.2.4綠化設計與居民活動。居住區綠地景觀植物空間設計要從居民戶外活動需求著眼,確定植物的組團配置形式。充分利用各類植物的線形、色彩、體量等景觀設計元素,對喬灌木、宿根花卉、草本植物進行生態構筑,從而促使小區居民能夠在綠化環境氛圍下開展各類戶外活動。
因此,根據居住區不同區域的活動內容來進行不同形式的植物空間設計,譬如晨練、棋牌等休息活動場所,可種植庇蔭效果較好的落葉喬木;賞景、閱讀等安靜的活動場所,可進行優美的花草樹木種植,欣賞季相變化,感受舒適空間;在兒童活動區域,可挑選耐踩踏、抗壓性高、無任何毒刺的花草樹木,且需安排于小區日照較好的位置;在散步區域,可打造林下植被空間;在連接入口的通道,可形成連廓式、平臺式綠化形式,把花香、綠色送到居民的家門口;在周邊區域,可種植林帶,阻擋冬季寒風,讓冬季的風也溫暖,夏季,開敞草坪,引導夏季風向流動,確保活動區空氣流通。
2.2.5立體式植物景觀。目前,住宅小區園林綠化空間設計早已由最初的平面設計發展成立體設計。運用生動變化的植物空間設計沖破傳統的建筑空間設計的約束,最大化地拓展綠化面積,借助陽臺欄板、屋頂營造空中花園。立體植物系統可清潔環境、遮蔽噪音與眩光,隔離室外之吵雜,并為室內提供優雅的背景。
2.2.6冬季居住區植物景觀。冬季是組團綠色植物空間設計難度最大的季節,如何設計好冬季居住區組團綠色景觀植物成為關注的重點。耐寒植物品種的選擇,在一個組團內要考慮常綠和落葉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綠植物,大喬是常綠與二喬落葉開花配合、大喬落葉與二喬常綠相配合。其實,植物在冬季呈現出的形態有著較大的開發潛能,許多樹種可展現出非常好的冬態景觀,很好地展現植物自身所具備的線條、色彩等自然美,設計出一幅幅美麗的景象。與此同時,綜合各類植物的生長規律,挖掘及利用冬景資源,重視冬季景觀植物的組團設計,打造異樣美麗的冬季居住區綠化景觀,為寒冷的冬季注入生機與活力。
3結語
居住區組團綠地景觀植物空間設計對城市景觀的設計與塑造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造價角度分析,組團綠地景觀植物設計需大量的灌木層,喬木使用量大大降低;從視線角度看,灌木層的高度處在人的正常視線范圍內,其中,地被植物、宿根花卉發揮著圍合組團的作用,豐富的灌木層是達到良好綠地景觀成效的關鍵。
除此之外,組團植物有開閉、疏密之分,具有空間層次感,在植物空間設計上非常靈活??梢哉f,組團綠地景觀的植物空間設計能夠達到非常好的綠化景觀效果。通過“喬木+灌木+藤本+草叢+地被”的植物群落模式,可營造出穩定、共生、互惠的植物生態系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2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