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嫁接技術在桂花育苗中的實踐應用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嫁接是桂花培育過程中最常用的育苗方式之一,在育苗過程中可以使用切接、腹接、皮接、靠接等多種嫁接方式。本文從桂花嫁接技術的要點出發,分析嫁接技術在桂花育苗中的實踐應用以及桂花嫁接后期管理,以期為提高花苗成活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嫁接技術;桂花育苗;實踐應用
  1桂花嫁接技術要點
  1.1時間選擇
  桂花的繁殖工作可在其休眠期內進行,由于春季溫度逐步升高,入春時最為適宜。桂花苗多為疊生側芽,因而相應地延長其繁殖時間。如果繁殖桂花的時間較晚,可能存在苗芽抽梢等現象,在嫁接之前應先行處理已經抽梢部分,由未發生萌動的苗芽取代。
  1.2砧木的選擇和處理
  與傳統砧木的選擇相比,砧木的選擇范圍在桂花嫁接過程中存在不同,必須選取容易實現桿插生根的樹種,例如小葉女貞、水蠟等木樨科植被。在選取樹種時,除了考慮砧木類型外,還應挑選其生長期限,以生產期為1~2年的成熟樹木為宜。
  1.3嫁接方法選擇和運用
  1.3.1切接法。砧木的長度維持在5~7cm范圍內。在剪切砧木時,應挑選樹皮平滑處,采取垂直方式進行切斷,應保持切口在2~3cm范圍內;在接穗時,應將嫁接的桂花枝沿下端進行斜切,并保證斜切面在2~3cm范圍內。與此同時,還要在桂花枝的另一面以同樣的方式削出1cm左右的斜面。在保留桂花枝上有1~2對芽苗的基礎上,切斷樹枝,最終形成接穗。在此期間要注意,接穗必須按照上述步驟進行處理,嚴禁先剪成斷再削。在此之后,對貼削好的枝條共長面與砧木削面,將其插入切口中,并保證兩者間緊密貼合。在該過程中要注意:切記對齊砧木與接穗的削面,確保各削面的綠色皮層以及內部木質能夠吻合,這也是嫁接樹枝是否能夠最終成活的重點。在此之后,還要固定接合部位,具體做法是捆綁塑料薄膜,這將有助于接合處形成密閉環境,降低水分揮發的速度。捆綁時要注意保證接合不偏移,避免出現形成層離位等現象。
  1.3.2腹接法。腹接法作為不截砧冠的嫁接方式,其利用率較高。在使用該技術嫁接時,應在距離地面3~5cm處,采用斜切方式(角度以20~30°為宜),剪切砧木,切口深度需達到砧木直徑的1/3~1/2左右;在處理接穗時,應剪切桂花枝條下端,在其下端形成2個長度大約為1~2cm的削面,留下1~2對桂花芽,并切斷枝條,形成接穗。之后,與切接法相似,對齊接穗的切面與砧木切口,形成生長層,并綁扎貼合處。
  1.3.3皮接法。皮接法需要銷離砧木的樹皮,在使用該技術時,最好選擇桂花樹的生長季節進行。在處理接穗時,在枝芽下端(1~2cm處)的背部斜切出長度為2~3cm的斜面,并在斜面后側頂端再次斜切出長度為0.6cm左右的切面。同時還要平切砧木,切口位于距離地面1~2cm處。通常情況下要在砧木的光滑處劃出長1.5cm,能夠直達砧木木質的垂直刀口,并沿著刀口挑開砧木的外皮,將其與接穗貼合,并運用塑料薄膜固定綁勞。
  1.3.4靠接法??拷臃ㄒ脖环Q為誘接法,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桂花成活前,無論是砧木還是接穗都將保有各自的母體根系。目前在我國園林花卉領域,盆栽四季桂的繁殖工作多使用該技術。每年的5、6月份,挑選出合適的接穗以及砧木母本枝條,保證其中一方或雙方皆為盆栽,將其高度對應,各切出長度為5~10cm、深度為枝條直徑1/3~1/2的斜口,將其對齊并接合,最后固定捆綁塑料薄膜。在成活后,剪除接穗接口下端以及砧木接口上端,從而形成新的嫁接植株。
  2桂花嫁接后期管理
  桂花在進行嫁接后,通常20d就可成活。在嫁接適宜期內,如果發現植株未順利成活,可以重新嫁接。如果嫁接期已結束,則可從砧木中挑選出新梢,等待翌年進行嫁接。嫁接植株成活后,應剔除多余新梢,保留較為旺盛的新梢。而對砧木上存在的砧蘗,由于其會阻礙新梢的水分、養分等供給情況,阻礙了嫁接苗的生長,因而應在嫁接成功后進行清除。在嫁接苗成長過程中,不僅要做好除草、防災等工作,還要定期維護幼苗。當新梢苗高度達到10cm時,為了保證養分供給量,應施1次肥料(以稀畜糞水為首選),在此之后可改為每2月施1次肥。當新梢苗高度達到15cm時,應對其進行固定,這將有效保證幼苗避免由于風吹造成的歪曲、折斷等情況,同時也將有助于避免嫁接接口處劈裂。當新梢達到30cm時,還要將新梢與綁在砧木上的木棍進行綁定,防止大風侵襲。嫁接苗當年可以成長到30~40cm,最高可以成長到70cm。當嫁接植株滿足要求后,可在下年進行移栽。而在這一過程,除了做好上述的各項工作外,還應處理幼苗的嫁接、梳枝等傷口,通過涂抹愈傷劑、桐油等促進恢復傷口,防止嫁接出現植株干枯、腐爛等情況。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15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