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半楓荷塑料大棚內嫁接快速育苗技術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對半楓荷塑料大棚內嫁接育苗試驗的結果表明,當年用休眠芽嫁接,翌年6月嫁接成活率可達95.07%,平均接穗高67.33 cm,平均接穗莖粗0.54 cm。砧木以3年生半楓荷I級側枝為好,嫁接成活率、生長量、保存率由高到低排序為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砧木切干高度對成活率和生長量無影響。
  關鍵詞:  半楓荷;  塑料大棚;  休眠芽;  嫁接技術
  中圖分類號:   S 723. 1, S 792. 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 - 9499(2019)03 - 0010 - 05
   半楓荷(Semiliguidmbar cathayesis)是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樹種,是國家II級保護植物[ 1 - 3 ]。半楓荷木材材質優良、旋刨性能良好,是刨花板的優良材料;根莖、枝葉、樹皮和花蜜具有祛風濕、活血、消腫功效,可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半身不遂、跌打淤積、腫痛、產后風癱等,臨床使用安全[ 4 - 5 ]。目前,學者們對半楓荷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實生繁殖、扦插繁殖和組織培養,但對半楓荷塑料大棚內嫁接快速育苗技術研究目前未見報道[ 6 - 12 ]。本研究在塑料大棚內進行了半楓荷不同種類苗木的培育,研究不同嫁接時間對半楓荷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不同接穗樹齡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影響、不同苗型對嫁接成活率、生長量及保存率的影響、砧木切干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為探討縮短培育周期、提高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快速育苗并進行相關試驗技術推廣應用提供可靠的技術依據。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貴陽市花溪區桐木嶺村,地理坐標26°23′7″N,106°40′34″E。該地區屬亞熱帶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5.2 ℃,年平均日照時數1 214.6 h,無霜期285天,年均降雨量1 178 mm,相對溫度85%,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海拔1 100~1 200 m,土壤主要為白云石灰巖,土層厚度10~80 cm,土壤呈微酸性,肥力中等,排水性好。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 1 試驗材料
   嫁接砧木采用在大棚內育苗后移植的楓香苗,種子采自貴州黎平縣。接穗采用組織培養繁育而來的半楓荷組培苗枝條,以及嫁接后形成的半楓荷嫁接苗枝條,二者均采自貴州省貴陽市黔靈山。
  2. 2 試驗方法
  2. 2. 1 試驗苗培育
   2017年3月20日,于黎平縣采楓香種子,在試驗地內設塑料大棚,在棚內進行容器苗、移植苗、苗床苗培育。(1)容器苗培育。大棚內作床,用46%多菌靈1 g/m2+25%辛硫靈1 ml/m2稀釋呈千分之一噴灑床面,隔2日將催芽種子按25 g/m2均勻播在床面,用草木灰覆蓋,以看不見種子為宜。在苗床上搭小拱棚,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20天左右發芽,幼苗出土2/3時,揭去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當苗長有3~4片真葉時,移到營養缽內(營養土為50%森林腐殖土+45%田園土+磷肥3%+尿素2%混合均勻并消毒)。每缽1株,移栽時切斷主根根尖0.2 cm左右,促使小苗發側根、成根團,栽后澆定根水,隨時補苗、施肥澆水、防治病蟲。(2)移植苗培育。選優苗去掉根尖,有3~4片真葉時,在大棚內按10 cm×10 cm株行距每平方米定植100株。(3)苗床苗培育。按照去密留稀、去弱留強的原則,在大棚內按10 cm×10 cm株行距栽植,每平方米留床100株。
  2. 2. 2 試驗設計
   設計并實施4項嫁接育苗試驗。(1)不同嫁接時間試驗。分別于2017年11月3日、2018年2月3日、2018年3月3日,用生長健壯、芽飽滿的3年生半楓荷休眠芽做接穗嫁接。4月20日用當年半木質化枝條上的芽做接穗嫁接。砧木用莖粗0.3 cm以上容器苗。(2)不同樹齡接穗試驗。分別選用3年生組培苗、3年生嫁接苗、10年生嫁接苗做接穗。砧木用莖粗在0.3 cm以上的容器苗,于11月初進行嫁接試驗。(3)不同苗型嫁接試驗。于2017年11月初,用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三種楓香苗做砧木,用3年生半楓荷組培苗做接穗,進行嫁接試驗。(4)砧木不同切干高度嫁接試驗。2017年11月初,分別在容器苗離莖根10、15、20 cm處切干,用3年生半楓荷組培苗作接穗進行嫁接。以上試驗設計各做60株,3次重復。嫁接采用切接法,選接穗健壯的枝條,一芽一節,長約3~4 cm,用黑色塑料帶捆綁,在接口處罩上背心式塑料袋(有柄塑料袋),袋口捆緊,保溫保濕。
  2. 2. 3 苗期管理
   半楓荷新梢是向左右生長的,在苗木旁立一根支柱引導向上生長[ 13 ]。嫁接成活后,除去砧木上的萌芽,防止砧木與新生芽爭搶養分和水分,除萌工作一般進行2~3次。當接穗開始抽梢時,摘除罩在頂端的塑料袋。新梢生長到30cm左右,接穗明顯加粗時,解開塑料條,避免捆綁影響生長。新梢萌發的葉片幼嫩時防治蚜蟲,可用25%溴氰菊脂1:1 500防治,病害可用25%多菌靈1∶1 000防治。嫁接成活后,植株生長旺盛,喜肥需水,應及時施肥和灌水。6月下旬棚內氣溫過高,將容器苗移到疏林地煉苗。
  2. 2. 4 數據調查和分析
   嫁接成活后,于翌年2月調查發芽數和抽芽數。3~10月,調查接穗高、接穗直徑、嫁接成活數并做記載,每月調查一次。10月份調查時,取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各30株,測接穗高、接穗直徑、每株側根數(≥1 cm長),測每株苗的地上、地下鮮重。隨機抽取3種苗,各設3個樣方(樣方規格1 m×1 m),調查保存株數并做統計。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運用SPSS20.0,取三個區組數據平均值,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3 結果與分析
  3. 1 嫁接時間對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
   由不同嫁接時間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表1)可以看出,由于嫁接時間不同,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呈現出一定差異。(1)11月份,用休眠芽實施嫁接,成活率為95.0%,接穗高67.33 cm,接穗直徑0.54,分別比翌年2月嫁接的高84.47%、41.53 cm和0.18 cm。這說明在11、12月,氣溫轉涼,接芽不萌發,只要保證傷口的濕度,待氣溫升高后也能長出愈傷組織,使嫁接苗木成活。到1月下旬,楓香先萌動,為接穗提供了水分和養分,接穗也開始萌動。到2月下旬,穗芽基本萌動,摘去罩在接穗上的塑料袋,抹掉接穗上多余的萌芽,保留1個生長健壯的芽,同時也抹去了砧木上的所有萌生芽,確保留下的芽有足夠的水分養分供應,這時新梢生長很快。到3月下旬,新梢平均高31.2 cm,接穗徑增粗,愈傷組織已填滿砧穗聯接縫隙,嫁接成活。到了6月,平均接穗高已達50 cm以上,接穗半木質化,腋芽飽滿。(2)2、3月份實施嫁接,接穗已開始萌動,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都比較低,此時不宜嫁接。(3)4月下旬實施嫁接,采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嫁接成活率上升到68.9%,但生長期比冬季嫁接晚2~3個月??梢?,在大棚內用休眠芽作接穗,只要保證接口濕潤就可以安全越冬,嫁接成活率高,而且可以延長生長期,使苗木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3. 2 接穗樹齡對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
   由接穗樹齡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表2)可以看出,接穗樹齡時間不同,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量存在一定差異。3年生組培苗、嫁接苗的成活率分別比10年生嫁接苗高29.32%和29.57%,平均接穗高、抽梢數也顯著高于10年生嫁接苗,而在接穗徑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選用3年生半楓荷做砧木較為適宜。
  3. 3 砧木切干高度對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
   由砧木切干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的影響(表3)可以看出, 10、15、20、25 cm等不同切干高度在成活率、平均接穗高、平均接穗直徑方面差異不顯著,說明砧木切干高度對成活率和生長量影響不大。這是由于楓香在大棚內生長期較長,幾乎不落葉,并且砧穗二者的遺傳基因、生理生化特性、代謝方式及解剖結構相似,愈傷組織形成好,愈合快,砧穗莖同步生長快,切干高度因素對生長的影響小。嫁接接口下留5~6片葉子,葉片制造的有機物質可提供根系的需要,也可以提供嫁接愈合所需的有機營養,有利于接芽的愈合和生長[ 14 - 16 ]。在砧木20~25 cm處進行切干,高度適中方便操作,刀口不易受到污染,這個高度是比較適宜的切干高度。
  3. 4 苗型對成活率、生長量和保存率的影響
   由不同苗型對嫁接成活率、生長量和保存率的影響(表4)可以看出,三種苗的平均接穗高、平均接穗直徑、地上鮮重差異不顯著,側根數(≥1 cm)、地下鮮重、鮮重比、成活率、保存率具有顯著差異。(1)與移植苗、留床苗相比,容器苗的側根數(≥1 cm長)分別多2.36和3.96倍,成活率分別高14.33%和46.5%,保存率分別高22.7%和46.53%。(2)移植苗經過選苗,去掉根尖移栽,誘發側根生長,嫁接后進入速生期,生長勢相差不大,除生長差的小苗死亡外,多數苗生長正常,保存率為72.4%。(3)留床苗在嫁接成活后,進入速生期,苗木個體差異顯現,生長快的苗將弱苗壓在下層,弱苗失去光照、水分和養分,很快死亡,保存率只有48.57%。
   以上3種苗相比較,容器苗的生長情況明顯更好。(1)容器苗從育苗到嫁接,再到可以上山造林共歷時15個月,比一般裸根苗嫁接早6~7個月,節約種子(1袋定植1株苗),出圃率高。因容器苗基質是按照苗木生長要求配制,小苗移栽時選用生長健壯的幼苗,剪去根尖促使側根生長,形成根團,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養分,砧木培育合格率高,能用于嫁接的苗占90%以上。容器苗可隨時移動,嫁接時放在人工易操作的工作臺上,嫁接速度加快,質量得到保證[ 17 - 19 ]。苗木進入速生期時,可將生長較弱的植株統一放在一處,加強管護,促進生長,因此,容器苗嫁接成活率高,出圃率高,造林成活率也高,每0.067 hm2產苗量可達40 000株。(2)移植苗經過選苗移栽定植,砧木生長較整齊,嫁接成活率僅次于容器苗。但在嫁接成活后,苗木個體差異突出,少部分生長較弱的苗被壓到下層,因無光照,過于陰濕而死亡,保存率約有下降,每0.067 hm2產苗量為20 000~30 000株。(3)留床苗由于等距離留苗,苗木質量參差不齊,有I、II、III級苗。嫁接時只能用I、II級苗,占苗木總數70%左右。嫁接后,又有部分弱苗死亡,保存率下降,每0.067 hm2產苗量僅為8 000~10 000株。綜合各項因子,三種苗的嫁接保存率由高到低排序: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嫁接苗木質量由高到低排序: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每0.067 hm2產苗量由高到低排序: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
  4 結論與討論
   研究表明,塑料大棚內嫁接苗培育半楓荷,不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生長快,成本低,易操作,可大范圍推廣應用[ 17 - 20 ]。在育苗過程中,給苗施以水肥,調節光溫濕,防治病蟲害和間補苗,可使苗木質量得到提高[ 21 - 22 ]。棚內可提早播種,延長苗木生長期,培養合格苗木;當年培育的砧木,當年嫁接,處于幼齡階段的砧木,根系發達,對接穗有一定的復壯作用,增加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23 - 24 ]。經本研究發現:(1)半楓荷休眠芽可從10月下旬到12月在塑料大棚內進行嫁接,翌年1月休眠芽未萌動也可以嫁接,前后有2個多月的嫁接時間。(2)楓香一年生苗與半楓荷3年生I級側枝粗度相當,宜采用切接法。3年生童期苗接穗,生長速度快,砧穗同步增粗,不影響半楓荷材質。用半楓荷3年生苗作接穗為宜。(3)容器苗砧木育苗周期短,節約種子,單位面積產苗量高,造林不受季節限制,造林成活率高。(4)砧木嫁接離地高度對嫁接成活率和生長量無明顯影響。但高度過低(5 cm以下)不易操作,接口易污染,高度以20~25 cm為宜。(5)在塑料大棚內育苗,當年用休眠芽嫁接,翌年6月出圃,嫁接成活率可達95.07%,平均接穗高67.33 cm,平均接穗莖粗0.54 cm。容器苗、移植苗、留床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生長量和保存率均為容器苗最高。   參考文獻
  [1] 趙厚濤,  宋培浪,  韓國營,  等.  國家Ⅱ級保護植物半楓荷的最新研究進展[J].  北方園藝,  2010(21):  210 - 212.
  [2] 歐斌,  劉家勝,  李暢,  等.  半楓荷嫁接繁育技術研究[J].南方林業科學,  2018,  46(1):  42 - 46 + 49.
  [3] 唐邦權,  韋興橋,  安云虹.  半楓荷實生播種育苗技術[J].  林業科技,  2012,  37(6):  33 - 34.
  [4] 曹展波,  林小凡,  楊樺,  等.  半楓荷實生苗生長規律及培育技術[J].  南方林業科學,  2015,  43(5):  18 - 21.
  [5] 傅立國,  王德禎.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159 - 160.
  [6] 羅桃,  王玉奇,  張季,  等.  半楓荷嫩枝秋季扦插育苗技術[J].  林業實用技術,  2011(1):  30.
  [7] 黃道恩.  半楓荷扦插繁殖技術試驗[J].  防護林科技,2014(04):  33 - 35 + 68.
  [8] 陳世紅,  劉賢旺,  杜勤.  半楓荷組織培養研究[J].  中藥材,2002(2):  82 - 83.
  [9] 李亮.  楓香、  楓香“變異體”、  細柄阿丁楓、  半楓荷的組培研究[D].  南京:  南京林業大學,  2009.
  [10] 胡剛,  胡光平,  王桂萍,  等.  瀕危植物半楓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組織培養快繁技術研究[J].  種子,  2012,  31(12):  116 - 120.
  [11] 徐水根.  半楓荷不同播種時間育苗試驗[J].   綠色科技,2018(19):  90 - 91.
  [12] 田曉明,  顏立紅,  向光鋒,  等.  半楓荷嫁接繁殖技術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  2018,  46(3):  123 - 124 + 131.
  [13] 高新一,  王玉英.  植物無性繁殖實用技術[M].  北京:  金盾出版,  2003,  201 - 203:  271.
  [14] 高新一.  果樹嫁接新技術[M].  北京:  金盾出版2001,  60 - 61.
  [15] 沈國舫.  森林培育學[M].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2.
  [16] 熊新武,  李俊南,  劉恒鵬,  等.10個引種核桃品種嫁接成活率及苗期生長性狀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2015,  35(3):  36 - 42.
  [17] 陳耀華,  秦魁杰.  園林苗圃與花圃[M].  北京出版社,  2002,  65.
  [18] 謝石楊,  姚凱霖,  吳先基,  等.  半楓荷藥學研究概況[J].  福建林業科技,  2018,  45(04):  122 - 127.
  [19] 李暢,  劉家勝,  龔良斌,  等.  半楓荷嫩枝扦插繁育技術研究[J].  南方林業科學,  2018,  46(05):  37 - 40 + 61.
  [20] 盧應賢.  半楓荷早期生長與林地不同坡向關系的探討[J].綠色科技,  2018(09):  118 - 120.
  [21] 田曉明,  何志國,  顏立紅,  等.  半楓荷研究進展及展望[J].湖南林業科技,  2017,  44(03):  97 - 100.
  [22] 張開珍,  郭德芳.  半楓荷輕基質容器苗育苗技術[J].  中國林副特產,  2016(04):  64 - 65.
  [23] 邱全生,  劉旅平.  半楓荷幼苗培育技術及比較[J].  南方林業科學,  2015,  43(06):  36 - 38.
  [24] 陳家標.  半楓荷扦插育苗技術[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15,  44(04):  345 - 348.
  
 ?。ㄘ熑尉庉嫞?nbsp;  王 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88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