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的改革與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期,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大綱制定,學生分層,考核方法方面提出了建議和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大學物理公共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
  現階段國家大力倡導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地方高校為了盡快實現從一般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不斷深入改革。為了更好的服用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滿足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各高校都在大力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公共課具有上課人數多,專業覆蓋面廣的特點,因此公共課改革在高校教學改革中更為重要。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大到宇宙星體,小到物質分子都離不開物理學,它和很多學科都有交叉和滲透。大學物理是理工科大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特別是對非物理專業的大學生,更是重要的公共必修課。非物理專業的理工科大學生對大學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直接影響到后面相關專業課的學習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1]為提高大學物理公共課的教學質量,許多理工科院校都在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分層教學是目前一些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但這一方法也存在以下問題:
  1 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法實施現狀
  1.1 統一的教學大綱,無法同時滿足不同專業對物理知識的需求
  分層教學,應是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得到最大的收獲。然而,常規的公共課教學管理模式確是采用統一的教學大綱,按同一個教學計劃授課。顯然,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僵化死板,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個體基礎差異,無法真正做到的“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2 不當的分層方法不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
  分層教學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編組?,F階段,一些理工科院校對學生分層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在同一班級內分層,即按照學生物理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另一種方式是在全校范圍內分層,即將全校同一年級所有理工科專業學生打亂,按物理基礎差異,分為精英班、普通班、加強班或A,B,C三個層次教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手段。這兩種分法都存在弊端。前者無法使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兼顧,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后者涉及學生人數太多,專業范圍太廣,給學校排課造成很大困難,也不利于教學管理。這些分法同時也容易對學生心理產生不利影響,使基礎較弱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對大學物理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分層教學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滿足和收獲的目的。[2-3]
  1.3 考核方式單一
  考核是評價學生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它不僅檢驗學生的成績,而且也評定教學效果。[4]分層教學以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特別是期末考試。由于學生自身基礎,興趣能力不同。僅憑一次或兩次考試評價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效果還不夠全面,特別是對于一些物理基礎薄弱,心理素質較差的同學,很難看到自身的成長,不利于提升學習效果。
  2 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改革的建議和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對于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建議和措施
  2.1 制定符合理工科學生專業需求和自身發展的教學大綱
  采用分層教學時,我們應充分調查了解理工科各專業對大學物理知識的真正需求,針對不同專業分類編寫教學大綱。在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也要充分了解該專業學生的物理基礎,按照教育部頒布的新的大學物理課程基本要求,精選物理學中的經典內容作為各個專業的課堂理論通識部分。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設不同類型和數目的大學物理實驗作為不同專業的實踐操作部分。采用“理論+實踐”的模式,使大學物理更符合學生專業的需求,更有利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精選理工科各專業學科實例,將物理學的教學內容與各專業相關知識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切實感受物理學與本專業學科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大學物理的積極性。
  2.2 合理的學生分層,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建議在同一專業內,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師根據學生的大學物理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兩組。A組是按照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按照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生物理方面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在對學生分層前,教師一定要對學生講明不同組的學習目標和具體要求,這樣分組的標準和意義,重點在培養每位同學的個性和能力上,讓全體學生在各自的層面上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消除個別基礎薄弱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分組實行動態管理,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績的升降情況相應地進行分組的調整使之與實際情況相符。
  2.3 制定多元化教學評價原則
  大學物理公共課實施分層教學要大膽改革成績考核方法,實現成績考核經常化、標準化。可以采取平時作業,章節考試,撰寫小論文,實驗,期末考試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總成績為100分,各個部分所占比例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定。這種綜合評價方法更注重平時的學習過程,提升了學生對大學物理學習的自信心,改變了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物理的期末合格率和優秀率。通過實踐,學生一致認為大學物理這門課不僅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而且還考查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本文分析了一般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這一特殊時期的大學物理公共課分層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措施。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為提高大學物理公共課教學質量而努力奮斗,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朱宏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8-30.
  [2]趙達,王樂新,張欣艷,王暢.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高師理科學刊,2008,28(4):108-111.
  [3]許杰.高等農林院校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130-133.
  [4]柯森.學生評價:一種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4(8):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08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