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石油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現今工業的快速發展、石油制品的大規模應用,導致了世界各國均存在嚴重的土壤石油污染問題,而我國的土壤石油污染問題亦不容小覷。石油污染改變了土壤理化性質,影響了動植物、微生物等生命活動,對反映土壤功能和質量的土壤酶活性造成了影響?;诖?,本文綜述世界石油污染現狀,分析石油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揭示石油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產生影響的機理,對于污染土壤生物修復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
  [中圖分類號] S15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114-2
  土壤酶是土壤生物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主要來源于土壤微生物、根系分泌物以及動植物殘體的分解釋放。土壤酶參與了許多生物化學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功能狀況,是評價土壤質量的重要指標,成為學者關注的研究重點之一。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石油產品的大量需求,大量石油及其制品進入土壤中,引發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土壤受到嚴重危害。石油污染物不僅影響了植物的正常生長,而且對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群落、區系變化等產生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酶活性。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需要多種土壤酶的參與,因此探索石油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對于指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1 世界土壤石油污染現狀
  石油產品的大規模生產、運輸、儲存及使用,導致世界各國均存在嚴重的土壤石油污染問題。俄羅斯的輸油管道超過150萬m3,每年3 500 t以上的漏油事故超過700例,每年小型泄漏超過6萬例,12.5%的草原土壤受到嚴重的污染破壞。美國的石油污泥累計超1 000萬t,荷蘭的污染土壤超2億多t,墨西哥相當大范圍1.2~2.0 m深處的土壤被高度污染,污染濃度超當地標準的40倍有余[1]。
  目前,我國開發的油田和油氣田400多個,遍布25個省、區、市,主要工作范圍接近20萬km2,覆蓋面積32萬km2,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其中4.8萬km2的土地石油污染物含量可能超過安全閾值[2]。人們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占用、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我國的原油污染面積有逐年擴大之趨,在勝利、遼河、冀東等老重油田,土壤原油含量超10 g/kg,有的甚至達到100 g/kg,遠超臨界值。對塔里木北部油田的調查表明,0~20 cm土壤污染最嚴重,石油含量平均為0.12 g/kg,1 m深處的污染濃度也達到了當地背景值的5倍左右;30年的老油井和1年多的新油井對比發現,污染范圍達300 m,新油井污染物含量平均為背景值的15倍,而老油井則為30倍有余[3]。陜北是我國石油工業的發源地,新老油田造成黃土區石油類污染濃度為0.72~16.06 g/kg[4]。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導致土壤酶活性受到影響,對生命體造成威脅。
  2 石油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石油成分復雜,是由上百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不同地區由于油品組成、區域氣候條件、土壤理化性質等的不同,導致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王梅等對潮土、褐土和棕壤受石油污染后的土壤酶活性進行監測,結果表明,低于2 g/kg的石油烴對潮土和褐土的淀粉酶活性影響顯著,淀粉酶可作為潮土和褐土受石油污染的敏感生化指標,而石油烴對3種土壤的脲酶活性影響不顯著[5]。王華金等對石油污染水稻土的研究表明,污染土壤中的脫氫酶、脲酶、脂肪酶、過氧化氫酶等活性與石油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其中石油烴殘留量與脫氫酶活性極顯著負相關(r=-0.969),與過氧化氫酶活性極顯著負相關(r=-0.974),與脲酶活性顯著負相關(r=-0.916),與脂肪酶活性無顯著相關性[6]。呂桂芬研究了石油污染對草原土壤酶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石油烴含量與土壤蛋白酶、轉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多酚氧化酶活性顯著正相關[7]。
  有研究者通過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不同的處理,來試圖影響或改變土壤的酶活性。譙興國等對石油污染土壤進行凍融處理,結果發現,經10個凍融循環后,土壤中的脲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增強,兩者的活性分別提高了6.64%和41.11%[8]。吳建雄等在石油污染土壤上種植棉花,修復90 d后,土壤中的堿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與污染程度正相關,污染物激活了磷的礦化作用和芳香烴中酚類物質的轉化;石油污染濃度為2 g/kg時土壤脫氫酶活性最高,污染濃度為1 g/kg時土壤中的脲酶、轉化酶、FDA水解酶的活性最高,土壤碳氮轉化較活躍,微生物總活性高[9]。張秀霞采用降解菌來修復石油污染土壤,28 d后土壤中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氫酶、脲酶、脫氫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與石油烴的降解率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988、0.964、0.994、0.934和0.944[10]。王國保等采用不同的牧草秸稈修復石油污染土壤,結果表明,6種牧草秸稈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脫氫酶、堿性磷酸酶及脲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HO酶活性[11]。王建等為設置了不同石油污染濃度,研究了植物修復對不同濃度污染土壤中的脫氫酶活性的影響,結果顯示,種植植物土壤的脫氫酶活性高于對照不種植植物土壤,根系活動對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低于40 g/kg的污染濃度,草木犀、黃花蒿和沙打旺修復的土壤酶活性隨污染濃度升高而增加,污染濃度為20 g/kg時紫花苜蓿修復的土壤脫氫酶活性最大[12]。
  3 石油污染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機理
  污染物引起土壤酶活性發生改變的機理包含3個方面,一是石油烴對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者促進了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了微生物體內酶的合成和分泌;二是石油烴影響了植物的生長代謝,根系分泌物和相關酶的分泌受到影響;三是石油污染物直接作用于土壤酶,改變了酶的構象,抑制或者促進酶的活性。一般高含量的石油污染物對土壤酶的活性基本上呈抑制作用[13]。   4 結語
  對于石油污染土壤,最有力的、經濟環保的修復手段為生物修復技術。石油污染通過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影響土壤生命活動,從而引起土壤酶活性發生改變,必然對生物修復效果產生影響。因此,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探索石油污染對于土壤酶活性的影響,對于指導污染土壤生物修復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杜衛東,萬云洋,鐘寧寧,等.土壤和沉積物石油污染現狀[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4):311-322.
  [2]劉五星,駱永明,滕應,等.我國部分油田土壤及油泥的石油污染初步研究[J].土壤,2007(2):247-251.
  [3]柳軍榮,雪克熱提.油田開發中石油污染對土壤影響預測:以塔里木北部油田為例[J].新疆環境保護,1995(1):38-40.
  [4]黃廷林,任磊.黃土地區石油類污染物的徑流污染模擬及模型預測[J].中國環境科學,2000(4):345-348.
  [5]王梅,江麗華,劉兆輝,等.石油污染物對山東省三種類型土壤微生物種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土壤學報,2010(2):341-346.
  [6]王華金,朱能武,楊崇,等.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復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6):1178-1184.
  [7]呂桂芬,趙吉,趙利,等.應用土壤酶活性評價草原石油污染的初步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5):687-691.
  [8]譙興國,李法云,張營,等.凍融作用對石油污染土壤酶活性和水溶性碳的影響[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3):914-919.
  [9]吳建雄.石油污染對棉花生長及土壤生物學特性的毒性效應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13.
  [10]張秀霞,武海杰,白雪晶,等.土壤修復過程中微生物數量、酶活性與石油降解率的關系[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14(1):94-99.
  [11]王國保,劉增文,張曉曦,等.陜北石油區牧草秸稈對油污土壤生物化學性質的修復效應[J].草地學報,2013(6):1101-1108.
  [12]王建,林發榮,張壯壯,等.植物修復對石油污染土壤脫氫酶活性的影響[J].陜西農業科學,2017(8):12-15.
  [13]曹慧,孫輝,楊浩,等.土壤酶活性及其對土壤質量的指示研究進展[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1):105-1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