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對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工業產業的不斷發展進步為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帶來了十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必須要積極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森林資源是生態環境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對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诖?,本文闡述我國森林培育工作現狀,并針對存在一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森林培育;生態建設;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 S718.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10-52-2
科學地進行森林培育工作對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做好森林培育工作還能夠對當地的土壤環境進行改善,提高當地的環境水平,更好地保證生物多樣性,林地的總生產力也會顯著提高,還能夠增加附近居民的經濟收入。森林培育工作對于立體林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實現森林的多樣化經營。
1 森林培育及生態建設的主要內容
1.1 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有著很強的系統性,主要是結合生態系統的理論來落實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工作內容包括林業、農業及畜牧業等多方面的知識,而且還需要用到生物學、物理學及管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很好地改善原有的生態環境,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環境。
1.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的概念包括了整個育林過程,主要有森林立地、樹種的確定、林木種子的生產和經營、苗木培育、森林營造、森林培育生長發育、結構及其調控、森林撫育和改造及森林主伐與更新等環節。整個森林培育過程對培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工作經驗都有較高的要求。
2 生態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依賴于生態環境的,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利用不斷深入;而生態環境的過度開發和破壞則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影響各個地區人民的正常生活。
2.1 水土流失問題
我國生態環境存在的最顯著問題就是水土流失。經濟發展過程中,大量地砍伐森林資源導致了十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這一問題在很多地區都存在并不斷蔓延,水土流失問題治理難度較大[1]。
2.2 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問題
森林和植被的嚴重破壞導致了土地荒漠化和沙塵暴問題。由于土地荒漠化問題的不斷蔓延,使原本很多農田無法耕種,對當地居民乃至整個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2.3 植被不斷退化
植被的不斷退化和植被豐富程度的下降,使得原來森林環境中完整的生態系統循環被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也得不到有效保證。我國的森林資源長期處于高效開發的階段,而森林培育的速度則遠小于開發速度,導致森林資源持續減少。很多氣候干旱地帶的水土流失問題、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森林的存儲量也在不斷降低,最終將導致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勻。很多森林生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生物的數量也大幅減少,有的甚至導致物種滅絕。
2.4 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水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的資源,但我國人口總數較大,因此一直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我國的降水存在非常嚴重的地區分布不均問題,導致很多地區常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旱災或者澇災,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2]。
2.5 淡水、濕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目前,我國的淡水總量正在不斷減少,河流斷流和湖泊干枯問題頻頻出現。這對于河流兩岸以河流水作為灌溉水源的綠洲生態系統來說是極大的破壞。河水的斷流除了會使水資源無法正常供應,還會使水上運輸無法正常開展。江河湖泊一直被稱為“地球之腎”,是天然的地表水儲存庫。但現今我國的很多湖泊都產生了湖面退縮、水位下降、水量減少及水質咸化等問題,有時甚至出現干涸問題,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3 森林培育對環境建設的積極作用
3.1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培育工作的一個最主要目的就是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F今我國有很多地區都是使用大面積植樹造林的方式來治理水土流失問題。森林對自然界水域的流量有著明顯的控制作用,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暴雨洪水對水土的沖擊,而且能夠有效地涵養水源,防止產生干旱季節河床枯竭的問題。
3.2 防風固沙,避免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導致沙塵暴的最主要原因,而沙塵暴又會進一步加重土地荒漠化,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做好森林培育工作能有效地避免沙塵暴對土地的侵蝕。即便是在沙塵暴的多發地區,建設好森林帶也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速,甚至改變風向,并能夠減少沙塵暴中砂礫的含量[3]。
3.3 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進行大面積的森林培育工作,可以使森林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轉變為氧氣釋放出來,能夠有效緩解溫室效應。森林屬于天然的氧氣庫,提高森林覆蓋率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我國現今的環境問題,降低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的森林總面積已經有了顯著增加。這對我國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4]。
3.4 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效益
在林園或者是山腳田邊進行森林培育的建設工作時,為防止因農事用火不慎而導致的初發火的蔓延,需要將森林培育的寬度建造成30~50 m。如果該地區的陽光比較充足且立地狀況良好,則可以適當地增加森林培育的寬度。最好在保證生物森林培育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使用經濟價值相對較高的樹種,不僅可以很好地保證森林培育的生態效益,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經濟效益,實現當地居民的創收目標[5]。
3.5 有利于物種資源和多樣性的保護
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確保物種多樣性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國的大多數生物都是將森林作為主要棲息地,并在此繁衍生息,但是森林資源的破壞卻使很多物種慢慢失去家園,面臨滅絕危險。目前,我國有關機構已經將恢復生物多樣性作為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借助高質量的工作,為生物創造一個安全的棲息地,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4 結語
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目標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森林是生態系統的主體構成部分,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屬于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內容。加強森林培育可以有效地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并保證生物的多樣性,對各行業的發展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勇,郭素娟,李國雷.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將系統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J].中國林業教育,2014(2):50-52.
[2]韓焱云,吳保國,劉建成,等.不確定性推理在森林培育專家系統中的應用[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4(1):88-93.
[3]馮祥錦,黃和亮,楊建州,等.森林保險支付意愿實證分析:基于福建省森林培育企業的調查[J].林業經濟,2013(9):107-112,123.
[4]韓有志,郭晉平.學科建設中資源優勢的整合與研究方向的確定: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森林培育學科建設思路與實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38-141.
[5]盧熙明,趙宸浩,林潔,等.基于Logistic模型的農戶森林保險需求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對福建省210戶森林培育專業戶的調查[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3):267-2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