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森林資源的培育和保護是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森林培育技術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文章從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意義出發,通過在森林培育的技術準備階段、育種階段、育苗階段和造林階段四個方面提出相應措施,以期對實現林業可持續性發展有所助力。
關鍵詞:森林培育技術;可持續發展;育苗育種造林
中國泱泱大國土地資源豐富,同時荒漠化和未能妥善利用的土地也很多,加強森林培育技術,改善土地使用現狀,對人們的生活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蝴蝶煽動幾次翅膀就可能在幾周以后引起一場暴雨,森林技術培育同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意義
目前經濟發展迅速,我國GDP逐年增長,土地開發程度也越來越高,工業化后被棄用的土地也數不勝數。據統計河南省土地覆蓋類型以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為主,面積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47.72%、16.13%及13.59%,其他用地占面積比為22.56%,從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河南省土地開發利用率較高,綠化率和植被覆蓋率明顯不足。同時空氣質量處于污染和嚴重污染占比全年空氣質量為23.4%。為了貫徹落實綠色、低碳、環保的經濟理念。植樹造林是改善生態環境中的重要一環。
第一,調節空氣碳氧平衡,改善空氣質量。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
第二,培育珍惜品種林木,維持物種多樣化。
第三,增加城市綠化率,傳播精神文明。
因此,森林培育不論是在生態角度還是在人文層面都有足夠的理由讓人們加大力度為其付出應有的努力,加快生態和林業建設,對森林培育予以高度重視以實現林業技術可持續性發展是確保人們生存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的有力手段和特效藥。
二、加強森林培育技術的措施
1.技術準備階段
在技術準備階段加強森林培育技術。首先樹立全面詳盡的森林培育理念。堅決摒除自然恢復論和任其自生自滅的消極想法。俗話說,小樹不修不直溜。只有做好森林培育理念的正確精準覆蓋才能在根源上保證林木的培育率。其次,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森林培育技術。我國森林培育之所以沒有明顯高速發展勢頭,與落后的培育技術不無關系,林業人員培育技術有限,面對林木培育時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無法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導致病害波及范圍擴大化。再次,對林業最后林業人員在精神上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向人民群眾普及森林培育技術,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森林培育的強有力后盾。最后積極做好林業養護宣傳活動,向當地區域林業有關企業宣傳林業培訓技術,營造良好的林業養護氛圍,打造一支生生不息的林業養護隊伍。
技術準備階段是森林培育不可忽視的第一步,從專業林業人員到當地相關政府企業,再到公民本身,都應有充足的森林培育養護觀念,為了森林培育長久可持續性發展必須從源頭做起。森林培育技術準備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基礎。
2.育種階段
在育種階段加強森林培育技術。育苗是林木培育技術上的第一階段。做好綠化是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一步,而育種則是做好綠化的技術支撐。在現代林木育苗的方法中,主要是采用容器育苗,通過確保培育的植物根系完整達到長期培育的目的。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育種技術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長期育種不僅影響森林培育效率,還對森林質量提高起了阻礙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應學習借鑒先進技術進行科學育種技術,縮短育種時間,提高育種優良率,打破傳統育種方式的禁錮。育種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源頭。
第一,無性繁殖育種。無性繁殖可以獲得所有的遺傳變異性,并且能夠大批量生產質量平均的產品,因而在林業育種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第二,雜交育種。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者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技術方法。
3.育苗階段
在育苗階段加強森林培育技術。育苗是林木培育技術上的第二階段。當前很多土地因為工業化開發過度,出現了大規模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我國也早已施行了關于植樹造林的相關政策,但是年年造林年年不見林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當前應用現代技術進行育苗的手段繁多,并能夠通過分析區域環境情況采取不同的育苗方法。育苗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
選擇合適的育苗容器。目前我國林業育苗容器選擇范圍較為狹窄。傳統的育苗容器較為常見的是黑塑料杯,使用時經常會出現林苗干枯死亡等育苗成功率不高的問題。其次是無紡布容器育苗,能夠解決苗木因為根部得不到舒展而產生的不良后果,提高了苗木抗性和生長速度,但是造價較高。容器育苗優勢很大,在實際育苗過程中結合林木品種、習性和周圍生長環境因素具體分析容器使用種類和方式,拓寬可選擇容器范圍才能夠在林業育苗中取得長足的發展。
4.造林階段
在造林階段加強森林培育技術。造林階段是森林培育技術上的第三階段,也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最為長期的階段。對造林階段加強思想和技術上的認知是維持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否則森林培育的育種育苗階段將前功盡棄。造林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堅持。
重點防范林業病蟲害的侵襲。病蟲害對林木的危害程度十分嚴重,河南省由于持續干旱,加上人工友鄰面積增加,截至目前,全省發生病蟲害的森林面積已達400萬畝。其中青楊天牛、舞毒蛾、等病蟲害發生面積較大。2014年河南省駐馬店發生病害,由于沒有及時救治,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受害林木達到5500畝,到了2016年,受害林木范圍進一步擴大到26000畝之多。病蟲害爆發速度之快,波及范圍之廣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在造林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預防和治療是需要長期堅持和付出的,一旦發生病蟲害并且沒有及時被遏制,那么結果將是難以預計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森林培育是需要林業人員長期堅持并為之奮斗的一場戰役。經過上文的森林培育階段分析可知,森林培育技術準備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基礎;育種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源頭;育苗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造林階段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堅持。因此應加強森林培育技術以實現林業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瑞敏.探析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管理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9(03):114.
[2]由麗新.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家參謀,2019(04):1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