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保護性耕作技術對改善土壤質量,實現農業的保土、保水、保肥、保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保護性耕作;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
  中圖分類號:S3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6.067
   近幾年,我國東北等旱作農業區因長期的掠奪式經營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出現水土嚴重流失、土質退化、黑土層變薄等問題。長期的水土流失導致土壤貧瘠,糧食產量長期低而不穩,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因此,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實現良性循環,實施保護性耕作,實現可持續發展農業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新趨勢。保護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稈和根茬覆蓋的情況下,通過免耕、少耕方式播種的一項先進農業技術,它具有改善土壤通透性、培肥地力、減少耕種環節、減小耕種成本、抗旱保墑、節能省工、增收穩產等優點。保護性耕作技術是順應自然的一種發展方式。保護性耕作既可以有效地解決土質退化問題,又可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和有效的措施。
  1 保護性耕作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免耕覆蓋可以明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傳統翻耕法土壤水分蒸發占降水量的88%,而覆蓋免耕為57%,加上徑流減少,土壤蓄水量達139 mm,而翻耕、深松、開水平溝等分別只蓄水29 mm、54 mm、34 mm。由于蓄水量增多,產量相應提高。美國德克薩斯州5年連續試驗測得,免耕法蓄水量141 mm,種植高粱產量為3.34 t/hm2,而翻耕、旋耕、深松只有89 mm、85 mm、114 mm,產量分別為2.56 t/hm2、2.19 t/hm2、2.77 t/hm2,免耕產量提高21%~52%。
   (2)殘茬覆蓋可以減輕耕地水蝕和風蝕。根據美國農業部南方丘陵保護耕作研究中心測試,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每年表土流失達0.5 cm,而表層土壤每被沖刷掉1 cm,玉米每公頃產量將降低147 kg。由于保護性耕作減輕水土流失作用顯著,1952年美國農業部推廣這一方法。坡地實行免耕,不僅控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還有著減少河流泥沙含量,促進流域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3)秸稈還田減少環境污染。農作物秸稈是一種重要的生物質資源,是十分寶貴的綠色資源,但受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農作物秸稈都是被就地焚燒,農民認為焚燒秸稈可以給土地施草木灰肥,增強土地的肥力,而實際上,將秸稈中有效物質全部燒掉,僅留下微量的鉀元素,造成土壤板結,生態平衡破壞,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還會污染環境。實施保護性耕作,將秸稈粉碎還田,可減少焚燒秸稈造成的空氣污染。
   (4)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近年來,化肥的使用量越來越多,是提高了農業產量,減輕了農民負擔,但也使黑土層越來越薄、犁底層越來越厚、土壤越來越板結,使原本肥沃的黑土地“疲憊不堪”。保護性耕作大量的秸稈要覆蓋地表,秸稈中大量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進入土壤,成為農業生產中重要的有機肥源。據有關資料顯示,小麥秸稈連續還田5年后,土壤有機質可增加0.29%。有機質含量的提高,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能,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蓄水保墑的能力。秸稈還田可以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保護性耕作比傳統耕作增產效果顯著。有資料顯示,保護性耕作玉米產量比傳統耕作的產量增產21.5%。每公斤玉米按1元計算,6.67 hm2試驗地可增加效益8600元,加上降低的生產成本,共可增收節支1.83萬元。
  2 推廣保護性耕作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精耕細作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要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是很難的。因此,我縣各級農機部門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廣播等宣傳媒體,標語、宣傳單、宣傳車和現場會等大眾化宣傳形式,開展保護性耕作宣傳。農機局還組織編印了相關的培訓教材,對廣大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農機技術人員要深入到村、屯、戶進行技術指導,發動種糧大戶、科技大戶、農機大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率先應用保護性耕作,說服村黨員、干部在自家地塊上率先實施保護性耕作,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帶好頭,使廣大農民逐步從認識、接受到自覺應用該項技術。抓住秋收前的有利時機,采取多種形勢,靈活開展培訓。農機部門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對重點鄉鎮、重點村開展實用技能培訓。
 ?。?)做好機具的配置工作。根據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面積,測算好本鄉鎮所需機具特別是免耕播種機的數量。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惠農政策,引導農民購買保護性耕作所需的秸稈還田機、玉米收獲機、免耕播種機等作業機具。
 ?。?)典型示范算好經濟賬。在保護性耕作實驗地塊進行玉米種植對比,采用“普通播種”“免耕播種”這兩種種植模式并排種植于相鄰地塊中。分別從出苗期、生長期、結果期進行比對,將抗旱情況、株高、抗倒伏情況等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一一記錄,并邀請農民朋友一同進行參觀比較,從而凸顯出保護性耕作的優勢,提高農民朋友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了解和認可。組織保護性耕作用戶深入到農民家中,通過他們的實際耕、種、收經驗,細算節支、增產、環保三筆賬,講解保護性耕作節本增效和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為保護性耕作更好地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3 結束語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是少耕、免耕耕作技術與作物殘茬覆蓋技術緊密結合的一種新的耕作方法,由于不連年耕翻土壤,秸稈覆蓋量大于30%,減少了土壤的風蝕雨蝕,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有效的保土、保水、增產、增收的方法。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對保護黑土地,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產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60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