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保護性耕作技術已成為我國農業主要先進農耕技術,保護性耕作能夠改善土壤結構,保護環境,減少作業環節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關鍵詞: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玉米
中圖分類號:S23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6.070
保護性耕作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技術之一,它不僅能夠降低生產成本、蓄水保墑、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具有保護黑土地、保障糧食安全和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重要意義。
1 保護性耕作的定義
保護性耕作是用作物秸稈或留根茬覆蓋情況下,通過免耕或少耕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減少土壤水蝕、風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并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一種先進農業耕作技術。它的基本特征是不翻土地,地表秸稈覆蓋,免耕或少耕播種。
2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應用的意義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實現秸稈還田覆蓋地表,減少地表裸露部分,能有效控制風蝕,可減少沙塵暴和揚塵天氣發生,改善空氣質量。同時,秸稈還田有效解決因焚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
(2)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用免耕播種技術保墑苗齊,減少作業環節,降低生產成本,解放勞動力,實現增產增收。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土壤,提高地力,為糧食生產提供良好物質基礎,保障糧食持續高效產出。
3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的優點
由于秸稈覆蓋地表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增強土壤抗旱能力。秸稈留存地表,可以有效減少土壤水蝕、風蝕、保護土壤效果顯著,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由于深松打破犁底層,有利于雨水下滲的保存和作物根系的生長。采用保護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增強土壤肥力。由于秸稈腐爛形成大量有機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逐步增強土壤能力。減少秸稈焚燒和氣體排放,保護環境。減少作業環節,節省開支,降低成本。
4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的基本技術內容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主要有四項關鍵核心技術:秸稈殘茬覆蓋、免耕施肥播種、病蟲草害防治、深松技術。秸稈殘茬覆蓋:在前茬作物收獲同時,將作物秸稈或根茬留于田間覆蓋地表,減少水土流失、防止土壤水蝕、風蝕、抑制沙塵暴、消除焚燒造成環境污染和培肥地力、保護黑土地的一項關鍵技術。免耕施肥播種:較傳統耕作方式完全不同,免耕播種施肥前不需對農田進行任何耕整地作業,一次性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免耕施肥播種是實現保護性耕作的關鍵與核心。病蟲草害防治:與傳統耕作相比,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土壤環境會年年發生變化。由于秸稈覆蓋會出現病蟲草害增加趨勢,需要加大對田間觀察,通過藥劑拌種、病蟲體源封閉、適時噴施藥劑除草、及時噴施病蟲草害防治藥劑等措施,可有效防控病蟲草害的發生。深松技術:常年耕種地塊的土壤疏松主要依靠植物的根系和蚯蚓等生物來完成,由于連年耕作,導致土壤堅硬、板結,蓄水保墑能力嚴重不足。因此視具體情況而定,結合苗期施肥年年深松或2~3年進行秋季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有自我疏松能力。
5 保護性耕作技術注意事項
?。?)適當淺播,播種深度控制在2~3 cm。(2)適當晚播,比傳統作業晚3~5天。(3)做好雜草與病蟲害控制。(4)由于秸稈覆蓋土地表面,地溫回升較慢,掌握好播種時間。(5)澇洼地不易實行保護性耕作。(6)苗期可進行深松施肥,秋季深松每2~3年進行一次,深松深度應在30 cm以上。(7)拖拉機的選配應與免耕播種機、深松機等機具相配套。
6 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與傳統耕作區別
?。?)耕作方式不同。傳統耕作翻轉土壤、地表裸露,容易引起風蝕和水蝕;保護性耕作減少翻耕土地,減少水土流失,蓄水保墑。(2)耕作狀態不同。傳統耕作地表清潔整齊,形成“衛生田”;保護性耕作地表被秸稈覆蓋,看似“撂荒田”。(3)耕作效果不同。傳統耕作翻整土地失墑嚴重,土壤有機質不斷減少;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增加有機質,耕地肥力不斷提高。(4)耕作成本不同。傳統耕作作業工序多,農民耕作成本較高;保護性耕作減少作業工序,降低作業成本。
7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保護性耕作發展很不平衡,制約因素還有很多,尚處在推廣起步階段。第一,認識上還存在較大差距,要想改變傳統耕作習慣需要漫長的過程和艱辛的努力。第二,技術推廣與政策扶持還不盡如人意,特別是推廣人員力量薄弱,技術指導不規范,創新能力不足,整體合力不強,政策引導不到位,嚴重滯緩了農民認知過程與技術支撐體系升級與完善。第三,配套機具嚴重滯后,可選機型少,特別是性能優越的免耕機,通用免耕播種機,大型作業機具和農藝技術協調配合等方面原因落后于農民的實際需求。
8 技術模式
就我國而言,因地域差異大,農作物品種多,耕作條件和生產方式各異。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難以統一標準劃分。但無論是淺耕還是免耕,無論采用壟作、平作或寬窄行、均勻壟,歸根結底都是地表秸桿覆蓋形式或留根茬固土兩種形式下進行播種作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6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