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安全性的討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在傳統盈利模式下取得了客觀的利潤,但是也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積累了諸多問題,尤其是以信貸資金的不安全為重點。我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金的形成源于我國金融體系的不健全以及受傳統盈利模式的誘導。隨著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和傳統盈利模式的轉變,商業銀行需要主動求變,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監管。商業銀行在業務處理過程中要更加審慎的按照信貸業務流程規則進行辦理業務,企業信貸一般經歷貸前審查、貸中監管和貸后處置的三個重要環節,對每一個環節的把控力度決定了該筆資金的安全程度。因此應從源頭杜絕不良資產的產生,從而降低不良貸款率。
[關鍵詞] 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F830.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6-0164-03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made objective profits under the traditional profit model, but they have also accumulated many problem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insecurity of credit funds. The formation of non-performing credit fund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originates from the imperf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duction of traditional profit model. With the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profit model,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hange an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credit funds.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be more prudent in handling busines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credit business process. Enterprise credit generally goes through three important links: pre-loan review, supervision and post-loan disposal. The degree of control over each link determines the safety of the fund. Therefore, the genera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should be eliminated from the source so as to reduce the rat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fund, safety
一、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金現狀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是近幾年來比較突出的問題,已經受到各方關注,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實務界都引起廣泛關注。就現實情況而言,銀行業似乎已經進入了“寒冬”,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已經面對極大挑戰,利潤率呈現下降趨勢。商業銀行是否真正進入了一個難以走出的困局,這還有待分析,如果單純以眼前的困境就斷定我國商業銀行已經無路可走,似乎顯得武斷,因此需要一個嚴謹科學的論證來分析。
?。ǘ┪覈虡I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分析
傳統商業銀行走的是存貸利差型的資產負債業務,而中間業務不足,由于傳統銀行業務已經形成的盈利模式由來已久,短時間內得到轉變很難。目前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對傳統銀行構成了極大威脅,但同時也是機遇,雖然我國金融改革尤其是銀行業改革正處在努力當中,但是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需要繼續完善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易綱、宋旺,2004)以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取得轉型升級的突破,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鄭霄鵬、劉文棟(2014)提出借助互聯網金融優勢培育新的產業鏈,這對我國商業銀行轉型升級將會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機會。
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問題在互聯網金融沖擊下顯得更加重要,對信貸資金安全性討論在學界得到廣泛重視。加強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水平,提高資產質量,防范和化解不良資產是國有商業銀行增強贏利能力、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成善棟、徐紅等,2004),資金安全關乎資產質量,優質的資產質量為銀行資金安全奠定了一個基礎,資金安全更多從技術層面要求商業銀行加強風控,以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定利潤。在度量信貸資金安全方面,按風險程度將貸款劃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一般通過考察次級類貸款率、可疑類貸款率、損失類貸款率來分析信貸資金安全問題。
近年來我國銀行不良貸款率穩定在一定程度,2008年三類不良貸款率明顯居高,這與當時國際金融危機有很大關系,至2013年我國金融環境初步平穩(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2013),而2015年一季度我國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524億元,二季度為6074億元,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別為6474億元和7002億元,而股份制商業銀行至年底已經達到2536億元,相比較而言,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要明顯低于大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股份制居多,并且低于農村商業銀行,而相對于外資銀行而言,外資銀行在信貸資金安全問題上保持了足夠重視,2015年一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126億元,年底這數據達到130億元。我國商業銀行在信貸資金安全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信貸資金的有效運用。 二、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金形成原因
(一)我國金融體系的不健全
不良資產本身存在有一定的歷史基礎,任何一個國家的一家銀行難以避免不良資產的存在,特別是我國金融業發展起步較晚,金融體系的構建尚處在探索之中,加之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體系的不健全,導致銀行業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我國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產形成原因不能單純從當前格局分析,它是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呈現出下降趨勢,自2009年開始穩定在0.50%以下,這并不能足以說明我國商業銀行走出了不穩定狀態,如果說不良資產率穩定在一定區間內,反而傳遞了一個危險信號,不良資產會以某種固定的形式存在著,要改變存在一定難度。
(二)傳統盈利模式的誘導
盈利模式是企業利潤的創造方式,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曾經以存貸差為主導,隨著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別是新興金融行業的發展,促使固有的盈利模式面臨被淘汰的威脅。商業銀行本身作為一個企業,需要按照企業制運行,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有國情,導致中國的銀行兼具了政府角色,所以在業務上存在一定的壟斷性,這樣的后果就是商業銀行過度依賴傳統盈利模式,使得中間業務發展較少,金融創新難以推進,為了確保銀行客觀利潤,就會出現瘋狂攬儲,不計后果進行放貸的野蠻生長。如果儲蓄存款資金安全,那么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風險成了風險發源地,這也就是傳統盈利模式誘導下的信貸資金安全問題。
據相關學者研究,我國商業銀行主營業務收入中超過60%是由利息凈收入創造的,而其他業務收入不到5%1,投資收益遠不及利息凈收入的貢獻。如果用收益和風險理論來衡量,那么超過60%的收益也就意味著較多的風險是來自這一部分。從上表中也可以看出,手續費收入也占據了較大比例,作為服務性質的行業,手續費收入作為其中的一個利潤來源,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手續費收入要比其他業務收入都多,這顯然不符合現代銀行制度的特征。隨著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逐步取消部分手續費等項目,使得銀行利潤下滑,也迫使商業銀行開始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特別是對中間業務的開發。
三、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安全技術性分析
加強信貸資金安全管理,需要商業銀行在業務處理過程中更加審慎按照信貸業務流程的規則辦理,企業信貸一般經歷貸前審查、貸中監管和貸后處置的三個重要環節,對每一個環節的把控力度決定了該筆資金的安全程度。
?。ㄒ唬┵J前審查
完成貸前審查一般需要完成方式選擇和內容分析兩大部分,所謂的方式選擇指的是對授信企業審查的方式,一般包括實地調查、第三方渠道以及其他這樣三種方式。而內容分析才是完成貸前審查的核心,這一部分決定了對授信企業的認知與發掘,是一個全方位的調查取證過程。
1.方式選擇。方式選擇通常包含三種形式:實地調查、三方渠道、其他。實地調查是最為直接的方式,而且只有實地調查才能更加直觀分析出企業的經營狀況,一般需要深入企業內部,對其經營場所有一個綜合了解,特別是流水方面的數據采集。三方渠道一般屬于間接方式,通常來自媒體的報道,比如對企業的介紹或者經營者的采訪,還包括來自其他媒體的公開信息,政府相關部門的基礎信息等。其他方式比較靈活,往往其他方式可以得到比公開方式要更加準確的信息,甚至某種程度上會決定授信企業的信貸額度。
2.內容分析。內容分析是核心,這一部分是授信信息采集的重點,也直接決定了企業是否可以獲得的授信額度,也是商業銀行分析企業的關鍵環節。內容分析一般分為七大部分,包括授信申請人的基本情況、經營活動分析、財務分析、授信使用分析、保證分析、風險與收益分析、審查結論。
?。ǘ┵J中監管
貸中監管是一個控制過程,密切關注信貸資金流向,關注企業是否按照申請要求對資金有一個合理的配置。這個過程要比貸前審查更加重要,因為資金的流向決定了商業銀行的資金安全,但是在實踐中往往對此容易忽略或者是弱化監管,這也是銀行壞賬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貸中監管實際上是一個比較難以實施的環節,因為它需要商業銀行投入更多的人力去操作,這對銀行而言會是一筆新的成本,只有部分銀行可以做到,而對大部分處在陣痛期的銀行而言,這樣的成本是不愿意投入的。
應對這樣的問題,目前較為合理的做法就是在貸前審查階段實施更為嚴格的管理,從源頭把控風險,將風險降至最低,確保信貸資金安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銀行可以忽略貸中監管環節,必須以低成本實現對信貸資金的監控。
(三)貸后處置
貸后處置是對信貸資金發放之后的一個管理,包括正常回收資金和應急預案的實施。正?;厥召Y金是比較理想的狀況,但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回收信貸資金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往往需要商業銀行采取一些消除風險的措施,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研究。貸后處置的質量決定了信貸資金的安全,也決定了銀行業務的水平與能力,貸后處置的失誤直接導致信貸資金成為了風險資金,直接促使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成為不良資產。貸后環節和貸中環節保持一致,貸中監管也是為了貸后資金可以預期收回,并獲得相應利潤而不至于成為銀行的一筆壞賬。
四、結論
解決信貸資金安全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尤其要對我國現有宏觀經濟環境進行準確把握,并在新的國際經濟背景下突破發展瓶頸,增強商業銀行自身競爭力,學習同行業優秀經驗,同時發展出自身的金融特色,這些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無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鄭霄鵬,劉文棟.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4(2):78-80.
[2]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04.
[3]郭忠軍,鄭方敬,鄭蕾.銀行盈利模式轉型與調控路徑探討[J].金融發展論壇,2012(8):64-67.
[責任編輯:王鳳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3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