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閱讀課有效教學課堂文化構建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嘗試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第十六單元第三課Life Stories為例,從整合主題文本、多元解讀語篇、優化活動設計等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構建閱讀課有效教學課堂文化。
【關鍵詞】核心素養 閱讀課 有效教學課堂文化
【課題】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中學英語有效教學課堂文化構建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XB18-23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113-02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手段,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構建能夠有效的英語閱讀課堂文化,努力實踐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使學生成為英語閱讀課堂的主人翁,是英語閱讀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課以北師大版閱讀課教學設計為例,從整合主題文本、多元解讀語篇、優化活動設計等方面,探究如何構建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閱讀課有效教學課堂文化。
二、整合主題文本,豐富課程資源
本課講述了海倫·凱勒幼年時期在蘇利文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新詞語的經歷。雖然海倫·凱勒在學習新詞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困難,但是蘇利文老師用耐心為小海倫打開了知識世界的大門,用愛心引導小海倫一步步走入了知識的殿堂。本課的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更是教師塑造學生文化品格,立德樹人的良好契機。
基于語篇主題,本課整合了中國日報網對海倫·凱勒的介紹、海倫·凱勒的名言和Special VOA 美國人物志(PEOPLE IN AMERICA - Helen Keller, 1880-1968)等三份閱讀材料。首先,為了讓學生對于海倫·凱勒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讓學生在課前閱讀了中國日報網對海倫·凱勒的介紹,初步了解海倫·凱勒的故事,為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閱讀課上,通過品讀海倫·凱勒的名言,讓學生對于海倫·凱勒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蘇利文老師的愛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在學習完本課后,讓學生閱讀Special VOA美國人物志(PEOPLE IN AMERICA - Helen Keller, 1880-1968)一文,讓學生對海倫?凱勒的生平有進一步的了解。
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不同語篇的主題閱讀,促進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跨文化意識的形成,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實現英語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三、多元解讀語篇,優化活動設計
本課嘗試從語篇結構、語篇內容、人物情感和文章語言四個方面對文章進行解讀。在活動設計上,從預測語篇主題、畫思維導圖、課文填空等學習理解類活動到復述故事的應用實踐類活動,最后是讓學生運用本課語言介紹中外名人的遷移創新類活動。
1.解讀語篇結構
活動1: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主題和插圖預測本課主旨。
活動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梳理文章結構,為文章繪制結構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
通過預測活動和繪制思維導圖的活動,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結構,鍛煉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解讀語篇內容
活動3: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學習蘇利文老師在教授不同詞語時所使用的不同的教學技巧和海倫·凱勒的學習過程,并填寫相應的表格。
活動4: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總結海倫·凱勒學習具體詞匯和抽象詞匯所經歷的不同的學習過程,并進行對比。
設計意圖:
通過填寫表格和完成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通過把握海倫·凱勒的學習這一條主線,在復習相關的語言表達的同時,與小海倫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3.解讀人物情感
活動5:學生朗讀文章中所引用的海倫·凱勒對于自己學習經歷的敘述,品讀海倫·凱勒的名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文字所體現出來的情感。
(1)“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
——克服苦難的勇氣
?。?)“The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world cannot be seen or even touched. They must be felt within the heart.”
——對愛的理解
?。?)“On the first day, I should want to see the people whose kindness and gentleness and companionship have made my life worth living.”
——對蘇利文老師的感激
設計意圖:
通過朗讀和品讀海倫·凱勒的文字,幫助學生感知字里行間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
4.解讀文章語言
活動6:本課運用了大量的表示時間的連接詞來講述小海倫學習詞語的經歷。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使用以下連接詞的句子:then while by at as when。
活動7:運用以上連接詞,參照活動2、3、4的思維導圖和表格,以小組為單位復述小海倫學習詞語的故事。
活動8: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講訴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中國名人故事,并與海倫·凱勒作比較。
設計意圖:
通過關注文章語篇特點,學習表示時間的連接詞,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講述中國名人故事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感悟中外優秀文化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結語
1.整合主題文本,構建教學資源豐富的閱讀課堂
閱讀課有效教學課堂文化的構建應該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整合多樣化的主題文本,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2.多元解讀語篇,構建內涵豐富的閱讀課堂
語言“支撐起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葛炳芳,2015)。因此深入研讀語篇,把握教學核心內容是構建閱讀課有效教學課堂文化的前提。教師應該從語篇的主題、寫作目的、寫作特點、人物情感等方面多元解讀語篇,在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同時,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
3.優化活動設計,構建以人為本的閱讀課堂
新《課標》提出教師應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效的閱讀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的人”(黃遠振,2017)。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時效的英語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3]黃遠振.英語為思而教:從“必須”走向“可能”[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7(7):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4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