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2017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強調高中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這一目標的出現已替代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明確規定的三維目標。如何在課堂上將核心素養真正落實,是一線教師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試以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一課為例,圍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課堂的落實進行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歷史 核心素養 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課程結構的設計、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實施等,都要始終貫穿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這一任務。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五個核心素養中,唯物史觀是理論保證;時空觀是學科本質體現;史料實證是達成途徑;歷史解釋是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要求;家國情懷是價值追求的目標。通過諸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歷史教學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途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相對于傳統三維目標而言,是站在一個更高的歷史文化層面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高水平的思維活動,由“知識為本的歷史教學”轉為“培育核心素養為主的歷史教學”。
我根據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本課提出的要求,依托教材內容,把握本節在整個專題中的地位,理清本節教材內容的構成及相互關系,然后找準本課的重點“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條件”。
一、備課環節:依據課標,了解學情,明確目標,設計教學
?。ㄒ唬┙滩姆治?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是人民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六專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的第一課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古代希臘作民主政治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產生的過程。與學生在政治史中所學的另一專題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呈現給我們另一幅燦爛的政治畫卷,在專題中具有開篇點題的作用。它是世界古代歷史的兩大政治體制之一,同時又間接影響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
本節教材有三個知識點
1.古希臘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2.古希臘城邦3.古希臘公民
教學重難點及其突破
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范圍廣、跨度大,涵蓋了很多的史實,我將本節內容的教學重難點提煉出來,通過重點突出和難點的突破,培養學生理解和解釋歷史能力。
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結合教材三個子目即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古希臘城邦、古希臘公民,在情景教學中,領會古希臘民主政治產生的條件,以突破重點。
自然地理環境對文明的影響:展示古希臘地圖,引導學生從位置、地形、氣候分析古希臘的地理環境,進而分析這種地理環境對希臘產生的影響,并與古代中國作比較,從而能更好的理解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產生的歷史作用,以突破難點。
?。ǘ┝私鈱W情
教學組織形式:班級學生已建立五人學習小組
知識儲備上:本節內容是世界古代史內容,距離我們的生活有些遙遠,尤其是古今的不同,中外的對比,再加上學生對世界古代史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在思維的獨立性、判斷性等方面都還不成熟。在教學中進行唯物史觀的滲透,利用生動活潑的影像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勇于質疑,培養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確定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對古希臘進行時空定位,了解古代希臘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
2.運用典型史料解析希臘城邦和希臘公民
3.理解古代希臘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是獨特地理環境、商品經濟發展和城邦體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4.通過古希臘為代表的海洋文明與以古中國為代表的大河文明,雅典民主政治與同一時期中國春秋戰國的歷史對比,認識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設計思想,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美國課程專家布盧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梢姡惶谜n的教學目標不僅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也必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積極探索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制定出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要準確、簡明扼要,要具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結合文字材料,體驗古希臘公民的民主生活
設置一個古公民的家庭情景,引導學生去通過這個古公民的家庭,探究疑問,弄清1.什么是公民?2.公民具備哪些權利?3.為什么公民的集體榮譽感特別強?4.公民的特和基本素質?作為希臘社會的主體階層,各城邦的公民從小接受系統訓練,具備了一定參政素質,成年后為城邦貢獻自己的個人才智和力量,推進各城邦政治、經濟各方面的繁榮,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引導學生回答:一個現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設計思想,學生角色扮演親身體會雅典公民生活的氛圍,歸納出雅典公民的主體階層及雅典公民的素質。學習雅典公民的素質,反思自己的行為,明確一個現代公民的素質,從歷史的角度認識中國的國情,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正確的國家觀。
結合本節內容,談談你對新時期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意義
設計思想,在課堂最后設疑,使課堂在疑問中結束,讓學生最課堂知識留有余味,有助于專題知識的銜接,體現了整體性和科學性。
通過古今歷史的聯系和探究,落實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基于傳統文化中生成的軟實力和精神素養,表現為個體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結合,對民族傳統的珍視,對民族命運的關切和對民族未來的期盼,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
本文以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為案例,將科學探究的思想融入到分析古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社會條件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層層遞進地設計教學過程,創設情景培養學時空觀念,在問題合作探究過程中將唯物史觀作為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指導思想,通過提供的史料提取有效信息,作為歷史敘述的可靠依據,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對歷史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做出歷史解釋,了解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正確的國家觀。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路威.文明與野蠻[M].呂叔湘譯.三聯書店出版社,19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5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