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的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是培養讀寫能力的基礎階段,然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狀況是教師雖然有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意識,但是卻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將兩者分開了,兩者均不得其要點。因此在閱讀課中的教學沒有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得到提升,而對寫作也是唯避之而不及。所以,本文針對此現狀,通過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統一的分析與探索,可以為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86-01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閱讀興趣是學生認識閱讀的作品或從事閱讀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認識閱讀、探索寫作的重要動機。簡單來說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從而化被動學習到主動閱讀,閱讀變為主動了,學生就會積極去閱讀并且去分析文章的內容,理解人物的感情,感受文章的主旨,這個過程看似容易,實則有一定的難度。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人物的形象、當時的情景、當時的心情,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來,講得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品,這個不但鍛煉了學生閱讀時的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把學生帶進文章的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學生的興趣。另外,老師還可以在每次上課之前讓學生概括自己閱讀了什么樣的文章和分享自己的課外閱讀感想,講得認真和優秀的學生,也可以適當地給些獎勵,持之以恒,使之成為慣例,那么學生的興趣上來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就如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讀也會吟?!睂W生閱讀能力得到提升的時候,實現了精煉和表達能力的提升,那就是寫作能力也同時提升了,于此可見讀寫是一個統一的過程。
二、提升閱讀能力,強化寫作能力的鍛煉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如果不閱讀,肚里就沒有素材,當我們為沙漠的壯景所震撼時,只會說好美,而不是描述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絕句了。這就是典型的心中有話,用不到恰當的詞語或者句子表達描述自己的感覺和情感。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夠下意識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呢?首先可以讓他們把自己認為課外讀書或者課程中所學到的好詞好句摘錄,并且用自己的話表達下自己為什么認為這些句子經典、優美。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基石,也可以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其次,不布置規定的作文作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自己所見所思所想,但是要求文章的主旨一致和文章的結構是總-分-總的模式。其實這就是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寫自己想寫的,沒有強迫性就沒有壓力,學生對寫作的心理抵觸也會有所降低了,他們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寫下來,可以將自己想象的事物描寫下來,也可以將自己的心情用文字表達出來,又不是胡亂寫一堆,而是有條理地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旦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生活所遇到的事物,那么這就是為以后的寫作能力埋下了伏筆,因為作品取之于生活。
三、提升教師的文學素養,轉變教學方式
老師作為引導學生的重要角色,自身的文學底蘊也應該足夠深厚。因為小學生在小學時期是學習能力極佳的階段,倘若授業者足夠杰出,教學足夠有質量,那么學生的學習成果就會體現出來。反之,若是老師自身的文學素養不足以帶動學生去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那么應當定時去接受培訓學習,為學生帶來更加成熟專業的教學指導。
另外,學生要“學之有道”,授業者也要“授之有道”。教學方式應當是讀寫結合,不可區別分開,也應當隨著學生的情況循序漸進。在課堂的學習中,老師在教授完成閱讀的課程后,可以針對故事中的人物讓學生進行探討,自己如果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會怎么做。然后,給學生一定的討論時間去思考分享他們的想法和看法。最后,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課堂所學所想的小結。循序漸進,若是此模式可以使學生得到一定的進步,可以給予學生更加多的課外延伸,使得學生可以拓展寫作知識,也可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更大興趣,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是有利的。
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學生讀書生涯最基礎的學科,就如同樓房的支柱,不穩定或者失去了都會讓房子崩塌,所以閱讀和讀寫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師應當以讀書促進寫作相互結合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身臨其境,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和自身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做,然后將這些寫下來,并且在課前分享給大家,如此便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的文章的理解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統一提升。
參考文獻:
[1]齊宇芳.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J].學周刊.2018(8)
[2]孔祥雪.打好小學生閱讀基礎不斷提升寫作能力[J].小學教育.2016(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5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