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課前學習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教學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其完成情況和效果對后續課堂教學影響重大。本文將課前學習分成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兩類,分別對其學習效果較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課前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70-02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其優勢在于是把傳統教學的先教后學變成先學后教,學生在課前先自主學習新知,再通過“實踐活動+練習”完成知識的內化[1]。課中教師就課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針對性講解,有的放矢,實現高效課堂。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在教學中推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但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而對課前教學的設計和組織相對陌生,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出現課前學生學習效果差的情況,以致影響后續課堂教學。因此,本文將課前學習分成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兩類,分別對其課前學習效果較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翻轉課前個人自主學習
1.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分析。
(1)高職學生學習習慣較差,知識學習淺嘗輒止。
高職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學習習慣相對較差,大多沒有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即使要求其課前自主學習,很多學生也只是簡單瀏覽教材,看得快也忘得快,對于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知識學習淺嘗輒止,概念理解浮于表面。
?。?)遇到問題求助渠道有限,學習遇難半途而廢。
學生在課前學習中遇到問題,不管是概念公式也好,或是操作方法也好,部分學生會認為不是自己不想學,而是學不會,就此作罷;還有部分同學通常向自己的好友求助,但是好友之間水平相近,很可能也無法解答;還有部分同學覺得去辦公室找老師不太方便或不好意思,由此導致學生課前學習知難而退,半途而廢。
?。?)學生不善進行時間管理,學習內容部分完成。
課前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會多給出多個學習材料,許多學生不善進行時間管理,甚至是一些優秀學生,可能忙于學生會工作、社團活動或學校的活動,上課在即才開始學習,出現只能部分完成學習內容的情況。
?。?)學生忽視課前自主學習,課前學習時有時無。
部分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課前學習,想著課堂老師還會再講解,學不學習無所謂。有時間的時候就學習,沒有時間的時候就不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2.學習效果提升的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如下:
?。?)借助互聯網,提供豐富學材。
為了加強學生課前學習深度,除了教材之外,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提供微課、案例、專業公眾號等多種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多種資源、多個角度,更加深入的理解新知識,避免學習浮于表面。
?。?)溝通渠道順暢,線上專題討論。
通過微信或QQ建立學習群,或者運用智慧教學APP組建專題討論區,以便學生在課前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有求助的平臺或渠道,老師可以啟發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互幫互助,以鼓勵學生知難而上。
?。?)安排學習環節,分期發布資料。
當有多個學習資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資料的多少、學習難度的高低、學習資料前后的銜接關系分期分批發送資料,遵循學生學習規律,合理安排學習節奏,化整為零,促使學生在課前分步完成學習任務。
?。?)監控學習過程,結果納入考評。
學生忽視課前學習,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對課前學習疏于管理,解決辦法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過程監控。比如可以運用藍墨云班學習APP查看如下學習情況:一是學生是否完成資料學習,如果學生沒有完成,可以通過“私信”功能單獨提醒;二是學生閱讀每個學習資料的時間長度,如果時間長度過短,也可以通過“私信”功能提醒學生;三是學生課前資料學習的效果,通過APP組織專題測試,不僅可以查看每位同學的成績,還可以獲得班級測試成績的數據分析,而且也可以查看每位同學完成測試所用時長。對于得分成績較低或是用時過短,明顯沒有認真答題的同學,可以用“指定重測”功能提醒同學認真完成學習測試。關于課前測試,應允許學生試錯,可以反復重測若干次,以鼓勵學生積極掌握知識為目的,最終提升課前學習效果。
第二,課前學習情況,納入綜合考評。
課前學生學習情況,應該納入個人綜合考評,以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一是學生在課前每個環節的學習,從參與情況和完成情況兩個方面與個人綜合考評掛鉤。參與情況通常包括學習資料是否全部觀看閱讀、學習測試是否完成、專題討論是否參與回答、幫助同學等,完成情況包括課前自測的最終得分、專題討論時是否正確分析或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等等。二是分環節進行評價,分數及時更新。學生完成課前學習的每一環節都會及時獲得評分,分數實時累進更新,學生可隨時查看,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也可以看到班級其他同學的得分,找到差距,繼續努力。
二、翻轉課前小組合作學習
1.學習效果較差的問題分析。
?。?)任務指引不到位,班級整體完成情況差。
教師布置課前任務時,只是告訴學生“要做什么”,沒有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也沒有讓學生知道經過努力“能做成什么”,對學生的工作指引不到位,導致整體完成情況差,課前學習效果低。
?。?)任務考評同組同分,個別組員愛搭便車。
雖然部分教師在考核時已經考慮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但是在小組任務具體評分時采用同一小組各成員分數相同的情況,給了學生搭便車的機會,容易出現個別組員在課前任務完成中參與度很低或是完全不參與的情況。 (3)整體學習態度和能力差,個別小組未能完成任務。
雖然是小組合作學習,也會出現小組每一個成員都沒有足夠的能力、或者沒有一個成員有足夠的責任心去完成任務的情況,導致小組課前任務部分完成或未能完成的情況。
2.學習效果提升的解決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分析,提出解決方法如下:
?。?)課前工作具體指引,提供學生作品示范。
要避免全班整體課前任務完成差的情況,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提供具體詳細的工作指引。一是學習任務的具體背景,告訴學生“要做什么”。高職院校的任務很多源于企業真實項目,告訴學生學習任務的具體背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責任心;二是學習任務的分步指引,告訴學生“該怎么做”。幫學生把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的具體環節,可以便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增強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
第二,提供往屆學生優秀作品,告訴學生“能做成什么”。提供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看到努力后的可能實現的成果,給學生以明確的趕超目標,激勵學生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提升小組課前任務完成質量。
?。?)工作過程跟蹤記錄,多方評價納入考核。
為了避免個別組員搭便車的行為,一是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過程跟蹤,比如策劃類任務可以讓學生用“石墨APP”討論撰寫,該APP可以記錄整個發言過程,組員參與程度和個人貢獻一目了然;再比如實操類任務,可以讓學生用視頻進行記錄,同樣也可以實現過程跟蹤。二是多方評價納入考核。在工作過程跟蹤記錄的基礎上,將小組任務參與程度和貢獻程度納入個人綜合評價,評價可包括教師、小組長和其他組員等多方主體參與。
?。?)課前學生科學分組,組內幫扶組間競爭。
從小組內部良好合作的角度出發,很多教師在學生分組上會尊重學生們的意愿,讓其自由分組。這種分組方式,很容易出現某組同學都是由一些學習能力不強、或是之前愛搭便車不容易找到組隊的學生組成,導致沒有強烈意愿或是沒有足夠能力完成的情況發生。因此教師要通過課前調查,根據課程學習任務和課堂教學組織的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小組內部互幫互助,以教促學;小組之間勢均力敵,相互競爭,以此提升班級整體學習效果。
三、小結
翻轉課堂課前教學,不是把學習完全丟給學生,而是為了突破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在翻轉課前的教學中依然承擔著開發者、設計者、引導者和監控者的角色,要綜合考慮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設置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借助互聯網資源和平臺,對課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和設計、對學生課前活動進行引導和監控,這樣才能保證課前教學的效果,切實發揮翻轉課堂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春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08):105-1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