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正如美國教育學家華特所言,“語文的外延=生活的外延”??梢姡Z文課程須與生活緊密聯系,須努力賦予語文知識應有的生活意義以及生活價值。所以,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課堂的基本講授,另一方面要不斷促進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模式生活化,指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在學習中“聯想”生活、在生活中“強化”語文,不斷激發強化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不斷培養和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文,筆者將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探究的經驗,探究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166-0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即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實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從而培養作為生活主體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的積極性。同時,把教學的目的和要求變成他們作為現實生活的主體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置身于生活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學會更好地去生活,這樣就使得語文知識更有活力,這樣的學習也更能陶冶他們的情操。其實,“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成果早已不乏,比如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以及“學校即社會”的理論,我國現代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币约啊吧罴唇逃睂W說。筆者立足于前輩的研究基礎,基于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存在教學內容局限、教學方式方法刻板灌輸、教學評價單一等問題,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進行了幾點探究。
一、立足教材,讓課堂回歸學生的生活
生活和教學的關系密不可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和例子來將課堂教學內容講解清楚,讓學生能夠直觀、深入地了解教學內容,形成知識積累。例如,在教授《美麗的丹頂鶴》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有關丹頂鶴的圖片和視頻,再向他們介紹丹頂鶴的相關信息——丹頂鶴的生長區域和生活習性等,讓學生產生對此學習興趣,并隨著教師的介紹對丹頂鶴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帶領學生前去動物園游玩,讓學生在親身接觸和觀察中體會丹頂鶴的美,同時,教師在帶領學生游玩的過程中,除了介紹丹頂鶴的生活特點之外,還可以趁機給學生講述現實中人和丹頂鶴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也能將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出來。
二、挖掘資源,讓生活融入學生的學習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和家庭以及社會的教育資源,讓課堂內外的溝通暢通無阻,對學生的學習空間加以擴展,增加他們現實實踐應用語文知識的機會,讓小學語文學習活動變得更加綜合而全面。學生在社會中生活和成長,只有好好利用社會這一豐富資源,才能更好地將語文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比如,在現實社會中,商家為了吸人眼球,往往愛使用一些故意偷換同音字的廣告,如“繽樂啤酒,步步領鮮”等,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加留意,碰到諸如此類現象記得記下來,并將它帶到課堂上進行展示和糾正。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有效加強對語言文字的認識,還能逐漸養成寫字嚴謹,說話規范的良好習慣。
三、創設情境,讓課堂再現學生的生活
課本上的語言文字記載往往都會存在一些關于生活的信息,學生通過學習將文本上面的信息還原成自身印象中的客觀事物,進而從中獲取相關的主觀感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文內容都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當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通過創設情境來將課文所描繪的有關生活的畫面呈現出來,使學生從中得到啟迪,并產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能夠更好地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學《田忌賽馬》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通過生動活潑的表演,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優化教學,讓課堂教學更加開放有效
現代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采用新式的教學方式方法。除了有效利用教學教材之外,教師對優秀教學理念和優秀教學方式方法的吸收與借鑒也是十分重要,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教師的教導下將“活學活用”付諸行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關鍵,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慢慢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不斷提高自學能力。與此同時,拓展語文教學內容,積極利用課外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也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此類生活化語文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強化語文學習
小學教育的關鍵在于將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能夠真正理解所學,還能將所學應用于現實生活,甚至是創造性地應用于生活,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最終目標。因此,我們要將課外實踐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向,引導學生積極走進生活,進入社會。比如,讓學生積極關注和講述身邊發生的小事——拾金不昧事跡和幫助他人事跡等等,可以讓學生認識和感受到學習和生活是互相聯系,相互融合的,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不至于產生脫節,變成學一套,做一套。
綜上所述,我們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堅持以課堂作為基礎,以教學內容生活化為切入,不斷實施生活化的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學習語文、學會運用語文、學會“享受”語文,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及技能。我們要堅信,在語文教學海洋,唯有充分、合理運用教育藝術,將課堂引進生活,將生活引進課堂,師生雙豐收。
參考文獻
[1]陳義新.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科教導刊(下旬),2015(1).
[2]鄭鳳英.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6,(1).
[3]張林榮.讓語文課堂貼近學生的生活[J].學周刊,2015(01).
[4]宋慧慧.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18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