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數學被稱之為“思維化的體操”,可見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尤其對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們來說,培養優良的數學思維能力,更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本文就初中數學中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自己的意見,希望對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數學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轉變教學思想是關鍵。數學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包括抽象能力、概括能力、邏輯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去落實和實施,并且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不要刻意地強調思維能力教學,一切能力的培養都要從實際教學出發,從每一次的知識教學中引出。我認為,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躍、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關系是影響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朋友般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有勇氣向教師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想法,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融洽的師生關系,對開啟學生的創造潛能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輕松和諧的教學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突破自己常規的思路,另辟蹊徑。數學教師應該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運用各種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活學生創造思維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小組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真正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2借助公式法則促進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
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教師不僅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深入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一定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公式定理仍然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使用頻率較高的公式、定理等知識,結合實際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同旁內角互補,兩條直線平行”等知識的時候,通過舉例向學生證明同旁內角互補的兩條直角相互平行之后,將定理反過來,也就是“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向學生發出提問,這個逆向的結論是否成立,學生借助邏輯思維,并且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驗證,得出最終結論“兩條直線相互平行,同旁內角互補”逆向的思維訓練方法不僅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數學知識,促進初中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完整性程度提升。
3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假設,促進其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基于數學教材中所提到的數學知識點,進行合理適當的修改,將問題拋給學生,問這種觀念是不是正確的,或者學生在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公式以及定理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猜想,然后自己動手實踐,驗證猜想是否成立。這種假設和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假設,鼓勵學生自主實踐,通過公式運算,圖形制作,實例運用等方式對假設進行科學合理的驗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4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把知識作為結果教給學生,而是作為過程教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另外,向學生提問時,要提具有新意的問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數學教學內容與概念、公式、推理演算、論證等的關系密不可分,學生若是連概念這個基本問題都沒弄清楚的話,只能導致思維混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概念類的知識做出嚴密的表述,這是引導學生正確思維的前提,只有前提得到保障,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思考問題,不能局限于課本的定理公式,學生往往容易受到課本上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而忽略了知識的實際運用,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再者,教師的數學教學內容不能脫離教材,要從教材出發,將學生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思維能力的拓展,教師提出一個問題,要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進行散發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提高思維能力。
5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學習,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突破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點和重點,讓學生易于消化所學知識。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說,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去獲取知識,并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索,進一步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消化所學知識。換言之,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主動地消化吸收新的知識,并且結合過去所學知識將新知識歸納整理,構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擴大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一方面,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保證自己的主導地位,既要讓學生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提高。
6結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當今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更輕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改變學生對數學課枯燥乏味的印象。這對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數學思維能力的教學對于學生是一個長久的教學。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注重思維能力教學,真正落實好素質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玉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12-14.
[2] 張賦明.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8(03):102-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