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滲透途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強調教學環節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等方式來獲取知識。而作為一門具備較強人文性的學科,小學語文能夠為德育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支撐,促進其教學效果的提高。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將德育教學更好地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了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 新課改 小學語文 德育教學 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素質教育的持續深化,使得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部門越發關注對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筑,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德是人之本,只有樹立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德育的滲透,促進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共同提升。
  1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現狀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滲透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同樣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忽視了道德教育,教師的目光更多的放在知識性教育方面,對于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將其認為是思想品德課的任務。在對學生進行“好壞”的評價時,將成績作為了主要標準,潛意識中忽視了德育工作,也造成了德育的缺失;二是教師本身德育意識不足,如果教師本身缺乏相應的德育意識,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重視德育工作,沒有能夠為學生提供可供學習的榜樣,則德育教學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事實上,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極其深刻,在學生眼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模仿,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本身處于身心快速發展階段,教師對其影響十分巨大,如果教師本身存在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可能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習慣。
  2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滲透途徑
  2.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堅持以學生為本,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自身更多的應該處于引導和輔助的位置。一方面,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激發其能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懷,在課堂中營造出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形成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教師應該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消除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于自身的殷切期望,克服對于學習的恐懼心理,提升學習積極性高,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2.2發揮教師榜樣作用
  一方面,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德育工作。以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目光始終都是放在學生的分數上,將分數看作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缺乏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也使得學生的德育思想受到了一定限制。基于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轉變自身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德育工作。例如,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相應的德育故事,以此來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知道的德育故事大膽講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深其對于德育的認識,幫助學生打好道德與文化基礎;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的德育行為。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說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其言行舉止對于小學生道德的養成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的德育行為,重視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品質,為學生樹立起可供學習的榜樣,同時應該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鼓勵其對自身的言行提出建議,在了解學生想法的情況下,教師能夠更好地實現德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2.3拓展德育滲透渠道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而想要保證其效果,語文教師必須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運用多樣化的方法和手段,推動德育理念和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具體來講,德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滲透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識字教學。漢字博大精深,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字形及構成規律進行觀察,以此引申出漢字與為人處世之間的聯系。例如,“正”字無任何轉角和彎折,想要為人“正”,就必須做到不卑不亢,不屈不撓;“水”可以是清水、泉水、海水,也可以是污水、臭水、禍水,這也恰恰體現出了水的包容性,借此,教師可以將學生比喻為水,只有自覺抵制丑惡的事物,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二是閱讀教學。閱讀能夠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也能對其心靈進行凈化,是德育滲透的主要渠道,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起來,對教材以及課外讀物中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入挖掘,找出德育滲透的關鍵點,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其朗讀課文,認真品位其中的關鍵語句,分析人物的情感,以此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培養;三是協作教學。寫作可以看作是學生情感內外的過程,有不少學生都喜歡在日記中吐露內心的真實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日記、作文等進行評閱時,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現,而在作文課上,則應該利用童話故事、名人故事等,開展相應的情感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不僅需要關注一些優秀范文,還應該將一些存在問題的作文以不記名的方式展示出來,引導學生進行點評,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四是交際教學。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中存在大量口語交際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資源,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進行鍛煉,使得其能夠在交際過程中提升自身素養。
  3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應該打破學科本位思想,從語文教學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升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面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全新背景,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同時,促進其語文素養及品德修養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麗娟.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小學生(下旬刊),2018(12):53.
  [2] 楊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2):87.
  [3] 鄔雯暉.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J].考試周刊,2018(98):6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05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