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普及,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教學有效性。因此,教師應當重視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和改變和創新,提高教學有效性,位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有效性
  引言
  小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備的學科,對于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人文修養和道德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還應當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和愛國情感的培養,使學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模式單一落后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處于核心地位,是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豐富體驗的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效果有著較大影響。在傳統教學中,不少教師習慣于講授制,通過單一的認字-朗誦-習題模式,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解題能力,將課文一點點拆解讓學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學生的思維僵化,想象力受到了約束,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核心素養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不少教師開始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其中部分教師存在著“拿來主義”思想,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水平,將一些網絡上的優秀教學案例照搬進課堂,結果課堂看起來熱熱鬧鬧,實則沒有抓住精髓,教學效率一定比較低。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語文能力提升較慢,教師則費盡力氣也沒有提升效果,喪失教學信心。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不良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2]
  2.學生沒有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愛游戲、喜歡追逐新鮮感,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升。不少學生在語文學習課堂上看課外讀物,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語文就是漢語,學會漢語就能夠學好語文,沒有必要將重心放在語文學習中。家長同時也傳達出這樣一種思想,更加重視小學生的數學、英語成績,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卻被他們選擇性忽視。種種情況導致學生對于能夠培養個人修養和人格品質,提升審美素養和表達能力的語文學科出現了輕視,教學效率一直處于緩慢增長狀態。[3]
  3.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較少
  小學生想法多,想象力豐富,很多時候他們在課堂上都會有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但是在目前教學課堂上,教師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來討論和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能力受到壓制,影響了教學有效性。而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不少教師職業素養不高,將個人喜惡帶到教學課堂中,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對一些后進生態度不佳,嚴重影響班級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思考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理念,摒棄傳統的講授制教學模式,靈活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以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比如說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競賽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教學法等等。在參考網上教學案例時,要避免拿來主義,而是通過深入分析優秀案例的成功因素,復制其精華,避免出現全面照搬,不符合目前實際情況的現象。
  在教學課堂開始,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學有效性。比如說,在進行《田忌賽馬》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給每個學生發上、中、下三匹馬的卡片,并且設置游戲規則,復刻書中的比賽場景,以此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2.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四個方面內容為聽、說、讀、寫,其中閱讀和寫作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學生因為母語是漢語,便對語文學科產生了一定的輕視。實際上,由于每個人的人生閱歷和經驗不同,在閱讀同一篇文章后得到的感悟也不盡相同,而閱讀和寫作帶來的人文修養和道德素質的提升,又會促進學生聽和說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和觀點,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和談論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意識。比如,在進行《小音樂家楊科》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完之后,進行提問:你怎么看待音樂?音樂能夠帶給人什么?你喜歡楊科嗎,為什么?學生在問題中能夠養成主動思維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
  3.營造輕松氛圍,引導學生互動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教學能夠帶動每個學生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將知識以討論的形式深入到學生腦海中。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并且能夠給學生帶來較多的自主學習實踐和互動交流。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并且親身參與到每個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過程中,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小學生能夠多角度的看待問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4]
  4.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信心
  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明確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意見和方向,傳統的語文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考試,然后做出相對應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僵化,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信心。并且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是一種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的評價方式,無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進行評價,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學習過程,建立起完善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標準和素質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為本,優化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最終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施建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73.
  [2]楊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N].發展導報,2018-10-30(023).
  [3]楊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59-60.
  [4]易麗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放性[J].才智,2018(28):1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4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