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今,要想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地理教學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感悟,高中地理教學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058-02
  新課改是我國教育的重大舉措,對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必須要突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覺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和體驗感,以更好地保證高中地理教學的效果和
  效率。
  筆者結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學經驗,主要提出了四種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分別為:重視課堂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入生活化教學,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采取多樣措施,培養學習和思維能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直觀理解。下文將對其進行介紹和探討。
  一、重視課堂導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前提。良好的導入就如同是一篇懸疑小說的楔子,起著突出主題,營造氛圍、引起探究欲望的作用。根據調查顯示,在大部分優秀的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堂導入對整節課的引導作用。他們會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之后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1]。
  如在教學《自然界的水循環》這節課時,教師可通過李白《將進酒》中的一句話“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眮硪饘W生對水循環的思考,從而導入課堂教學的。再如在教學《常見的天氣系統》這節課時,教師可通過與學生進行日常生活的談話而導入課堂教學的,即:昨天哪位學生收看天氣預報了?今天天氣怎么樣?今天的天氣與前兩天相比如何?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二、引入生活化教學,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地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現象都需要通過地理知識來進行解釋。如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區位選擇、太陽活動等。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地將地理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應用能力,培養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生活中地理問題的眼睛有重要的意義[2]。
  如在教學《農業的區位選擇》這節課時,教師可先以一道問題引起學生對農業區位選擇的思考,即:我國的農業分布,大體上是東耕西牧,南稻北麥,如果將四個地區換一下類型,是否可行?為什么?然后,教師可以江西泰和縣的千煙州為例,從氣候、土壤、地形等方面向學生具體講解了這個地區采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布局模式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多樣措施,培養學習和思維能力
  地理雖然屬于文科,但是要想學好地理,也不是僅僅依靠死記硬背那么簡單。在日常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地理問題,教會學生如何制作地理圖表和地圖;教會學生如何根據材料分析地理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等。另外,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地理學習能力之余,教師還應注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既能夠保證學生的地理學習效果和質量,又能在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3]。
  如在教學《氣壓帶和風帶》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全球氣壓帶的運動規律,教師可在教學的同時,教給了學生繪制全球氣壓帶、風帶及其季節移動示意圖的方法。
  再如在進行《如何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探究時,教師可先將學生按照學習層次,分為四人一組的多個小組,其次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閱讀教材文本,共同探究以下問題:①阿拉伯地區缺水的現狀。②南極冰山的形成過程以及冰川水資源的特點。③如何利用南極冰山解決沙特阿拉伯的缺水問題。接著,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再安排小組代表進行課堂展示和匯報,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匯報結果進行課堂總結。這么做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力的重要途徑。
  四、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直觀理解
  如今,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將高中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可以將復雜的地理知識變得簡單,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直觀,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這節課時,由于地球的運動過程比較抽象,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诖耍處熢诮虒W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跡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以使學生直觀的觀察和理解。再如在教學《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教師可在教學之前,先通過幾幅圖片將我國從古至今的交通方式用圖片的形式表現了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總結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特點,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對于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地理已經成為了高中階段的主要教學科目和高考文綜必考內容。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發展,教師必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并根據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優化教學手段和措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的向學生傳遞地理知識,進而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1]蔡吉.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成才之路,2017(18).
  [2]王京濤.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32).
  [3]朱厚軍.優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40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