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德育的課堂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德育作為小學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對小學教育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特別是在核心素養不斷提倡的今天,這一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卻發現了很多問題阻礙了德育的正常滲透,下面就以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教學 德育 語文低年級 課堂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核心素養教育又被成為素質教育,是當下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人才得以長遠發展的根本要求。通常情況下我們習慣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確實如此,孩子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和民族進步的未來。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這方面千萬不可馬虎行事。在素質教育當道的今天,關心孩子身心成長已然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仍存在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不重視學生的精神教育,導致小學語文課堂德育教學形式化、簡單化,很難在實際的課堂中進行深層次的德育滲透。為此,筆者對這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
1小學低年級開展德育教學的意義
德育又稱道德教育,客觀上來說是指在政治、品德及思想等方面對社會成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影響活動。這種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開展德育教學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德育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面對學生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的今天,在小學開展德育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這也是促進兩個文明的重要保證,在小學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覺悟,從根源上推進社會風氣的改變;再者就是德育的開展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后續學習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影響小學低年級德育教學滲透的因素分析
小學低年級語文開展德育教學有著重大的意義,但是在實際德育滲透工作中,確實有很多阻礙的,下面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2.1德育教學意識比較薄弱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在物質生活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實際性的進步。相比之下,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進步卻顯得微不足道了,已經完全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了。也正是在這種不良社會風氣的推動下,很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知識教育,忽略了最為基本的道德教育。這是影響小學低年級語文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的主要原因。
2.2家庭德育的缺失
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家庭教育也是德育開展的重要環節。但是由于很多學生的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統一的章法要求,導致大部分孩子存在著性格跋扈、粗暴蠻橫的現象。再加上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工作,留守兒童的問題越發嚴重,很多孩子都是由自己的爺爺奶奶照顧,在家庭教育上就明顯落后他人。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行為習慣得不到約束,對德育教學的開展也是一種阻礙。
2.3德育教學方法過于抽象
雖說很多學校為了向相應國家教學改革的號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了德育教學,但是在制定德育教學計劃時,沒有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學計劃的制定偏向“成人化”,對小學生而言就會顯得比較空洞抽象,不利于教學的進行。其次在教學方法的選取上,也不具有針對性,使得德育教學課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
3小學低年級語文德育教學滲透的具體方案研究
針對以上問題,如何解決成為制約小學低年級語文德育教學開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迫切想解決的問題,筆者根據自己的見解,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提高對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視程度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德育的滲透之所以不理想,很大程度是因為學校和教師對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
?。?)加大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德育教育能力培養,強化其德育教育能力,最關鍵的要能夠提高教師的德育教學理念。
(2)作為學校,要積極為德育教學創造有利契機,促使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正確引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引導學生個人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作為一名語文的教師,要積極組織各類文化宣傳活動來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面可以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另一方面也能夠激起學生道德學習的興趣。
3.2積極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為德育課堂的進行奠定基礎
對小學生的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長期的生活中去培養。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作為學生家長,要積極地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與學校進行配合,始終將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時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能夠嚴格約束自己,做到為人師表的典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模范榜樣,同時還要做到“嚴中有愛”,讓學生發自內心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這對學生道德的培養時極為有利的。在平時的教育中,要將學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積極推動家庭學校的有利互動,這對德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的深入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3.3注重教學的靈活化,推動德育滲透的人性化
德育教學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小學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適當的增添新的教學元素,可以有效縮短德育教學周期。同時也會使得小學語文德育的滲透更加自然、更加人性化。
3.3.1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引用道德經典故事
良好道德的學習和培養是一個枯燥而漫長的過程,這與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會讓語文課堂更加的枯燥,這樣反而起不到德育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可以根據小學生現階段的年齡特點,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適當的加入經典道德故事,這樣一來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其次可以通過道德故事的形式完成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入。
3.3.2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真實的道德案例
在語文低年級課堂中會有很多課本知識涉及到道德知識,如司馬光砸缸救人、孔融讓梨等等。這些故事對于我們來說那都是耳熟能詳了,但是這畢竟不是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情,缺乏可信度。所以在進行到相關章節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很容易見到的到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道德的教育。如隔壁班級某某同學拾金不昧,亦或是某某同學在車上主動給老人讓位之類的。雖然這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但是其中蘊含著深刻的道德蘊意,比那些抽象的故事案例更具有說理性和真實性。這樣也方便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理念。
3.3.3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歌曲”教學
小學生低年級是個很特殊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反而對一些歌曲之類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教師要牢牢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平常的語文課堂中適當的引用一些可以宣傳道德的歌曲,結果可能會超乎想象。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歌曲的選擇時要仔細斟酌,要有一定的教學意義性。如教師可以通過“八榮八恥之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節操;通過“文明禮貌之歌”督促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通過“公民道德歌”讓學生明白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等等。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不斷盛行的今天,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尤為重要,這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雖說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德育的滲透,但是我們不應該向困難低頭,應該積極主動的迎接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滲透德育教學,使我國教育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張彥雄.淺析現階段小學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04):60-61.
[2] 劉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數碼設計,2017,6(11):166.
[3] 周麗.芻議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如何加強德育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11-12.
[4] 趙清香.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入[J].新教育時代,2016(06):17.
[5] 田小麗.小學數學融入德育教學的思考[J].小學數學融入德育教學的思考,2015(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