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滲透挫折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挫折教育是我國青少年教育中的一個熱點,其目的是培養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在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向高中學生滲透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堂教學、生物科學史、榜樣力量等方式,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關鍵詞:挫折教育;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8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79
  
   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青少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由于他們生活經驗少、心理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等原因,因此應對挫折能力較差,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1] 如不少青少年叛逆、逃學、休學、退學、自殘甚至自殺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成長,甚至成為社會問題。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的“健康生活”,指培養學生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 生物核心素養提出的“社會責任”,強調要培養學生關愛生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 這些都說明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以培養青少年受挫能力為目標的挫折教育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社會研究的熱點。挫折教育是一種讓學生受益終身的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挫折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應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4]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教師要積極尋找策略,努力實踐,以找到更適合、最有效的方法。
   一、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課堂教學是滲透挫折教育的重要渠道,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內容中含有豐富的挫折教育資源,為挫折教育提供重要的條件基礎。[5] 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將挫折教育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中的一個知識點為例,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討論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師: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
   目的:讓學生討論孟德爾實驗成功的原因,從中獲得啟發。
   1.選材準確——自花傳粉、閉花授粉的自然純種豌豆;
   2.研究方法恰當;
   3.利用統計學進行分析;
   4.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
   教師補充:孟德爾發現基因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不是偶然,而是潛心研究了8年的結果。他做了無數次實驗,也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但是他從來沒有在困難與失敗面前退縮,反而越挫越勇。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孟德爾身上鍥而不舍、不怕失敗、正視失敗、敢于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引導學生勇于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戰勝挫折。
   二、通過生物科學史,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生物科學史以生物科學產生和發展過程為輪廓,以科學發展歷程中帶有重大事件為主線,用翔實的資料論述科學家的創造性勞動,描述他們進行科學探索的思維過程與方法。[6] 生物科學史中的科學家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們對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研究的時候,遇到各種障礙和坎坷,經歷過無數的挫折和失敗,但是他們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不斷探索,終于取得成功。下面以“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為例,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教材在介紹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時,重點提到了歐文頓實驗:歐文頓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發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才得出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進而推測膜是由脂質組成的。這里提到了兩個重要數據:500多種化學物質、上萬次實驗,在研究的過程中,盡管科學家們多次遇到失敗和挫折,但是他們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對真理的追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都需要不怕失敗、直面困難,并且還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決心。
   三、通過榜樣力量,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科學家、偉人、名人的優秀品質和堅強意志,在學生中很容易引起共鳴,達到教育學生的效果。教師可充分運用科學家、名人、偉人嚴謹的治學態度、科學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教師在講授必修二第六章第一節“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內容時以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為例,向學生滲透挫折教育。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經過多年研究試驗,終于培育出了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這是人類種植水稻史上的一個偉大突破和進步。但是,袁隆平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失敗后持之以恒不斷改進后獲得的。
  
  參考文獻:
  [1]王永貴.“95后”大學生挫折與抗挫折教育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8(15):178.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六大素養十八個要點的重點(二)[A].中學教育科研,2018(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劉闖.關于中學生挫折教育的幾點看法[J].中學時代,2014(2):146.
  [5]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魯亞平.生物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黃玲玲(1991.11— ),女,漢族,湖北大冶人,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
  陳星星(1983.2— ),男,漢族,湖北鐘祥人,研究方向:生物學科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23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