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在課堂上滲透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對生物學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內容,相比《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雖然存在繼承關系,但也做出了一些修訂。特別是學科核心素養,由原來的“三維目標”,變成了“四位一體”。如何在課堂上滲透核心素養,需要我們不斷探究。
【關鍵詞】新課標;滲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122-01
2017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由原來的“三維目標”: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修訂為: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理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內容的改變,意味著一線生物教師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打破原有思維,突破自己的教學習慣,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這是每一位生物教師思考和探究的問題。筆者以《細胞的增殖》第二課時《有絲分裂》為例,舉例說明自己在課堂上如何滲透核心素養。希望給各位一線教師以啟示。
有絲分裂——《細胞的增殖》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細胞分裂過程分析和理解,能用結構與功能觀點,認識細胞分裂與細胞器的關系;
2.通過對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物質變化討論分析,利用數學模型,構建有絲分裂過程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等物質曲線變化圖以及有絲分裂過程模型;
3.利用有絲分裂相關生物學知識,解釋預測生活出現的問題。
【教學重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以及各時期的特點。
【教學難點】1.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三者數量變化;
2.細胞周期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謀體課件、橡皮泥、A4紙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有絲分裂
1.分裂間期
2.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分裂周期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細胞分裂》第二課時,前一個課時學生通過觀察洋蔥細胞的有絲分裂,對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不清晰。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三個探究:有絲分裂過程橡皮泥模型構建、物質變化數學模型構建和細胞周期探究,將本節課的重點通過三個探究完成。然后,通過一個高考題的講解,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學生上表現不錯,每個活動中,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并很好的完成。小組成果展示,顯示學生掌握了本節的重點知識,具體掌握情況,還需通過習題反饋,還了解學生對本節的真實掌握情況,然后做出相應安排。本節課還需改進的地方是,課堂時間安排,本節有三個探究活動,都是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的,三個活動時間分配還需進一步調整,保證課堂進度有序進行。
以上是筆者在《有絲分裂》課堂中,如何滲透生物學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是依據新課標中的要求,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制定的。
首先,目標1提現了“生命觀念”,在課堂上,我通過學生探究細胞器與有絲分裂的關系,完成滲透。
目標2分別指向“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構建有絲分裂過程的“橡皮泥模型”和物質變化的數學模型,從而,將“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的理念貫穿到里面。
最后,目標3反映“社會責任”,通過學案上一道2017年全國卷三的高考題,讓學生學以致用,根據生物學知識,解釋預測生活中的問題。四個素養如同課堂活動一樣,相互聯系,相互交叉。通過對《有絲分裂》教學設計中如何在課堂上滲透核心素養的闡述,希望能對其他生物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有所啟示,有何不對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馮耀玲 (1991.06-),女,漢,籍貫:陜西呂梁,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二級教師(中),畢業院校:陜西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