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應用與展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當代社會,不同的文化彼此交融,形成了多元、重疊的文化空間,這就需要學生學會思考自身所屬的文化與其他文化構成的相同、相似、相近或相異的關系,傳承發揚自己國家的優秀文化,取長補短。在美術方面亦如是,且主要體現學生于核心素養的應用與展現方面。本文闡述了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點,表達其重要性,并論述美術課新素養在教學中的啟發與應用,闡述任務驅動、情境體驗、真實探究是如何在課堂中展現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教學;情境創設
  一、美術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點
  首先,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分別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我們如何來理解這五大素養?
  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圖像是人類的傳播與交流的工具之一,可以表達思想、情感和意圖,當今也可以稱為“讀圖”時代。因此,只有具備了圖像識讀素養,才能從浩繁的圖像中,甄別和獲得有益的信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大到美術館和博物館,小到街頭、餐館、賓館到處都能看到美術作品。這都需要對圖像的形式特征、藝術內涵有所了解,包括它們的樣式、風格、材料,以及發展脈絡,這需要豐富的相關背景知識。
  美術表現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形成了一定的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了解并能運用各類媒材,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將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結合,創造視覺形象,進行表達。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文化心理和行為。愛美的前提是審美判斷。審美判斷是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這就要求學生學習了解對比與協調、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和諧呼應的形式美法則。
  創意實踐,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夠在正面價值的引導下,追求創造和新意的自覺。創新也是藝術的生命源泉。美術更是一個沒有唯一答案、能夠包容個性的學科。美術學習就是要不斷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獲得創意實踐素養。
  所以,學習美術可以為學生們帶來什么?是不是僅僅是畫畫好看?那么在美術學科上,我認為,學生們通過美術學習所獲得的,是在他們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藝術的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美術課程學習之后,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各種問題或情況時,表現出對美的感悟、鑒賞、運用方面的綜合素質。
  二、美術核心素養對美術教學的啟發
  美術核心素養是美術學科發展的方向,它指導著我們改善教學,指導著我們提升自身的能力。
  1.樹立教師美術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
  理念先于行動,正確的理念才能指導我們不斷進步。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一切的教育行為都是基于美術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在我們課程整合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升我們的課程設置,提升對學科素養的全面融合。
  2.重視不同學科與美術核心素養的融合
  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要依靠美術學科的知識,美術學科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可以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在小學階段,美術以綜合為主;在初中階段,以綜合和分科為主;在高中階段,以分科為主。其中,分科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只是在學科科目上的劃分。可以發現,現在中小學的美術學科知識十分豐富,綜合性特點十分顯著。
  3.創設美術核心素養的教學情境
  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只是傳授學生美術知識,還要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在以前我一直認為,藝術是不可教的,而只能被"捕捉"到。慢慢的我發現,其實,藝術是可以教的,但是它也不應該被教。沒有一種對復雜思維作業、思考方式的掌握是通過忽略教學來最好的實現的。對于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創設情境去引導學生,來實現學生對藝術的捕捉。
  4.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只是記住了,并沒有自己發現問題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上注重引導,事先設計好一系列相關任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學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不固定使用某一種教學方法。每節課都有不同的新意,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創意表達
  美術是一門充滿藝術氛圍的學科,我們可以通過“情境體驗”來豐富美術教學,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藝術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藝術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在美術教學中,我們采取如下做法,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藝術創造藝術。
  1、創設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和理解美術。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過多地注重“高于生活”的那部分被提煉、概括出的技能學習,卻忽略了美術創作最大的前提——“源于生活”。美術的根本是運用視覺語言去創造和表達的途徑,源泉一定是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美術教學就是讓學生學會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生活。只有與生活接壤,學生才能夠尋找到表現的素材,產生情感的共鳴,激發最生動的創意表達,同時在對生活的表達中體悟和形成核心素養。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美術課走進生活。如:在上學期素描教學畫方體一課時,我們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教室里尋找方形物體來觀察光影關系,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光影分別投影在物體什么位置?如何區分?通過兩個問題的自主探究,學生切實地感悟到光影關系的內涵。在解決方體畫法的問題時,有的學生就發現了方盒子的長、寬、高,觀察角度不同,長短關系也不同,必須符合近大遠小的規律。有了上述的經歷,學生進行繪畫是就有了基本思路,在以后的生活中,對方形物體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一年級美麗的校園一課,老師帶領學生們親身到校園中去,觀察建筑、感受風景,在足球場的草地上完成一幅幅校園風景作品,效果顯著,學生們對表現校園興趣十足,創作力豐富,能觀察到校園中的不同之處,加深對學校的感情。通過以上的教學實例,我深刻地認識到美術教學不是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具體的事物出發,化抽象為具體,把生活經驗藝術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發現美術、掌握美術、運用美術。
  2、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體驗和理解美術。
  簡單地傳遞和灌輸知識,將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的創造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啟發引導學生,給學生創設一個質疑的情境,讓他們帶著疑問和質疑積極主動地在觀察、實驗、討論等美術活動中自主學習。
  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去體驗與理解美術
  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美術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美術知識。
  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通過我們的對課程的研究,學生也為我們帶來了驚喜。育人不僅是存在于教師的每一節課,更是存在于教師的每一個行為與細節中的,并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并非一朝一夕。作為美術老師,更要時刻體現自身的學科特征,在每個時刻都把藝術的感受帶給學生。
 ?。ㄗ髡邌挝唬簼鷮幒__行知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0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