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美·拍:初探“項目”式教學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借助定格動畫制作過程涉及到的多學科內容,進行學科互聯,將有關學科教師組成指導小組。以學生承接“項目”的方式,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主動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主動學習并靈活融合應用各學科相應的知識,可根據需要尋求專業導師指導,強調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跨學科融合為核心,以增強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式和選擇式學習。學科互聯下的“項目”式教學模式也符合現在STEAM教育的新思路。
關鍵詞:學科互聯;“項目”式教學;定格動畫;STEAM教育;
通過跨學科整合教育模式落實STEAM教育,造就復合型人才,對提升學生綜合實踐以及創新創造本領具有重要作用。定格動畫作為一門跨學科、綜合性較強的創造性課程,在激發學生創新性與想象力、增強學習動力及積極性、拓展知識范圍等方面有著獨特作用。制作定格動畫,學生不僅學習動畫,還體現“思考和創意的可見”。
定格動畫:逐格拍攝后進行連續放映,讓靜態圖像最終形成動畫效果。
在制作定格動畫的過程中,學生創建腳本,編寫子鏡頭腳本,設計角色和場景,以及拍攝作品,學生綜合能力得到鍛煉。這樣有趣的課程合理地將學科進行互聯,符合STEAM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將依托學校拓展性課程,以“項目”式教學模式就定格動畫在學科互聯中的教學做探討,意在讓大家更真切地了解“項目”式教學在學科互聯中的突出優勢,以及對學生創新發展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分享“項目”式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教學體驗。
一、“項目”式教學模式下新型師生關系
教師充當客戶,提出項目具體要求。亦可通過情境代入,簽訂“項目合同”,寫明項目內容及獎勵措施。教師在提出項目要求時,其核心就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和實踐指示。所以項目的描述要清晰明確,讓學生能夠準確了解要做的內容,如何去實現,最終需要達到怎么的一個效果。但是項目要求并不是具體詳細的規范,不能局限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同時,該課程又涉及到多門學科內容,學科間的互聯,也是教師間的合作,這對教師們的整體教學設計和分階段設計,以及可持續的引導是極大地考驗。
學生是項目的執行者,也是項目執行的主體。學生根據興趣,主動組成項目合作小組,對項目有整體把握,對具體的各環節有清楚的認識,確定相關負責人,有分工又有合作。在收到定格動畫拍攝的項目時,確定拍攝總導演,在整個動畫拍攝過程中起協調統籌安排作用;確定執筆編劇,全組共同協商創作;在場景搭建中,總導演協調安排,美術指導員根據要求,組織成員完成布景與角色制作;攝影組在拍攝過程中,通過一張張照片充分展現動畫所言表達的內涵,最后制作完成動畫。項目組的成員間,相互配合,共同協作,在項目要求的指引下,共同完成創作。
以項目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習成為一件主動的事。從以往的教師安排課程內容,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轉變到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個過程中根據需要去主動選擇學習的內容,并綜合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從單一的理論知識學習轉變成知識在實際中的遷移應用。從單一的個體學習轉變成小組合作共學。從單一學科教師指導,轉變成學科互聯,學生可以得到更專業的指導。對項目的一次次修改提高,也是對學習的不對追逐?!绊椖俊笔浇虒W模式的開展,真正的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項目”式教學搭建
故事創編階段,充分發揮了學生創新創編能力。定格動畫制作的第一步就是編寫故事腳本,涉及到語文學科。雖然說一個好的劇本可能會拍成一部壞片子,但一個壞劇本絕不可能拍成一個好片子,這就是劇本的重要性。通俗地講,創作劇本對于小學生來說即寫故事,因此,將創作故事劇本這一環節設計成作文課,使劇本更加專業化,語文課與信息課相結合,將劇本轉變成富有展現力的分鏡頭腳本。學生已知曉定格動畫是由一張張靜態的圖像組成,應此在撰寫分鏡頭腳本的時候注意場景變化與主角實時狀態。通過主體的細節變化展示故事所需要展現的效果。
場景搭建階段,根據定格動畫的不同分類,可見故事場景制作的素材較為豐富。定格動畫中的一物一景都是手工制作的實物,所需材料的多樣性要求學生動手制作的比重大大增加。為了追求更逼真的效果,同一物體往往需要多角度多方位的制作。定格動畫所需要的手工操作很多,動畫角色的造型、道具、舞臺的設計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學生在開始制作前要分工合作才能更快完成。這樣的分工合作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合作的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自己選擇需要的材料,為了項目的可持續性,保證項目的質量,美術老師在旁提出改進意見,給予適當的指導,準備拍攝素材,利用合適的材料,完成場景搭建。
拍攝階段,技術教師更多是為學生提前尋找合適的軟件,方便學生操作。選定“Stop Motion”手機app進行動畫制作與處理。根據學生情況,提供幫助技術支持。
驗收階段,教師考查整體制作過程,對最終的作品做出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學生做調整,不斷提高項目質量,在改進過程中,進一步對知識內容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老師給予學生展示平臺。
學科互聯,通過“項目”式教學模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能夠對學習的內容作出選擇,真正的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曹萌,李曉晨.STEAM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融合分析[J/OL].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2018-10-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754.T.20180910.1631.004.html.
[2] 鐘婷婷.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探索[J].明日風尚,2018(17):285.
[3] 楊數鵬.3D打印在定格動畫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13):176-177.
[4] 鄭安琪.定格動畫場景設計的多重功能創新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8.
[5] 嚴素雅.融入跨學科學習的小學定格動畫單元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18.
[6] 柳永春,李娟.定格動畫教學中的創意理念教學[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1):165-167.
[7] 蔣沛均.STEAM教育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融合[J].文理導航(下旬),2017(09):87.
[8] 覃嵐.跨界與融合——讓定格動畫課程走進中學課堂[J].廣西教育,2017(14):160-161.
[9] 余智霞.小學美術定格動畫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7.
[10] 佟燕文.指點之間創造學生自己的動畫——“定格動畫工作室”在小學動漫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Z1):153-155.
?。ㄗ髡邌挝唬赫憬〗鹑A市蘇孟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