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科研關系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背景下,社會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诘胤綉眯捅究圃盒5霓k學宗旨和培養目標,依據重教學輕科研或重科研輕教學的關系現狀,建立教學與科研新型互動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實施,迫切需要高素質的應用技術人才;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教學和科研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兩者關系處理的好壞,最終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乃至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 應用型本科院校 教學與科研互動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3(c)-0216-02
由于定位不同,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與科研應與傳統研究型大學不同。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型大學的教學與科研互動機制基本形成。而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兩張皮”現象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重教學輕科研或者重科研輕教學。不重視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教師的科研活動不能促進教學。教學與科研管理體制條塊分割、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融通和相互滲透。為解決以上問題,并滿足社會對應用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建立適應“中國制造2025”的教學與科研新型互動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1 教學對科研的拉動機制
“中國制造2025”戰略順利實施離不開以培養技術型、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為己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具體來說,實踐創新型人才是不僅能夠熟練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并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和實踐動手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對于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養人才是其工作中心,教學和科研是支撐這個中心的兩個基本點。一方面優質的教學質量可以培養出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良好的科研實踐能夠極大提高教學質量。目前,科研實踐在本科生的實驗課程中得到良好的體現,以我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在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三性”實驗課程高分子材料創新綜合實驗為例,該實驗課程為研究性實驗,以指定題目、自主設計、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以教師設計題目-學生設計方案-教師修正-學生自主操作探究形式執行,科研完善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為科研指明了方向,教師要上好課,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寬闊的眼界,不能局限于課程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理論知識更細致、深入的思考,以全新的視角去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拓寬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領域。
2 科研對教學的促進機制
科研是教學的基礎,具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在教學上對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以“深入淺出”講解,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通過科研課題研究,能夠及時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本專業最新發展狀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通過科研項目實例分析,與學生開設的綜合創新實驗、實習、創新創業項目、各類競賽和畢業論文等方式加強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我校高分子材料創新綜合實驗為例,實驗項目開設采取學生選修實驗的方式(實驗主題八選二),實驗主題均為高分子材料專業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內容自主推薦和總結,將科研項目引入課堂,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更為明確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更為了解本專業研究內容和發展方向。
3 完善教學與科研保障機制
在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與科研之間存在辯證統一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激勵科研,科研促進教學。但是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遠非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并且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教學自身、科研自身、教師、學生、大學以及國家。而且,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還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數量變化的影響。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隨時間的改變使得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變的越發復雜。因此教學與科研的某種關系僅適用在具體的背景。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面臨著轉型發展和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建立適應“中國制造2025”、面向“卓越計劃”的教學與科研新型互動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從以下三方面著手:(1) 建立良好的教學和科研管理體制。對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部分教師科研水平較低,學??杉哟罂蒲械耐度?,加強科研平臺的建設,良好的科研平臺又反哺教學,學校可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制定教學和科研管理體制,促進科研和教學協調發展,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2) 引進高水平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是高校發展的根本,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培養一批學科專業帶頭人,組建科研教學創新團隊,快速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師資總體實力,創造良好的教學及科研氛圍,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3) 建立教學和科研的評價機制,提高教師積極性。首先制定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業績與教學學術水平的評價體系,適當提高優秀教師在年終考核、評優評先、職稱評定及獎金發放方面的比重;其次引導教師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提升科研成果的質量要求,真正做到科研帶動教學,教學反哺科研,共同發揮教學科研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自身發展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兩大重要因素,為促進學校發展,重教學輕科研或重科研輕教學都將嚴重影響人才培養效果和學校健康發展。以教學為中心,教學推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建立良好的教學與科研管理體制,完善評價機制,鼓勵廣大教師將教學與科研工作一體化,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最終實現“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提高高校的辦學質量,促進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禮明,林元璋,吳健,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發展路徑探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7,38(6):60-64.
[2] 曾錦.“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8(18):53-56.
[3] 陳鋒.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關系探討[J].石河子科技,2017(5):38-40.
[4] 羅建新,張春燕,李艷花,等.面向工程應用的高分子材料創新綜合實驗教學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3(25):83-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1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