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肺疫的癥狀與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豬肺疫;癥狀;防治
豬肺疫是由多種殺傷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豬巴氏桿菌?。追Q“鎖喉風”,“腫脖瘟”。急性或慢性經過,急性呈敗血癥變化,咽喉部腫脹,高度呼吸困難。
1 病原
豬肺疫的病原體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屬于巴氏桿菌科巴氏桿菌屬。多殺性巴氏桿菌呈短桿狀或球桿狀,常單個存在,較少成對或成短鏈,沒有鞭毛,沒有芽孢,沒有運動性,產毒株有明顯的莢膜。多殺性巴氏桿菌為需氧或者兼性厭氧,最適宜的pH值為7.2-7.4,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37°C,多殺性巴氏桿菌的抵抗力不強,在自然界中生長的時間不長,淺層的土壤中可存活7-8天,糞便中可存活14天。普通消毒藥在幾分鐘內就可以把多殺性巴氏桿菌殺死。
2 流行病學
多殺性巴氏桿菌能感染多種動物,豬是其中一種,各種年齡的豬都可感染發病。一般認為本菌是一種條件性病原菌,當豬處在不良的外界環境中,如寒冷、悶熱、氣候劇變、潮濕、擁擠、通風不良、營養缺乏、疲勞、長途運輸等,致使豬的抵抗力下降,這時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發病。另外病豬經分泌物、排泄物等排菌,污染飲水、飼料、用具及外界環境,經消化道而傳染給健康豬,也是重要的傳染途徑。或者由咳嗽、噴嚏排出的病原,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此外,吸血昆蟲叮咬皮膚及粘膜傷口都可傳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冷熱交替、氣候劇變、悶熱、潮濕、多雨時期發生較多,多數為散發或地方性流行。
3 臨床癥狀
3.1 最急性型
俗稱“鎖喉風”,未出現任何癥狀,突然發病,迅速死亡。病程稍長,臨床癥狀明顯的病例可表現出體溫升高(41~42°C),食欲廢絕、全身衰弱、臥地不起、焦躁不安、呼吸困難、心跳急速,可視粘膜發紺,皮膚出現紫紅斑。咽喉部和頸部發熱、紅腫、堅硬,嚴重者延至耳根、胸前。病豬呼吸極度困難,常呈犬坐姿勢,伸長頭頸,有時可發出喘鳴聲,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有時帶有血色。一旦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病情往往迅速惡化,很快死亡。死亡率常高達100%,自然康復者少見。
3.2 急性型
本型最為常見。體溫升高至40~41°C,初期為痙攣性干咳,呼吸困難,口鼻流出白沫,有時混有血液,后變為濕咳。隨病程發展,呼吸更加困難,常作犬坐姿勢,胸部觸診有痛感。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或廢絕,皮膚出現紅斑,后期衰弱無力,臥地不起,多因窒息死亡。病程5~8天,不死者轉為慢性。
3.3 慢性型
主要表現為肺炎和慢性胃腸炎。時有持續性咳嗽和呼吸困
難,有少許動液性或膿性鼻液。關節腫脹,常有腹瀉,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有痂樣濕疹,發育停止,極度消瘦,病程2周以上,多數發生死亡。
4 病理變化
4.1 最急性型
病程短,死亡急,主要病變為全身粘膜、漿膜和皮下組織有出血點,尤其以喉頭部及其周圍組織的出血性水腫為特征。切開頸部皮膚,有大量膠胨樣淡黃或灰青色纖維素性漿液。全身淋巴結腫脹、出血。心外膜及心包膜上有出血點。肺急性水腫。脾有出血但不腫大。皮膚有出血斑。胃腸粘膜出血性炎癥。
4.2 亞急性型
除具有最急性型的病變外,其特征性的病變是纖維素性肺炎。主要表現為氣管、支氣管內有多量泡沫粘液。肺有不同程度肝變區,伴有氣腫和水腫。病程長的肺肝變區內常有壞死灶,肺小葉間漿液性浸潤,肺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胸膜有纖維素性附著物,胸膜與病肺粘連。胸腔及心包積液。
4.3 慢性型
身體極度消瘦、貧血。肺肝變區擴大,并有黃色或灰色壞死灶,外面有結締組織,內含干酪樣物質;有的形成空洞,與支氣管相通。心包與胸腔積液,胸腔有纖維素性沉著,肋膜肥厚,常常與病肺粘連。有時在肋間肌、支氣管周圍淋巴結、縱隔淋巴結及扁桃體、關節和皮下組織見有壞死灶。
5 防治措施
根據豬肺疫傳播特點,防制本病首先應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營養均衡,注意通風、干燥、保溫,減少應激。養豬場應當實現封閉式管理,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引進隱性感染豬。必須引進種豬或者商品豬時,應當引進經實驗室疫病檢測為陰性的健康豬。新引進豬入圈前,圈舍要進行徹底消毒,新引進豬應隔離觀察1個月,確認為健康方可合群飼養。進行預防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每年定期進行有計劃免疫注射。目前生產的豬肺疫菌苗有豬肺疫滅活菌苗、豬肺疫內蒙系弱毒菌苗、豬肺疫eo-630活菌苗、豬肺疫ta53活菌苗、豬肺疫c20活菌苗五種,必須選擇與當地常見血清型相同的菌株或者由當地分離菌株制成的疫苗進行免疫。發生本病時,應將病豬隔離、封鎖、嚴密消毒;同欄的豬,用血清或用疫苗緊急預防;對散發病豬應隔離治療,消毒豬舍;發病初期用青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四環素族抗生素治療,一般連用4-6天;抗生素和高免血清共用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家畜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陳溥言.獸醫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