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鏈球菌病的防治方法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鏈球菌病屬于豬的多發病,若控制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豬的健康,進而導致養殖場利益受損。主要分析了豬鏈球菌病的特點、臨床癥狀及防治方法,旨在確保豬健康生長,實現養豬經濟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豬;鏈球菌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9)05-0026-01
豬鏈球菌病病原是豬鏈球菌和馬鏈球菌獸疫亞種等。當前國內越來越多養殖場實現了規?;B殖,一旦有豬感染鏈球菌病,就會嚴重威脅到豬群的健康。故此,應根據豬鏈球菌病的特點和臨床癥狀,積極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從而最大限度降低鏈球菌病對生豬健康的影響。
1 特點及臨床癥狀
1.1 鏈球菌病的特點
一年四季,不同性別、年齡、品種的豬都有感染鏈球菌病的可能,但夏秋季節更易發,且架子豬和懷孕母豬發病率更高[1]。該病的傳染源主要為帶菌豬和病豬,因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原菌,這些病原菌會經消化道黏膜、創傷部位及呼吸道等傳染給豬使其發病。病死豬沒有進行無害化處理,就不能消滅病菌,仍具有傳播性。
1.2 臨床癥狀
1.2.1 腦膜炎 哺乳母豬和斷奶仔豬發生腦膜炎的幾率較大,一旦發病,病豬體溫可升高至40~42 ℃,并伴有嗜睡、流鼻涕、便秘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豬會出現體重下降、磨牙、轉圈等癥狀,最后器官出現衰竭而死亡。
1.2.2 急性敗血癥 急性敗血癥多見于成年豬,往往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等特點。一旦發病,體溫急速升高,病豬精神萎靡不振,并伴有呼吸困難等癥狀,腹部或頸部出現暗紅色斑塊。多數在15 h內死亡。
1.2.3 關節炎 仔豬相較于成年豬更易患關節炎,其病因多是由急性敗血癥、腦膜炎所致。關節腫脹,仔豬行走困難甚至倒地不起、癱瘓,最后因關節組織化膿而死亡。
2 防治
2.1 加強飼養管理
據相關研究表明,鏈球菌通常發生在衛生環境較惡劣的地方。若是豬舍環境較差就會增加感染鏈球菌病的幾率。應加強養殖管理,確保豬舍干凈、衛生,從根本上降低豬鏈球菌病的發生幾率。在日常管理中,應做好豬舍的定期消毒及通風,保持豬舍環境衛生。為了防止鏈球菌的外部引入,建議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
2.2 及時接種疫苗
在豬養殖過程中,應始終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時注射相關疫苗,避免鏈球菌病的發生及蔓延,使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得以保障。此外,養殖場應結合豬的生長階段,分階段進行各種疫苗的免疫注射,以提高針對性。通常而言,在斷奶后約1周就可對仔豬接種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預防鏈球菌病[2]。
2.3 治療措施
一旦發現有豬感染鏈球菌病的情況,為了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應馬上采用相應隔離措施進行處理,以免擴大感染面積。根據感染的具體類型,展開針對性治療,若是關節炎型,就應給予其適量的抗生素和抗風濕類藥物,從而提高治療的成效。
3 小結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鏈球菌病對豬健康的危害,養殖人員在豬養殖過程中應了解并掌握鏈球菌病的特點和臨床癥狀,充分重視該病的防治工作。在治療該病時,應結合病豬的患病類型,展開有效治療。此外,還應加強飼養管理水平,及時接種相關疫苗,旨在確保豬健康生長,實現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三茂.豬鏈球菌病防治技術[J].吉林畜牧獸醫,2017(7):34,36.
[2] 李 勇.豬鏈球菌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當代畜禽養殖業, 2018(5):55-5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62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