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問題及教育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2018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隨著第一批00后參加高考步入大學校門,屬于他們的新時代也即將開啟。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高職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培養00后高職學生的社交網絡素養成為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本文通過對00后高職學生的移動社交網絡的思想及行為的解讀,提出了加強00后高職學生社交網絡素養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院校;00后高職學生;社交網絡素養教育;素質教育
  引言
  如今,從各大門戶網站、貼吧、論壇再到后來出現的微博、微信、視頻彈幕、抖音視頻等,中國已然邁入了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新時代的社交網絡素養強調的是為了適應媒介新發展和社會關系變化,構建更科學、更美好的社交網絡網絡用戶應該掌握的新技能?;谛聲r代的高職學生社交網絡素養是指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利用網絡促進自身發展,主動提升自我不斷適應互聯網媒介的發展變化,并能從中創造自身價值和形成獨立意識,這是一個集文化沉積、思想意識、技術影響和創新創造于一體,重在融合吸收、創新發展的能力系統。不可否認的是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才必備素質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自覺的信息辨識能力與信息汲取智慧。
  雖然我國互聯網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影響與覆蓋,青少年網民數量也日趨增多。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為85.3%。從研究報告可以看出,隨著移動互聯網對于經濟生活的逐步滲透,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前青少年重要的信息獲取途徑、交流溝通橋梁和休閑娛樂平臺。
  在移動互聯網席卷的高職院校教育大環境下,高職院校應當承擔更多幫助學生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社交網絡素養的責任與義務,教育學生如何在移動互聯網這個信息的海洋里獲益而不是被誤導,探索高職學生的網絡素養及其培育問題,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高職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情況分析
  為更好了解00后高職學生基于移動端的社交網絡現狀,本文針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一經貿學院大一年級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數據信息。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進行設計,問卷內容涵蓋移動互聯網認知、移動搜索行為、移動社交溝通、移動習慣素養等方面調研高職學生的社交網絡素養現狀。被調查學生所涉及的專業涵蓋報關、貿易、物流、營銷、移動等,填寫問卷共93份,其中有效問卷84份,占問卷總數的90.3%。從收集的問卷信息來看,00后高職學生使用社交網絡有如下幾個特點:
  1.1 移動社交網絡工具多樣化,社交溝通中有獨特的語言
  微信與騰訊QQ還是00后高職學生首選的移動社交網絡工具,日常使用比例分別為95.5%和81.7%。因為微信自帶的微信支付功能,以及微信社交場景化功能趨于完善,微信的使用頻率高于騰訊QQ。其次,作為后起之秀的社交網絡工具也頗受00后高職學生青睞,例如Soul智能社交APP、最右APP等,日常使用比例也有35.4%。有人說80后/90后是傳統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那么現在的00后可以稱之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因為,00后最開始就是通過智能手機接觸移動互聯網,他們是手機使用重度使用者,對于信息的接收、消化與包容的速度更加迅速。除此之外,由于受微信、騰訊QQ好友上限限制,00后還會通過嗶哩嗶哩APP、百度貼吧APP、微博APP,甚至淘寶評論區擴大社交好友隊伍,通過移動互聯網自發組織成立各自的游戲圈、漫畫圈、追星圈、小說圈、二次元圈等。此外,00后在社交溝通中有著自己的一套暗語,在進行社交網絡溝通中喜歡用字符縮寫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想法。
  1.2 移動社交APP成為獲取信息、娛樂放松和記錄生活重要工具。
  據調查數據顯示,1)00后高職學生使用社交軟件APP時間長。65.3%的00后高職學生每隔幾小時會查看社交軟件APP,26.8%的00后高職學生每天查看社交軟件APP,間隔幾天和很少查看的00后高職學生數量不到調查總數的百分之十。2)00后高職學生使用社交軟件APP頻率高。有60.3%的00后高職學生每天花費2-3小時與他人在社交軟件APP交流,25.4%的00后高職學生每天使用社交軟件APP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少于2個小時的不到百分之十五。00后高職學生使用社交網絡APP的主要目的是:聯絡、分享和擴列(結交志同道合新朋友),分別占比82.1%、61.3%和50.4%。在使用社交網絡APP進行分享中,46.1%的00后高職學生是為了記錄日常的心情與生活狀態,38.5%是為了分享有趣的信息,還有37.3%的00后高職學生是為了娛樂休閑。說明現在有不少00后高職學生把移動社交網絡當成是分享信息、娛樂放松和記錄生活點滴的重要平臺。
  2、高職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搜索習慣方面
  1)重手機端操作,輕電腦端操作。90后高職學生會在電腦端用“百度”或“必應”等搜索引擎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即使在不學習的時候,他們也習慣于使用電腦查看資訊,了解互聯網動態。與90后高職學生不同的是,如果課程需要用電腦協助操作時,00后高職學生不習慣于用電腦進行信息查找,還是喜歡用他們的手機來搜索信息??梢钥闯觯瑢τ?0后高職學生而言,無論是未來的工作、學習還是生活,都是無法離開手機的。
  2)喜愛使用語音圖像方式搜索信息。與90后高職學生使用傳統文字搜索方式不同,剛進校園的00后新生們更傾向于用語音與圖像表達移動搜索需求。這種超越文字的移動搜索方式逐漸成為00后高職學生探知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這可能會給00后高職學生帶來語言表述障礙,沒有語音與圖像就不會表達搜索信息需求等問題。   2.2 信息真偽辨析方面
  1)傾向于通過更加快捷和簡單的方式獲取信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技術革新,海量信息增長,信息瀏覽工具變遷,讓人們的閱讀體驗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于缺乏相應的信息素養教育,00后高職學生對信息獲取喜愛趨于簡單、快捷的“快餐模式”,如果在課堂上出現的文字信息過多、持續的時間過長、00后高職學生感到自己的注意力就會有所下降,有時會感到焦躁、缺乏必要的耐心,總想拿出手機看看有什么新鮮事。這也導致了00后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手機依賴癥”、“移動互聯網絡成癮癥”等現象,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響。
  2)鑒別網絡信息真偽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移動、多元、自由的特征,使得00后高職學生在移動互聯網世界中過于依賴移動社交網絡中的朋友或朋友圈,把一些在朋友圈里發布的未經證實的消息當作事實進行傳播,不能分辨網絡世界中真實還是虛假的信息;有些00后高職學生將移動互聯網當成他們宣泄負面情緒的場所,隨意謾罵或攻擊不喜歡的人物或事情,給當事人造成惡劣影響;還有的00后高職學生終日沉溺于手機游戲、網絡暴力甚至色情等不良信息內容。
  2.3 信息交流互動方面
  1)沉迷網絡社交,線下溝通困難。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網絡社交在新媒體輔助下,溝通不在局限于文字,語音溝通,發送表情動畫或是短視頻等內容讓網絡上的溝通互動變得輕松有趣,而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人構筑的社交體系,與網絡社交還是存在很大區別,長期沉溺于網絡社交,會讓人在現實生活中變的沉默寡言。據調查統計,00后大一新生中有將近7成的學生擁有2個或2個以上的興趣圈,并且熱衷興趣圈里的網絡社交活動。同時,他們在興趣圈中交流喜愛使用的暗語進行交流,如果不了解這些暗語的含義,就很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造成師生信息交流的鴻溝。有些學生表示在互聯網上可以“談笑風生”,可是一旦脫離了互聯網,沒有了手機,回到了現實生活中跟熟悉的人聊天都會出現困難。
  2)自控能力不強,容易混淆虛擬現實界限。手機社交已全面滲透00后高職學生的生活,他們玩游戲容易上癮,追劇容易入戲,只要手機流量夠用,無論是在上課、吃飯還是走路,手機不離手。他們的自控能力不強,玩游戲時玩了一次失敗了,不過癮,還想再玩一次;還沒玩夠就結束了,就想再玩一把;追劇也是一樣,看了一集沒過癮,還想再看一集;看完了還不過癮,到處找圈子討論劇情,購買周邊產品,甚至要進行情境模仿??梢哉f,這種探索也會讓00后們不斷上癮,混淆了虛擬現實界限,脫離了對現實生活的正確認知。
  3、高職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教育對策
  3.1 重視對互聯網信息的質疑與評判教育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全面覆蓋和智能手機終端高度普及,加強高職學生移動社交網絡素養教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信息時代出生并成長起來的00后高職學生,普遍對信息有著很強烈的需求與敏感,因此幫助他們去理解移動互聯網信息內容的質,而不是簡單的控制他們使用智能手機的量。在一些與互聯網聯系緊密的課程中,教師可結合移動互聯網實際案例,在教學中嘗試用質疑提問的方式來講授,注重學生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學會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觀點支撐和看法論證,以及學習如何合理看待和評判移動互聯網信息和如何采納他人的意見。這些能力不僅在高校學習甚至在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涯中都是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和能力。
  3.2 融互聯網倫理道德自律教育于課程素質教育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推廣與普及,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移動社交網絡素養教育不僅包括對網絡使用者的自我約束教育、自我管理教育、還包括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培養?;谝苿踊ヂ摼W背景下的教育應推崇將互聯網倫理道德教育融合于課程的素質教育中,高職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移動互聯網思想意識與倫理道德觀念。首先,要能區分在移動互聯網上哪些行為是道德的,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這是建立移動互聯網倫理道德自律意識的基礎。其次,面對復雜的移動互聯網環境要有堅定的倫理道德意識,教師可結合專業特點,從課程素質教育中強調學生道德行為,采用滲透性教育等方式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互聯網倫理道德觀念。
  3.3 構建“互聯網+”網絡素養教育新模式
  目前,關于移動社交網絡素養教育還是比較被動,與其圍堵還不如正確地引導,發揮以“互聯網+教育”引領作用,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網絡素養,深入開展相關的教育以適應新時代要求。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了新時代賦予教育信息化的使命,與此同時也帶動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學生課內外一體化的網絡知識、網絡技能、網絡應用能力以及網絡意識、網絡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培育,將學生網絡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升學生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網絡素養轉變、改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持續探索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素養教育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
  參考丈獻:
  [1]山西財經大學路璐.新形勢下對“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策略的再思考[N].山西經濟日報,2018-10-30(007).
  [2]李建萍.信息化背景下00后大學生網絡話語表征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0):168-171.
  [3]許瑞東,張慶波.淺析“00后”學生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41-142.
  [4]任昌山加快推進2.0,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級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解讀之二[J].電化教育研究,2018,39(06):29-31+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28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