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提高高校歷史類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提起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導致歷史教學效率低下。對此,文章將對如何提高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進行深入探討,希望對高校教師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校歷史;有效性;策略
  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很多高校歷史教學遠離了歷史教育的出發點和目的,將學生在考試中的優秀成績作為教學成果的重要考量,因此學生便只顧生硬的記住一些歷史知識。這種錯誤地評價體系和指導理念,極大地挑戰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從事歷史教育多年,認為在新形勢下應重新樹立歷史教育的學科地位,改變過去錯誤的教學理念,決心將提高歷史教育的教學效率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1當前高校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手段與方法有待改進
  高校歷史教育應著重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但在教學實踐中,這種互動是非常缺乏的。歷史教育應該是一門人文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對歷史文化的共鳴,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此,歷史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知識結構,認知和教學內容為基礎,來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最大力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然而,在高校歷史教學中,絕大多數教師過度重視科研成果,進而忽略了科研方法的改進和提升,這使高校歷史教學質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例如,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較大的信息量,生動的畫面和靈活的教學方法,這些優勢,在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及活躍教學氛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多媒體教學并未能覆蓋所有高校的當下,主要是因為適應高校歷史教學的相應課件資源有的嚴重短缺,這也反映了高校教師并未能對多媒體教學可見性進行深入的研究與開發。
  1.2課程設置缺乏合理
  《中國近現代史》是高校歷史教學中的主要課程,對于高校歷史教育的課時設置,教師可以有充分的時間來傳授知識,但是也存在知識跨度過大的缺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出現對一段歷史留下了深刻印象,卻并不能做整體歷史知識的銜接。學生不能將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相互鏈接,進而無法從整體角度對歷史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對此而言,高中階段的歷史知識具有線索清晰,層次鮮明的特點,因此,許多學生在歷史的學習和考核中更加傾向于使用高中筆記作為參考。這種缺乏系統性的課程,不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也不利于學生對整個世界發展過程的認知。另外,過長的授課時間,也讓學生難以正確把握整個歷史發展的層次性。
  2提高高校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教師素質力求不斷提升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素質直接決定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在現實的歷史教學實踐中,經常是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材內容抱著課本兀自講解課程重點。自始至終,僅是圍繞課本內容進行。殊不知,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比高中生強,對于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通過自主學習便可完成。在課堂上學生們不僅僅局限于希望聽到一些教科書上的固有內容,更期望可以聽到教師根據自己的認識或想法總結出來的具有規律性的知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總結和消化,最終整理出來的講義才是最能調動學生興趣的東西。而這些知識也有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新時代的歷史教育對歷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教師不斷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歷史老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更要掌握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并能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過程注入更多的營養成分。
  2.2教學評價體系要體現發展性
  評價是歷史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常用的評價方式是結論,這是通過書面測試考察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種單一的評價方法是高校歷史教學的陷入低效或無效局面的重要原因。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我們必須改變單一的歷史教學評價機制,將發展評價納入傳統學科。
  2.3課堂教學模式力求多樣化
  在今天的大學歷史教學中,最常見便是"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即老師講學生聽。在這一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不主動思考,個性得不到張揚。大學教師應該明白,大學生在知識方面,學習經驗方面,有自己的思想主張,大部分學生不愿意成為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沉默地抵抗傳統教學模式的現象,而不能積極地學習歷史知識。然而,歷史教師面對學生的冷漠態度,卻只一味追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而不是從自己的教學模式找原因。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該時刻進行自我反思,從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入手,改進教學模式,歷史教育應充分以學生感受為主體。你可以提出一些值得深度探索的問題指導學生思考,拋出一些質疑的歷史問題,引導學生收集信息,進行辯論等。這樣,學生便在教師智能模式的動員下,主動將學習過程中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有效激發,同時也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大學生科學的歷史思維和歷史觀也將逐步形成。
  總之,高校的歷史教學,既要滿足歷史本身的學科發展需要,更要尊重學生的發展需要。高校歷史老師應加強自我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理念,為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堅實的后盾。
  參考文獻
  [1]  李來寶.歷史教學課堂互動與探討[J].考試周刊,2011,(10)
  [2]  左聯芳. 淺談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J]. 大學時代(B 版),2012,(08).
  [3]  張玉堂.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良好習慣[J].河南教育,2011,(1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4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