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歷史課堂中的有效提問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此,我們勢必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提問則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們必須組織有效的課堂提問。
  關鍵詞:課堂提問;歷史課堂;有效性
  歷史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設計若干問題,并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捕捉學生的思維動態,較快地突出與破解教學重、難點,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我們課堂設計有提問卻普遍缺乏提問的技巧,如教師單方的滿堂問,無價值的問,無層次的問,無新意的問,流于形式的問等等。不僅浪費時間,更是降低歷史課價值,使課堂教學與學生漸行漸遠。一堂歷史課是否受學生喜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問題誘惑”。那么,歷史教師應掌握什么樣的提問技巧呢?
  一、從歷史課堂教學的角度探究
  1、精設課堂提問問點
  歷史教師的提問,首先要努力營造一種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碰撞迸發,這就要教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提問。課堂的重要任務是傳播知識,通過提問方式更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這就要求教師抓住歷史知識點的坡度提問,有了坡度便有了知識的難易區分度。歷史本是一門爭議的科學,允許懷疑、假設。而學生的思維是多維的,這就要求教師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當歷史教師提出一種假設,鼓勵學生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答案,這也較好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提問:“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轉折點”的設計就是課堂的“沸騰點”,學生經過對比、分析,認識到五四運動后,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的奮斗目標、革命的道路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而對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的影響認識就更深刻了。
  2、把握課堂提問節奏
  歷史課堂有效提問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一是提問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頻繁;二是提問后的等候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有足夠的時間組織語言作答。
  3、選好課堂提問方式
  歷史課堂教學中常遇的問題有知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應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綜合型問題、評價型問題等。提問的方式要根據教學實際選擇直問、曲問、正問、反問、追問等。無論何種方式,都要本著學生實際的學習動態來靈活確定。
  4、反饋課堂提問效果
  歷史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應及時作出評價。給予充分肯定、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榮譽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指出思維局限,但不能過早把思維結果告訴學生來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循循善誘”,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新課改理念。
  二、從學生認知規律的角度探究
  1、優化提問情感氛圍,激發學生思維興趣
  良好的情感氛圍,能賦予學生愉快積極的情緒,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維。歷史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歷史教師應保持良好的提問心境。良好的提問心境,應該是教師愉快教學,自覺確立強烈的學生主體意識和“問”為“學”服務的提問觀。設問既要考慮怎樣教,更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把為學服務作為設問的出發點,使設問成為實現學為主體的保證,讓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發現的樂趣。
  其次,歷史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提問權。學生是一個個有著豐富而細膩的思想的人,每一堂歷史課中他們都會產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學生自制力較弱,這些想法或疑惑一經產生,便急欲一吐為快,否則即會形成一個個思維干擾。對于學生的質疑,要在態度上給予鼓勵,方法上加以引導,讓學生在歷史教師親切、贊賞、循循善誘的言行中產生強烈的思維動力,積極進行思維活動。
  2、優化提問思維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歷史課上,設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實現智力和知識中的“現有水平”向“未來的發展水平”的遷移,因此,問題總有一點難度,這就造成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思維,首先要消除他們的畏難情緒。
  歷史課堂有效提問也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過易的問題學生不感興趣,反之會使學生望而生畏?,F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白罱l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使歷史課上學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識來積極探究新知識。
  歷史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向學生提出一些新穎、富有吸引力的問題來刺激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歷史的強烈興趣。而激發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最佳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室內所有學生同歷史教師的信息交流,因此有效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答問的機會。有效的課堂提問,不能出現“被遺忘的角落”,歷史教師應盡量做到“一個都不能少”,要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歷史教師的關注、期待,培養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強烈競爭意識,從而營造出一個主動積極的集體思維氛圍,轉而推動每個學生更主觀能動地進行思維活動。
  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活躍課堂氣氛,開啟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知識,提高思想認識,培養口頭表達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同時,課堂提問對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也是至觀重要的。它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歷史教師能充分組織、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就完全可以上出歷史課的“尊貴”。
  參考文獻:
  [1]《歷史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中國通史教程》,山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作者簡介:王俊民(1967-),女,漢,四川資陽,西南師范大學,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13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