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及實踐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新課改后,教學大綱重新劃定了語文教學的范圍與結構,轉變了基礎教學模塊占據教學重心的局面,將職業教學模塊增添到教學主線中,還著重強調了拓展教學模塊的意義,將講授式中職語文改造為集“文字理解”“語言交流”“綜合實踐”為一體的新型學科,目的在于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讓中職學生重新“愛”上語文。通過對其中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針對性探討,從該板塊內容的教學手段、內涵、意義與實施現狀入手,分析更為有效的實施途徑,以供讀者參考。
[關 鍵 詞] 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288-02
中職學校的生源大多為中考落榜的應屆初中生,許多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較差,在學習文化課時常有態度不端正的情況發生,課堂專注程度較低。長久以來,中職語文教學的活動范圍都局限在教室內,教學形式也多以傳統講授式為主,很少組織活動,這種被學生一眼看透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新鮮感蕩然無存,許多中職學生會在語文課堂上習慣性走神,并沒有聽講的興趣。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可試著豐富教學形式,組織一些學生樂于參加的綜合實踐活動。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及特點
(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
語文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勞動中積累的語言使用技巧與文化傳承,本身具備十足的實踐性,因此最為恰當的語文能力訓練方式便是實踐。綜合中職學校具體的語文課程教學大綱來看,其實踐的側重點與普通高中有很大不同,中職語文教師應為自己的學生制訂一套獨具針對性的實踐活動方案??偟膩碚f,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還是要以課本教材為依據的,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延伸,中職語文教師可培養學生以發展眼光看待問題的習慣,并于實踐中幫助學生理解紙質語文在生活與工作中的應用方法,讓學生在參與工作后能夠更加順利地擁抱社會生活。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
首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體現語文性。語文教學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確立、目標敲定與內容組織各個環節中,教師都需考慮學生是否可從中訓練語文技巧。
其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體現綜合性。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內容本身就較為復雜,在活動中,教師可從多角度的實踐來鍛煉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通過綜合性活動鍛煉綜合能力。
再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體現實踐性。實踐活動同常規的課堂教學不同,是對教學流程與形式的補充,使用動手操作或合作實踐等手段打破傳統教學結構,讓學生在實踐中吸收知識。
最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體現職業性。中職語文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應依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側重點的轉變,在常規教學中注入“職業情感”等培養內容,讓中職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活產生更多期待。
二、組織中職學生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綜合實踐活動是踐行新課標的途徑
當今社會對人才創新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大,相較傳統的知識儲備考查,用人單位更加重視畢業生的綜合創新能力,這就使中職教育中的各學科教學都以創新為主題。新課標在改革我國中學生“高分低能”現象時,也指出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科創新能力的途徑,中職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參與工作的能力,毫無疑問也需要從實踐入手,培養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長久以來,中職教育中語文教學很少有變動,一直沿用普通的講授式教學,教學范圍也相對封閉,從教師到學生普遍缺乏參與活動的意識,導致中職學生不僅語文成績難以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也長期被禁錮,最終表現為“低分低能”。
新課標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教師根據社會生活的需求與職業特色改造語文教學的內容,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合作實踐中獲取資源,展示收獲與總結提升,在應用語文知識中提升綜合能力,并進一步觸動中職學生內心,讓其對未來的職業產生深厚情感,在畢業后懷著極高的熱情投入工作。
(二)綜合實踐活動是對教學模式的改善
鼓勵中職語文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目的不僅在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指導,還在于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以時代發展中產生的新要素啟發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思路,促使其制訂更具新鮮活力的教學模式,實現中職語文課堂由內到外的改善。在衡量活動內容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經驗和需要,讓學生在心情放松的舒適環境中自主發掘實踐內容,于新奇的學習情境中動手實踐,并在合作交流中取長補短。
相較常規教學手段來說,綜合實踐活動也更加方便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多元評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展現出多方面,比如在參與積極性、實踐完成度、合作意愿等方面,使教師在觀察學生行為的過程中豐富評價內容。
(三)綜合實踐活動符合現代化教育要求
我國學生正處于一個開放的社會中,現代化教育要求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培養社會生存所需的能力,尤其是對即將參與工作的中職學生而言,社會能力是必備能力,而該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若設計良好,可具備無可比擬的活力,讓中職教師與學生立足課本,走向廣闊的社會,幫助學生完成校園與社會的過度,歷練學生的職業技能。
三、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
(一)教師觀念未與時俱進,實踐活動流于形式 在當前的中職學校中,有部分教師由于自身年紀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教學手段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這部分教師無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渴求,脫離專業特點照本宣科,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不到職業技能的發展,尤其缺乏提升職業素養的實踐機會,導致語文教學長期低效無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語文學科由于無法滿足學生所需,會被學生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導致大批學生對語文課堂產生抵觸情緒。
(二)中職教學資源較匱乏,實踐活動缺乏特色
當前階段,綜合實踐活動之所以比傳統課堂更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是因為過去學生缺乏親身實踐的機會,實踐對其來說新鮮感十足。因此,若想綜合實踐活動保持長久的對學生有吸引,還需時刻保持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然而就當前中職教育來說,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語文教師很難次次都為學生提供充滿新意的實踐內容,這就使部分學生會疲于重復參加大同小異的實踐。就現在的中職專業劃分來說,每個學校都具備一定的區域特色,然而教師卻沒有將這些地域資源很好地融合在綜合實踐中。
(三)實踐整體流程未完善,評價機制效用不足
教學評價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評價中職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時,側重于“評量”而不是“評質”,傾向于“評結果”而忽視“評過程”,這無疑是有偏頗的,并不是一種全面的評價機制。
四、有效組織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途徑
(一)教師應將專業特色注入綜合實踐活動中
在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中職教師可根據其專業的特色來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既得到語文素養的提升又能強化專業訓練。
例如,在組織面向藝術類專業學生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時,根據語文教材中“社會大舞臺”這一單元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走上舞臺”,通過組織班級范圍內的小型喜劇表演方式讓學生了解喜劇劇本的基本編寫要求,并在參與戲劇排練與表演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藝術內涵。教師可準備一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劇本,讓學生以投票的方式選出一個用作表演,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任務,從表演、服裝道具與燈光等舞臺必備要素中選取任務。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隨時與學生進行溝通,輔助其推進任務流程,并調整學生的心態。表演結束后,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匯報此次活動的成果,并對全體學生進行鼓勵,著重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二)教師可將地域特點融入綜合實踐活動中
中職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不僅可以教材做參考,也可結合當地地域資源展開教學。例如,在面向旅游專業的中職學生組織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減少學生課后作業中基礎知識的占比,讓學生多去搜索一些學校當地旅游資源的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成立學習小組,準備一場介紹當地旅游勝地人文風光的演講,讓學生提前體驗導游職業的工作流程。
以對“桂林山水”的介紹為例,教師應讓學生準備導游詞開篇作自我介紹、講述景點的基本情況與游覽時的注意事項。在學生結束事先準備好的演講后,教師可展示自己剪輯的一段有關桂林美景的視頻,讓演講的學生快速識別視頻中的景點,并根據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搜集的資料為其他學生介紹該景點。在活動中,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還可扮演游客對演講的學生提問,或是模擬一些突發狀況讓學生隨機應變,訓練其應變能力。
(三)教師要將時代特點體現在綜合實踐活動中
在鼓勵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國家提出有關“工匠精神”的概念,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熱愛工作、執著求精的精神,在參與工作后能共同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工匠精神體現在實踐中,因此語文教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可很好地培養學生這一精神。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戒驕戒躁,嚴謹踏實地完成實踐任務,在親身實踐時精雕細琢,轉變以往敷衍的態度,不可將實踐任務當作一次性的作業,而是要從中培養耐得住寂寞的性格。這樣一來,在踏入社會后,中職學生才能做到敬業守信,時刻牢記“工匠精神”的內涵,以高標準要求
自己。
綜上所述,在對思維活躍的中職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其創造活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其對語文的“愛意”。中職語文教師需通過有效的課程實踐活動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品質,讓中職生能夠從內容清晰、目的明確的活動中受益,逐步建立起語文學習的愛好。教師可基于專業特色、地域特點與時代特點等要素開展內容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姜紅艷.淮安本土文化引入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47-48.
[2]杜閩生.中職語文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淺探:以蘇教版中職語文課程為例[J].華夏教師,2018(28):80-81.
[3]宋海燕.中職語文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研究:以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52.
[4]吳依琳.微信及其公眾平臺支持下的中職語文混合式教學探究[J].才智,2018(19):142-143.
[5]鄭筱逸.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地域文化:以慈溪地域文化為例[J].職業,2018(13):86-87.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3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