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數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的主題活動中,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9-0117-02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一些具有實際操作價值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認知、考查、分析、思考、動手、實驗、總結等多方面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去發現、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魅力。通過課堂教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練習中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與此同時,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活動還拉近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
  1.小學數學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綜合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課本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獨立地動手進行解題。小學數學中的綜合實踐活動有如下特點:(1)與生活聯系緊密。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不難從生活中發現一些課本知識的影子,例如一些幾何圖形或者簡單的運算等等。因此實踐活動的設計也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基礎的,這樣能夠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中,通常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來展開活動的。例如在學習矩形的面積和周長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觀察身邊物品的活動,讓學生對周長和半徑有更好的認知。學生用尺子自己量出課本的長邊和短邊,從而計算出周長和面積,這樣就對這兩個概念有了更加實際的認識。(3)讓學生進行創造。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而是讓學生在實際動手操作中發揮自己的數學思維,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創造和發散,進而提高自己的數學綜合能力。(4)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小學數學的知識點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在其中能夠有所感悟,有所收獲,才算達到目標。
  2.設計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
  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對活動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所開展的實踐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將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教師在設計小學數學課堂綜合實踐活動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實踐活動的內容要遵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面向的對象是小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注意應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如果實踐活動超出了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這不僅對學生起不到任何鍛煉的作用,還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實踐活動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時要做到以學生為根本,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也要充分考慮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3)實踐活動應當注重過程。想要使得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活動真正發揮作用,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更加注重實踐的過程,讓實踐活動并不只是做做樣子、應付學校而已,教師首先要加強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和嚴肅程度,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實踐活動中的探究中來。
  3.在小學數學中開展實踐活動的策略
 ?。?)巧設教學情境
  數學是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免會對一些概念感到迷惑、不能理解,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因此,對于小學數學中相對比較深奧、抽象的概念,教師應當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借助一些合理的教學情境引人入勝,吸引學生走入數學的學習之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與知識點相關的素材,設計出一些富有趣味性,而且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是比較基礎的,與生活的聯系也比較緊密,因此從生活中挖掘素材、設計教學情境,從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此同時,合理的教學情境和實際問題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索的欲望,從而使得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課堂實踐活動中去。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要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對于遇到問題的學生,教師要耐心引導,不要急于告訴學生怎么做,而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一步通過實踐,從而得出結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班級紀律進行監督,從而使課堂的實踐活動最大化地發揮教學的效用。在這樣逐步的練習中,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現有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情境下的數學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非常有幫助的。
  (2)加強實際聯系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課本中的許多概念和公式都在實際生活中有所應用,因此在開展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作為學生聯系的載體,加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好地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和學生所熟知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能夠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綜合實踐活動時,要注意加強活動與實際聯系的緊密程度。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導向,讓生活中的素材為教學服務。例如在學習加減法時,如果只是讓學生在本子上做加減法的練習,學生一會兒就會覺得枯燥,就開始坐不住了。這時教師可以以生活中在商店買賣商品為素材,在班級內模擬開展一場跳蚤市場,由一部分學生扮演小商人,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學生可以自行為自己的商品進行定價并標記出來,那么在買賣東西的過程中,扮演商人和顧客的學生都能夠鍛煉自己加減法運算的速度和正確率。例如一支鋼筆定價17元,一個筆記本定價8元,一名顧客購買了一支鋼筆和兩個筆記本,那么他總共要支付給商人17+8+8=33元錢。商人在心中要算一遍商品的總價,顧客也要算一遍看看自己有沒有支付數額正確的錢。這樣的實踐活動就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場景為素材,在其中融入了課本中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加強對知識點和公式的運用。
 ?。?)重視實踐過程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活動來說,比起實踐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想法,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更加注重實踐過程的質量和效率,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實踐過程,這使得實踐活動的效果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來。在開展課堂中的實踐操作時,教師應當注意下面兩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應當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一般在實踐活動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學生表現不積極或者跟不上的問題,這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是非常有危害的。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一位學生狀態的監督,在遇到小組實踐活動時要對每一名學生確定好任務,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帶著明確的目的性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避免學生盲目地開展活動。2、教師要注重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中充分地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進行思考,隨后可以讓學生們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可以請學生們輪流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再次理清思路,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綜合實踐活動不但為教師傳授知識提供了更加寬廣的舞臺,另一方面活動的開放性、綜合性和多樣性也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當首先提高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在課前結合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來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從而使得實踐活動在課堂中發揮更大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和運用課上所學知識,通過實際應用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的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627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