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重要的內容。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基礎,結合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教學內容,對新時代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提出打造優質課程學習平臺,建設線上與線下課程資源,實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推行混合式教學評價等建議。
  [關    鍵   詞]  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4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作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1]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推行,信息技術對人們工作、生活的作用越來越大,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需求,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適應行業需求和學生需求的根本手段。在此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又叫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集合了傳統教學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也成為許多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這種混合式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自由靈活開放的學習空間、簡易的操作過程、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深受學生喜愛,同時減輕了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負擔,開闊了學生視野,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2]混合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學習體驗,有效彌補了面授課程和數字化教學方式的不足,將教學內容更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尤其是當下大學MOOC、翻轉課堂、SPOC等成為熱門課程,混合式教學成為“互聯網+”時代最為合適的教學模式。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工作性質和角色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師不再是傳統、單一的知識傳遞者、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這種轉變要求教師能夠以更靈活的、更新穎的方式面對新的教學任務,并為自己的新角色、新方式做好充分的準備。[3]混合式教學改革沒有統一的模式,但是有統一的目標,那就是要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來改造我們的傳統教學,改變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使用講授而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認知參與程度不足、教學內容轉瞬即逝、不同學生的教學結果差異過大等問題?;旌鲜浇虒W模式改革把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進行了擴展,從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和“學”不一定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在線教學平臺的核心價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學的時間和空間。
   一、打造優質課程學習平臺
   要開展混合式教學,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必須依托基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搭建起課程教學平臺,混合式課程教學平臺是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基礎和依托。目前,大多數院校使用的是清華大學混合式課程教學平臺或超星混合式課程教學平臺,還有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樹,這些平臺的優點在于可以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有效管理,也可以獲取學習者學習行為大數據并進行分析。這些混合式教學平臺能將平臺資源的呈現功能與使用反饋功能有機結合起來,集成在線網上教學、師生互動、網上答疑和教學管理等多種功能,它不僅能提供多樣化、體系化、層次化、系統化的教學資源,同時,還可對學習者利用資源學習的過程和行為進行數據化統計分析和監控,保證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可以依托于這些平臺優選混合式課程,打造優質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同時做好這些課程的資源的評價和反饋工作。
   二、建設線上與線下課程資源
   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變得直觀、立體、形象且靈活,同時大大激發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和教學的有效性。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混合式教學應依托于幼兒園,共同搭建共享課程平臺,建設共享課程資源。四川省成都金牛區針對課程資源存在的“散”“淺”“窄”及整合機制“缺”的問題,堅持“全域共享、多方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以幼兒園課程資源中五大領域課程資源的整合為切入點,創建“三層三力”機制(“三層”指宏觀決策層、中觀管理層、實踐探索層;“三力”指行政課程號召力、園長課程領導力、教師課程創生力)、探索“三四三”(即選擇、優化、系統化三步驟,每個步驟都有四個要素三大策略。)整合策略、搭建“四大功能”(共建共享、動態管理、反饋完善、調查研析)共享云平臺,形成以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為基礎,分層分類的體系化課程資源庫和以“促教師專業發展、幼兒園共同發展”為核心的聯動運行、動態發展體系,不同類型的幼兒園都可以將這些課程資源作為自己的資源進行運用。”[4]線上與線下課程資源的融合體現出課程資源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能夠實現混合式課程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
   三、實行混合式教學模式
   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教學可以實行“在線學習+見面課學習”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根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五大領域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以每周36學時/課程,共180學時。分五個領域開設,可以線上學習(共120學時),學生需要按照教師制訂的教學進度計劃,利用電腦或手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碰到疑難問題,可以通過在線答疑、討論或者通過QQ、微信等現代化信息方式向任課教師提問。任課教師可通過手機學習通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利用網絡平臺發布簽到、投票、搶答、討論、布置作業等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見面課學習(共60學時),教師可根據課程具體的學習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把學生集中起來,指導下載APP學生端、注冊并進行網絡學習,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討論、辯論、演講、展示等,為學生答疑解惑。    課程實行“在線學習考核+見面課考核+課外實踐+期末考試”等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線學習考核包括課程視頻觀看、章節測試、課程作業等完成情況。見面課考核包括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和參與討論等。[5]課外實踐由任課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布置。期末考試由平臺提供試卷,網絡解答。這種評價形式充分體現了多樣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課堂的“以教學為中心”,強調“主導——主體相結合”,因此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關注“如何教”,更要關注“如何促進學”,實現師生雙邊互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四、積極推行混合式教學評價
   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一種價值判斷。在混合式學習過程中,評價不僅是對測試結果進行評價,還是對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價值判斷,更是對學習中的探究過程和平時表現進行評價?;旌鲜浇虒W模式的發展得益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網絡科技的迅猛進步。由于在混合式學習環境下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模型中,考核方式對學生交流討論以及課程學習的動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課程本身也是一個知識的整體,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對學生的整體認知、活動設計、理論知識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只強調知識技能的獲得,而忽略甚至遺漏了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自身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因此在多元混合式教學評價里,評價內容是綜合化、復合化的,它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索、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另外,多元混合教學評價是從單向轉為多向,從單一轉向多元,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由此看出,混合式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都是多元化的。[6]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現了新的教育評價方式和評價理念,能夠充分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并節省教學時間。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 2010-07-29.
   [2]馮剛.高職網絡營銷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改革[J].高教論壇,2017(2):113-115.
   [3]柴暢.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探析[J].機械職業教育,2018(11):52-54.
   [4]破解幼兒園課程資源4大難題[EB].金牛區搭建區域內共享云平臺,2018-12-11.
   [5]呼艷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2):87-92.
   [6]姜曉霞.美術課應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J].教師教育研究(教學版),2014(3):35-37.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08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