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農村學生普遍怕寫作,對寫作是談之色變,無從下手。那么,要怎樣去引導孩子呢?那就要教師引導學生緊緊圍繞教材,走近生活,廣泛閱讀,勤于積累,觸動心靈,情感共雞,寫作創新。把生活體驗,轉化為情感抒發,寫出富有自己個性的具有真摯情感的好文章。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需要下工夫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因其在培養良好品質,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達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語文學習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要十分重視寫作教學的研究,尤其在新課程標準下,探究寫作教學的規律、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尤為重要。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作家。可我們教師缺少以學生為本的意識,只顧得按自己的模式去要求學生,甚至為了應付考試,在考前讓他們背作文。孩子們的習作興趣被消耗殆盡了。習作的需要更從何談起?《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給小學生習作教學準確定性,為習作教學鋪平了道路。下面筆者就如何貫徹新課標精神,構建習作教學新思維談談自己的膚淺認識:
2. 聯系生活,使學生有話可寫
新課標要求,必須引導學生“樂于運用閱讀私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注意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并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笨晌覀兂30l現這么一現象,平時小學生在講一個故事,一件事滔滔不絕,生趣盎然??梢簧掀鹆曌髡n,個個卻口叼筆桿,眉頭緊鎖,冥思苦想,下筆艱難最后不得不涂抹幾筆。敷衍了事。他們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會遣詞造句,而是我們的習作教學太失敗了,總把生活與課堂割裂開來。學生為寫作而寫作。提起筆在他們的腦海里浮現的不是藍天、綠樹,不是同學間的嬉戲笑語,師生們的由衷關懷,而是干巴巴的論敘文六要素,是某一個優秀作文書的句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能寫出什么感人的真文章呢?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學生作文離不開生活,要設法讓學生去尋找作文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斷地傾斜出真實的文思之水來。”因此,筆者認為,我們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將生活引入習作教學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生活就是巧婦手中的米,是習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習作源泉。將生活進入教學中,首先就要強化學生對生活的印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學生對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圍發生的事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認為是小事,我們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從小學會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挖掘題材,捷普洛夫說過:“一個空洞的頭腦是不能進行思維的?!敝挥蟹e累了在豐富生活中的素材,才能厚積而博發。如活躍的課余生活,創造性的少先隊活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都是學生寫作的豐富題材。在寫作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做有心人,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去激活生活的印象。讓他們意識到,在我們的生活、學習發生過許多事雖小,但有意思,就是很好的題材。只要加以提煉,就可以寫出很不錯的習作來。魯迅先生說的好:“必須如蜜蜂一樣,采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二、提倡開放式習作,讓孩子們寫作“個性化”
新課程越來越呼喚習作教學要從封閉的課堂中走出,從傳統單一的訓練中走出,提倡開放式作文。所謂開放式作文就是要求教師打破思維定勢,借助各種渠道由學生自由命題,進行“個性化”跨越式作文。
我們可借助課文,放飛孩子們的想象,張揚學生“個性化”。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多首古詩,高度凝煉,有很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們可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打開他們感情的閘門,鼓勵他們在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大膽想象,使詩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體化。有不少課文留有空白和懸念,可讓學生補寫空白。如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類的課文非常感興趣,若讓他們寫一篇《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生長在新中國》,學生想象的翅膀就會自由翱翔,從而寫出了文字不凡的想象作文。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實理解課文比較含蓄的結尾引發聯理和想象。進行續寫,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學生自編自演小品相聲等開放型活動,誘發想象?!拔镫S景遷,辭以情發,”學生有了情感的依托,把閱讀感知的形象和記憶中的表現銜接起來,進行溝通,變化和組合,從而創造出新形象。這樣的訓練,能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三、如何讓學生們知道怎么樣寫好
寫文章要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就是說開頭要寫有姿有彩,像鳳凰的頭一樣漂亮、吸引人。如何寫好“鳳頭”就要悉心研究、精心設計。開頭要切題,新鮮,像一張網一樣,一上來就能“罩”住讀者的心坎,迫使他們有興趣讀下去。方法其實有很多種比如:開門見山式、名言警句式、睹物思式、抒情議論式、歌曲式等等,這里就不一一說明了。
那么“豬肚”要如何去寫好呢?著名教育家 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于認識和經驗,有什么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么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因此多事實的內容去寫,少用空乏的話語。文章中的主線和次線一定要明確,重要的材料要細致寫。因為細節是文章的生命。有細節文章生動而豐富,無細節文章死板而松散;在表現主題時,應盡量用兩三個角度去反映,不要單從一個方面去反映。文章的語言形式要多樣。這也能使文章顯得充實,筆調就多樣,時而記敘,時而抒情,時而陳述,時而感嘆,時而擬人,時而比喻,令人百讀不厭,引人入勝。
那么怎樣的結尾才算“豹尾”呢?所謂“豹尾”,是說文章結尾不僅要筆法簡潔、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給讀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還應該追求美感,給予讀者美的享受。
總之,借新課改的春風,依新課標精神即要在教學上滲透課標新理念,讓習作教學回歸生活,回歸學生內心需要,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打開寫作思路,放飛個性,進而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學生的寫作熱情被激發了,思維活躍了,發展了。那么他們就必然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愛學。有了課改之源源活水,學生的筆下之花一定越開越絢麗多彩!
參考文獻:
[1]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有效提問引導策略芻議《關愛明天》.2015年5期 張惠生
[2]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業的設計《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年7期周憲策!
[3]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考試周刊》.2014年4期陳小麗!
?。ㄗ髡邌挝唬核拇ㄊ∧铣涫懈咂簠^實驗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