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討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根據當前高?!秷@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性質特點、教學內容及任務,全面分析了該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教學思路,完善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潛能;完善教學內容,提升實踐能力;調整考核方式,突出職業素養等多種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并優化教學效果,培養適合市場需求、與時代同步的景觀設計類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實現與企業的產教深度融合。
  [關    鍵   詞]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96-03
   一、《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性質特點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專業必修課,高職院校一般將該課程開設于第二和第三學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園林美術》《園林制圖》《園林設計初步》《園林植物識別》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為《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將銜接后續課程《園林工程》《園林規劃設計》以及《園林工程預決算》等課程的教學??梢哉f,《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開設在園林工程技術專業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是學生由手繪走向上機操作的核心課程。
   二、《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內容及任務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主要是教授學生學習由美國歐派克公司出品的AutoCAD來繪制園林平面圖、園林施工圖,運用Photoshop軟件進行后期平面效果圖的繪制,運用3ds Max或Sketch up軟件建立效果圖的三維模型以及材質的貼圖和后期的渲染,再輔以Photoshop和Lumion進行后期的修改及其完善。學生通過熟練掌握以上軟件的制作要領,不斷提高各類軟件的操作能力,并結合景觀設計項目特點和要求準確地表達圖紙內容,為其畢業后能勝任園林施工員、設計員等工作奠定良好的職業崗位能力。
   三、《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興趣
   一方面,一部分學生在進入本課程學習之前,其園林基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如對園林美學、園林植物識別、園林規劃設計原理等文化課學習缺乏真實感受和認知實踐,對圖紙中的造型、比例、尺寸和色彩等表現方面缺乏科學性、實用性和美觀性的認識,導致學生學習本課程時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另一方面,學生對一些教師展示的優秀景觀作品心生膽怯,感覺自身沒有能力設計和繪制出來,從而導致缺乏自信心及學習興趣,甚至對課程不聞不問,放棄了對課程的學習和鉆研。
   (二)教學方式單一,忽視學生個性的發揮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軟件的教學上主要是教師進行演示和講解,學生被動地跟隨式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根據圖紙的內容教授大量的快捷命令鍵,造成學生課堂上難以消化,而學生跟隨教師的講解方式,在課堂上抑制了個性的發展以及獨立的思維和實踐創新能力的鍛煉,導致學生出現對知識的“盲點”,無法完成完整設計圖紙的繪制,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師生的共同發展。
   (三)教學內容結構不合理,欠缺教學資源的挖掘
   在教學內容上,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內容過多地停留在講解設計軟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應用上,缺少實景教學,導致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只注重命令鍵的操作結果,丟失了對景觀設計能力本質的學習,對景觀中一看就知道、一點就通的景觀材質、造型等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去記憶,浪費了課上寶貴的學習時間,從而使學生的真正應用水平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學內容多以書本陳舊零散的實例為主,而書本的實例更新又較為滯后和緩慢,與本學科前沿的結合及軟件間知識的交叉點的講解較少,在這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勢必阻礙學生從課堂上獲取本學科專業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就使課程完整性、連續性和專業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證,教學質量得不到較好的保障,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較好的調動[1]。因而,加強教學資源的挖掘與開發、利用與管理,為教學運行機制提供保障,勢必迫在眉睫。
   (四)考核方式單一,無法全面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筆試或者綜合操作模式為主的評價體系,往往各軟件平時在教師的帶領下操作得很好,一旦獨立操作,學生則無法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有機的聯系整體,常常出現“崩潰”的狀況。再者,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大多數對軟件的認識還停留在軟件命令的操作上,無法拓展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考試成績難以真實地反映其對軟件的掌握程度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水平與能力,從而整個考試缺乏考核的層次性、多樣性與個體性,更加無法融入以園林工程景觀設計理念為核心的綜合性考試,導致考核方式欠缺效度,學生缺乏應有的實踐技能,這樣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與社會對園林工程類人才的需求是矛盾的。
   四、《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改革初探
   (一)優化教學思路,完善教學目標
   首先,針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缺乏,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構建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可在教學之前為使學生進入課程的學習狀態,帶領學生去已完工的優秀房地產項目進行參觀與考察,將實地的景觀為教學的切入點,并結合當前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本課程的內容與特點,優化和彌補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并打破學生對《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恐懼心理,使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主、探索、實踐的”的主動構建者,從而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進行有機結合。其次,應當臨摹大量的優秀景觀作品,優秀的景觀作品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設計導向,提升審美觀,而這些作品的繪制重點可以在基礎教學中進行點撥和示范,作為課后作業進行學習,課上進行比對以及小組討論,并互相交流學習,從而慢慢消退學生的恐懼心理,讓學生覺得自己也能做出這樣的作品,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此,教師可以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為學生將來熟練地運用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專業知識交流和設計思想的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潛能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的“指揮棒”,即“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3],為改變目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將引入微視頻教學,微視頻教學能打破“教與學”現有體制下師生之間交流的限制與障礙,加強老師“教”與學生“學”的結合,為師生提供一種輕松而有效的互動。而在微視頻制作的過程中,考慮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以及操作步驟上的連貫性,特別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因而,將《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教學分為基礎性教學與綜合性教學,對一些軟件頁面命令鍵的基礎性教學,教師針對各個命令鍵錄制3~5分鐘的微視頻,而這樣的微視頻形象地記錄了軟件設計過程中鼠標的動作、移動軌跡以及點擊操作后繪圖界面發生的變化,從而使繪圖的順序及操作的步驟一目了然,使學生能快速地入門。教師將該視頻在課堂上通過局域網發給學生,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學習,一方面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與探索的能力,而且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提問,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進一步體現了課堂的教學價值;另一方面微視頻教學減輕了教師的授課壓力,教師主要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疑問及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即可,提升了授課效率。學生對頁面命令鍵的操作不熟悉時,可以反復播放微視頻,加深對命令鍵操作的印象,深化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學生也可以課后更加自由地安排學習時間,樹立學習目標。而在綜合性教學過程中,對整個學習內容較長、較難或者軟件之間切換較多的教學內容,可將教學內容拆解成若干個教學任務單的教學方式,實施片段式微視頻教學,并配以適當的文字解說,邊講解,邊演示的方式,有效地緩解學生長時間的學習所產生的厭煩情緒,并不斷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園林景觀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核心的知識。
   (三)完善教學內容,提升實踐能力
   《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內容應當遵循高職學生的教育規律。首先,對熟知的校園里較好的景觀單體、節點等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實地測量,并要求學生對所測得的數據進行記錄,然后進行繪制,這樣景觀再現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熟知場地和單體的規格、尺寸,提高利用軟件達到繪制圖紙的目標能力,而不再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命令鍵的操作上,從而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對軟件能力技術的綜合運用。另外,教學內容應符合“職業性”的特點,重點強化實踐技能的培養和綜合能力提升。教學中應注重對一些企業中的真實案例進行精準化的篩選與設計,并緊扣當前設計特點,如當前“民宿”、綠道、美麗公路,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景觀建設等熱門,靈活地設計項目任務與案例,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并使學習的內容及時反映專業發展最新的需求與發展,將行業和企業的新技術、新標準及新工藝及時融入課程內容,從而使教學內容多樣化、信息化,達到教學內容與實踐內容的統一,真正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雙主體育人的教學目的[4]。
   (四)調整考核方式,突出職業素養
   為了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突出“職業育人”“技能育人”,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作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取得的結果和成績予以表揚,而教學目標的多樣性也必然要求教育測量與評價方法、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和科學化[5],因而針對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作了如下調整:將期末的“終結性”考試為“周期性”考試,主要根據軟件的特點,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效果進行單元實踐案例考核,加大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實際表現的考核比重。而在期末考核過程中,也打破教師傳統的“一錘定音”的課程評價模式,采用學生自主、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多方相結合的方式,而這種考核模式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形成了競爭意識,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同時實踐案例的考核更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學生的出勤率、課堂紀律、團隊的協作意識有較大幅度的提高[6]。因而,與教學模式相匹配的評價與考核方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學習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五、總結與建議
   自2016年以來,對《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后,首先,學生的專業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學生對《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認知不再停留在對基本繪圖命令鍵的操作上,而是經過認真思考,設計符合景觀設計美學的圖紙,對一些實踐案例如民宿的庭院景觀設計、道路綠化美化的圖紙表達能力得到了顯著的增強與提升,85%的學生繪制的圖紙完全符合園林景觀設計師對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對課程教學的滿意度不斷提升,改革前,對課程的教學總體評價只有75%;而改革后,其滿意度達到了95%。研究發現,90%以上的學生對《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動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并積極利用微視頻完成了每個學習任務,軟件的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等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最后,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了明顯增強,特別是對軟件的運用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職業素養都不同程度的質的飛躍,而且基于此教學改革,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也不斷地提升。在2016年浙江省第三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組”中獲得三等獎,2017年浙江省第四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中獲設計組一等獎,2018年浙江省第五屆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中獲設計組二等獎。這些成績都是以學生團隊的形式取得的,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以及今后的教學改革與優化都起著促進的作用,同時也表明《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成果明顯,較好地達成了預期的改革目標。
   然而,教學改革的成效也給予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思考:首先,微視頻制作隨著軟件的不斷更新,仍需更新換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并且教師要不斷地下企業學習更多的軟件繪制技巧,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動態的良性循環。其次,教學案例的更新,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學生的設計思維非?;钴S,因而案例的選擇要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銳意進取,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徐瀾婷.環藝專業“園林植物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7(2):72-75.
   [2]范海霞,潘春彩.高職高專《園林制圖》課程的教學探索[J].江西教育,2008(30):12-14.
   [3]袁小鵬.教育多元主體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黃海燕,吳芳.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特色化研究:基于德國“雙元制”模式的啟示[J].職業,2016(25):23-25.
   [5]王素瑛.論教育教學評價方法的發展及創新走向[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0):123-126.
   [6]黃艾.基于學習過程的高職課程考核改革探索:以《計算機園林景觀效果圖制作》為例[J].職教論壇,2012(30):14-16.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2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