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究①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分析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特點,提出“體驗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采用生涯工具、經驗分享、生涯人物訪談、角色扮演、無領導小組討論、社會調查、實踐體驗等方式加以推進。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體驗式;就業指導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016-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而就業指導課是一門為學生就業服務的課程,高職院校將面臨一場提高就業指導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同時引發了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對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現狀、學生的特點及教學方式方法等內容的思考,在實踐中探索適應新時代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體驗式教學法的特點,提出“體驗式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以期提高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和實效性。
一、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就業指導課的教師大部分由輔導員兼任,缺乏系統的就業指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以及沒有對口的專業背景,難以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指導。
(二)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單一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形式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操作為輔,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內容方面側重講授就業中的共性問題,沒有依據學生差異和專業特點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教學。
(三)個別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就業指導課程學時少,難以滿足就業指導全程化、系統化、專業化的需求。個別學生有不重視該課程的心態,覺得專業課比較重要,認為只要把專業知識學習好就行了,或者覺得就業一事還遙遠,于是不愿意積極主動地為就業提前做好準備。
二、體驗式教學法的特征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親歷性”“主體性”“情景性”等特征,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和情感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研究表明,人們對閱讀過的內容能記得10%,對耳朵聽到的信息能記得20%,但是對所經歷過的事卻能夠記得80%。將體驗式教學法運用到就業指導課程中,創設就業問題和活動情景,學生在體驗中不知不覺地感受、發現和領悟理論知識,在體驗活動中培養就業觀念、團隊精神,增強就業能力和提高職業素質,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三、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就業指導課的意義
(一)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體驗式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積累知識,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引起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樂趣。
(二)學以致用,提高教學質量
就業指導課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參與性都很強的課程。而體驗式教學中創設的體驗活動或真實情景能有效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掌握相關的技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學生在體驗式活動中實現情感體驗內化為理論認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從而提高就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
四、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中的具體應用
(一)生涯工具
常用的生涯工具有生涯刻度尺、生涯幻游、環游興趣島、生涯九宮格、價值觀市場、平衡輪等。教師根據某一模塊的生涯內容使用相關的生涯工具,以體驗和探索所學習的內容。比如在自我探索模塊,可以采用“環游興趣島”游戲,教師給出六個不同環境的島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按學生第一選擇的島嶼進行分組,組員交流為什么選擇這個島嶼,探索大家有什么共同興趣和感興趣的職業,歸納出關鍵詞,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自身興趣,尋找自己理想中的職業。在自我探索模塊可以使用平衡輪工具對自己的能力進行評估量化,了解自我,制訂提升能力的計劃,從而提升學生的執行力。
(二)經驗分享
經驗分享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分享在體驗活動中的感受、體會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的收獲。如在課堂活動“分享成就故事”中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分享經驗體會,發現自己的優點和反省自己存在的不足,可以為學生應對求職問題做充分準備,增強其求職信心,提高求職成功率。教師也可以邀請優秀學長和畢業生到課堂上分享職業生涯發展和就業等方面經驗,現場互動提問交流。通過朋輩交流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相關的就業觀點,從而促進學生主動了解職業世界,激發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三)生涯人物訪談 在職業世界探索模塊,可以采用“生涯人物訪談”活動形式。學生通過面對面、電話、網絡等形式與目標職場人物交流,向他們了解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工作薪酬水平和需要的技能等,這種活動便于學生“近距離”地認識職場,了解自己所感興趣的職業是否與想象中一致,以及找出自己與目標職業之間的差距,以便在大學生活中及時彌補差距,提升職業素質,為就業做準備。
(四)角色扮演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逼真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置身于情境中,認真感受角色的心態和行為,仔細體驗行為的實踐過程,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知識的內化。比如在面試技巧模塊采用角色扮演法,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分別扮演招聘者和應聘者。扮演招聘者的學生通過深入了解企業對員工的職業技能、職業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從而設計好招聘崗位、招聘要求、面試問題,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他們進一步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了組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應聘者的表現過程中學習應聘的技巧和策略;扮演應聘者的學生則在模擬應聘過程中加深對角色的認知,同時培養自己的職場應聘禮儀、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五)無領導小組討論
無領導小組討論法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對求職者進行集體面試,5~9名求職者組成一個小組,成員地位平等,不指定領導者,也不指定座位,在規定時間內對給定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有關信息,并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面試官在一旁仔細觀察各個求職者的行為表現,并對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說服能力、處理人際關系技巧、抗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領導能力和決策等要素進行評分,從而根據其綜合能力做出判斷是否達到擬任崗位的要求,以及其情緒穩定性、發言主動性、反應靈活性等個性特點是否符合崗位的特質需求。同時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教師則及時從學生的表現中發現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提高就業技能和素質水平,實現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個性化。
(六)社會調查
體驗式教學注重學生的探索性、參與性、實踐性。社會調查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調查任務。教師設計貼近社會現實的調查任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實現人職匹配。如在“職業環境探索”教學模塊中,教師要求學生調查互聯網行業的特點、發展趨勢、企業分類、核心職位、職位的招聘要求、日常工作(典型的一天)等,并分析其職業發展路徑。學生分成小組明確調查目的后制定調查方案,分工合作,通過報紙、雜志、互聯網,或者走訪企業和訪問校友等途徑搜集相關信息,然后整理、統計、分析材料,最后匯總信息,撰寫調查報告。教師再對小組調查報告進行考核、點評。采用調查分析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調查分析的過程中自覺認識社會的真實情況,準確把握市場脈搏,提高交際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實踐體驗
就業指導課不僅需要理論講授,還需要實踐體驗。通過實踐體驗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探究學習、鍛煉、提高。如高職院校開展各種各樣的專業技能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簡歷設計大賽等,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切實提高職業能力。再者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企業資源,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調查、實習,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企業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更加貼近職業工作環境,為就業做好準備。在就業指導課中還可以帶學生觀摩、參加招聘會,拓寬和豐富學生的就業視野。在實踐體驗中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注重多維度滿足學生對就業指導及個體職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教學反思
(一)優化教師隊伍
教師的觀念決定教學的模式。高職院校培養踐行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師隊伍,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教師培訓。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深入研究,定期組織集體備課,教師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果。
(二)提高教學能力,優化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直接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平時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所思所想所需,從而設計既貼合課程又符合學生興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反思,真正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目的。
(三)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加大學生體驗過程的考核力度,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情況、發言情況、參與實踐情況納入考核內容中,如根據學生每次發言的情況和創新性等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蘭紅,李玉雄,廖輝天.就業指導課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4(3).
[2]殷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體驗式教學探析[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
[3]王薇.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中的應用[J].滁州學院學報,2016(2).
編輯 馮永霞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4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