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文章主要從高職院校開設《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及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闡述,重點闡述了適合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內容;教學方式
一、高職院校開設《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ㄒ唬┻M入證券行業的“敲門磚”
目前,各行各業對從業人員都設置了門檻,要求從業人員具備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書,金融行業也不例外,《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任何相關機構不得聘用沒有從業資格的人員。作為進入證券行業的必備證書,證券從業資格是由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統一組織考試。1995年我國開始推行證券業從業人員制度,2015年對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科目進行改革,考試科目由原來的5門課程調整到現在的2門課程,即《證券市場基本法律法規》和《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督鹑谑袌龌A知識》作為證券資格必考項目之一,成為進入證券行業的“敲門磚”之一,受到各高校和經濟金融學子的重視。目前,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專業技能課程,并建議經濟管理類學生在畢業前考取證券從業資格證,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為未來就業及擇業增加競爭力。
?。ǘ崿F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載體
《金融市場基礎知識》主要介紹金融市場體系、證券市場的參與主體,以及股票、債券、基金及金融衍生工具等內容,這些內容與證券實務結合比較緊密。想學好本門課程,需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角色演繹等“體驗”式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情景模擬、角色演繹的方式學習證券公司的十大業務,切身體會證券公司的具體業務類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高效率的掌握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快速融入工作角色,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載體。
二、《金融市場基礎知識》課程內容
(一)課程性質
《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是金融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及必修課,它在金融類專業學科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否學好它是衡量金融類學生專業是否扎實的關鍵性因素。其基本教學任務是在傳授學生證券市場基本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金融市場知識的基本技能。
?。ǘ┱n程內容
在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理論的學習中,要求學生了解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的分類及基本情況,熟悉中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重要內涵,把握證券市場主體的具體內容、金融市場潛在的金融風險及風險管理,重點掌握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主要交易產品的基礎知識,包括金融工具的發行、交易、估值機制等等。
?。ㄈ┙虒W目標
在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分組討論等趣味化教學方式,讓學生自覺代入職場角色,激發學生對金融及理財的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股票、債券、基金、金融衍生品等金融產品的投資能力,培養能勝任證券行業柜臺、客服、經紀人、市場營銷等崗位的現代化高素質技能型緊缺人才。
三、《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教學方式
在《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延續傳統講授教學法,結合案例分析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分組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管理和主導的功能,提高課堂效率。
(一)傳統講授教學法
作為一個古老而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學法一直在課堂中普遍采用。通俗來說,講授教學法是指老師講授知識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課堂的學習方式下,講授法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有反對派認為,講授教學法架空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舉一反三;講授法削弱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獨立和自主學習。但講授法有其獨特的優勢,通俗化和直接性,能夠將抽象、深奧的東西轉化成具體、淺顯的知識便于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尤其是某些教學內容,如股票的定義、性質、特征、發展歷史、現值與終值的計算法則等,難以運用新課程的探究方法來講解,只能使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在利用講授教學法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結合動畫、藝術字、顏色對比等突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ǘ┌咐治鼋虒W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訓方法。把案例分析法運用到教學中,主要是將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發行、交易、估值案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案例分析教學過程,作為課堂的參與者,學生和教師都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要提前預習,自主學習,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教師則要根據課程的設置編寫案例,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榫澳M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有針對性的設計情景,并讓學生扮演情景中設定的角色,模擬情景過程,讓學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如在講解證券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時,讓學生扮演證券客戶經理的角色,從跟蹤客戶、簽約客戶到做好售后客戶服務等工作,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營銷環境體驗證券經紀業務,理解和掌握專業技能。
?。ㄋ模┓纸M討論教學法
分組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根據給定的話題,各個小組分別進行討論,然后推選小組代表對組員的意見進行總結和概括。如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學習證券承銷方式中包銷和代銷的優缺點,以學生分組討論為主,教師主導和管理課堂并適時作出引導。學生在課堂參與的過程中,言語表達和概括能力得到提升,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教學考核方式
評判課程教學的標準不是老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學到什么。與教學活動相配套,課程教學考核方法也發生了一定的變革。《金融市場基礎知識》這門課程采取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傳統的考核方式以終結性考核為主,在本門課程考核中對教學考核比重作出調整,將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提高到60%,終結性考核占40%。過程性考核包括三方面,一是到課率,即日常的考勤狀況;二是課堂表現,比如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的參與率,發言的質量與數量,與同學的互動情況等;三是章節單元測試,采用隨堂測試或練習的方式對大家進行階段性考核,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同學們對當前內容的理解狀況,并在下一章節的授課過程中有針對的進行調整。事實證明,過程性考核的方式更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終結性考核是指學期末學校教務處統一組織的閉卷考核,考試內容為金融市場基礎知識。通過調整教學考核比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了,獨立思考能力、專業技能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為走入職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在《金融市場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將知識融入課堂,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既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中收獲知識,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真題提高學生的證書獲取率。同時,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努力提高職業技能和素養,成為符合證券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能翔.《證券交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2015(09).
[2] 蔡宗朝.如何提高高職學生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J].2010(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442.htm